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

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

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雲南省勐海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主要流傳於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大益”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製作技藝包括30多道工序。其技藝用不同內質特徵的茶葉(包括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級別等)來構建產品豐富、和諧而且穩定的口感,也由此產生了大量經典的普洱茶產品。

2008年6月7日,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5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雲南省勐海縣
  • 遺產編號:Ⅷ-151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雲南普洱茶傳統製作工藝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至唐代,普洱茶已遠銷內地和西藏。宋代,在“茶馬互市”的貿易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普洱茶銷行更廣,出現了“士庶所有,皆普洱茶”的盛況。清代,普洱茶被列為貢品,朝廷增設官茶局專司有關的茶事。

工藝特徵

大益茶製作技藝的關鍵在於拼配和發酵。拼配是根據各個茶葉品種的特點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取長補短,以彌補單一品種之不足;發酵是指“人工後發”的特殊技藝。

工藝流程

大益茶以雲南喬木型大葉種茶為原料,經採摘、揉捻、曬乾、篩揀、計量、蒸軟、做型、壓制、晾乾、包裝等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拼配和發酵是其製作技藝的關鍵。拼配,是將不同地區、不同級別,不同存放年限、不同發酵程度的茶原料按一定比例科學組合,以造就口味與口感、茶氣與茶性的和諧,使茶葉的色、香、味、形符合標準,達到產品質量的穩定和一致,同時也發揚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之長,凸顯大益散茶粗壯肥實的外形風格和內質風味。發酵,是人工後發的特殊技藝。在茶葉發酵之前,先對毛茶進行篩分處理,把不同大小、長短和老嫩的芽葉分開,再分別渥堆進行熟成發酵。大益茶常緊壓成砣、餅、磚等各種形制,與唐、宋、元代的相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大益茶製作技藝的研究成功為普洱茶生產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傳承狀況

新時代的大益,在新的掌舵人帶領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正在為實現大益集團的“百年大計”而努力奮鬥。

傳承人物

鄒炳良,男,漢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普洱茶製作技藝(大益茶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勐海茶廠(普通合夥)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3年10月13日—16日,以“綠色雲茶·天下普洱”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茶博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2024年4月20日,“匯聚廣西·啟航大益”——茶與“一帶一路”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朱槿花廳舉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