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咒道教音樂,流傳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的傳統音樂,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庵咒道教音樂
- 申報地區:宜春市袁州區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編號:5-Ⅱ-5
普庵咒道教音樂,流傳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的傳統音樂,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普庵咒道教音樂,流傳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的傳統音樂,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普庵禪師(公元1115—1169)以梵文譯為漢字作咒,世人稱之為《普庵咒》或《釋談章》。與眾多讚唄、偈頌、佛曲所不同的是,《普庵咒...
普庵曲 又名《釋談章》。它的樂譜最早見於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絲竹曲中也有《普庵咒》這個曲名。根據琴譜旁梵文字母的漢字譯音看來,像是幫助學習梵文發音的曲調。古代曾有普安禪師,也可能是本曲的作者。樂曲使用了較多的撮音,幫助音樂造成了古剎聞禪,莊嚴肅穆的氣氛。曲式...
恆山道樂常演奏的套曲有【駐馬聽】【大走馬】【水紅花】【普庵咒】【罵玉郎】【麼章】【駐馬聽】【大走馬】【水紅花】【普庵咒】【罵玉郎】【麼章】等。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恆山道樂是道教進行齋醮科儀活動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降妖除魔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具有烘托渲染氣氛、增強...
普庵有語錄《普庵印肅禪師語錄》三卷行世。普庵所傳之《普庵大德禪師釋談章神咒》,簡稱《釋談章》又名《普庵咒》,在後世禪宗寺院及民間頗為流傳。除課誦之外,該咒亦被譜成琵琶曲、弦索曲、鼓吹曲等多種演奏形式使用的樂曲。個人簡介 普庵(1115~1169)南宋僧,屬臨濟法系。江西袁州宜春人,俗姓余。諱...
佛教音樂(Buddhist music),簡稱佛樂,是指佛教用以闡明佛理弘揚佛法的佛事音樂,也可指世人創作的歌頌佛教的音樂。佛樂通常莊嚴清淨,蘊含慈悲之情,使人聽後動容,起歡喜之心,動善意之念。可以說,佛樂是佛陀教化的殊勝之音,是音樂百花園中粲然綻放的一株清淨蓮花。佛樂也可分為經咒類的“梵唄聲聞”、儀軌...
演唱、演奏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包括梵樂(偈、贊、詩詞、勸世)、宮廷音樂、古曲、民間歌曲、道教音樂、戲曲音樂等。不僅有聲樂、彈撥樂、弦樂、打擊樂,並且還保留著傳統稀有的樂器,如籌、篪、箜篌、振金鐸、方響、塤等。大相國寺梵樂具有佛教音樂平和、穩重、和諧、參悟的特徵,從佛事大典到個人祈禱均可適用。...
虞山琴派的琴樂講求氣韻生動,將“中和”的儒家音樂觀和“大音希聲”的道家音樂觀融合為一,使動靜之美交相輝映,形成“博大和平,清微淡遠”的琴風。虞山琴派在傳統琴學的基礎上又有所突破,在演奏上發揮音樂本身的表現力,強調通過弦、指、音、意之間的貫通,從而達到“中正和平”的琴學境界。堅持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