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哈丁墓

普哈丁墓

普哈丁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伊斯蘭教先賢古墓。俗稱“回回堂”,亦名“巴巴窯”。在今江蘇揚州市解放橋南堍、運河東岸回回堂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哈丁墓
  • 所屬區域江蘇揚州市 
  • 開放時間:8:00—17:00
  • 門票:12元
  • 建議參觀用時:40分鐘
  • 俗名:回回堂、巴巴窯
  • 建築風格:阿拉伯式
  • 景點位置:廣陵文昌中路167號解放橋南堍
簡介,建築特色,歷史來源,

簡介

建於南宋末年,末重修。大門門額題“西域先賢普哈丁之墓”。據傳,普哈丁系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孫。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來揚州傳教,德祜元年(1275)7月20日病逝於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囑葬於揚州城東古運河畔高崗。內部建築分寺院、墓域兩部分,寺院包括禮拜堂和水房。墓域葬有普哈丁、法納兩墓亭及其他多人墳墓,墓碑上刻文:“宋德祐元年西域至聖一十六世後裔大先賢補哈丁;宋景炎三年西域先賢撒鋼彈,明成化元年西域大賢馬哈謨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賢賈瑪魯丁,明弘治十一年先賢法納。”另有明代穆斯林的墓塔與墳墓。
普哈丁墓

建築特色

普哈丁墓為阿拉伯式建築,其平面呈方形,面積約14平方米,亭高3.5米。內部為圓拱頂,外部為四角攢頂式筒瓦頂。四面磚牆每面各有一拱門,墓在墓亭中央,上有五級矩形青石墓頂,四周刻有《古蘭經》銘文。墓院入口通道內,立有光緒三十四年(1908)普哈丁傳記的石碑《先賢歷史記略碑》。在墓域中,有一堵大封頂式的矮牆上鑲嵌有四通元代阿拉伯人的墓碑。系1927年拆除揚州南門外擋馬樓時掘出,後移至此處。
普哈丁墓

歷史來源

普哈丁墓園,俗名回回堂,位於揚州市區解放橋南堍、古運河東岸崗上。普哈丁,相傳為穆罕默德聖人第十六世裔孫,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來揚州傳教,此墓園原是專為安葬普哈丁的,後又陸續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築,初建於公元十三世紀的我國南宋時期,明永樂皇帝視墓園為國寶,下詔予以保護。清政府也對墓亭進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還嵌有光緒三十四年重修墓園時建立的"先賢歷史記略碑",碑文用漢字刻定,簡要記敘了普哈丁在我國傳教的情況。墓園坐東朝西,墓亭為阿拉伯制式。正門臨河,門額刻石為"西域先賢普哈丁之墓"下署"乾隆丙辰重建"。門廳3楹南側,為清真寺,面東南楹。沿石階抵"天方矩矱"墓域門廳,廳3楹為四角攢尖頂。庭院中,有北軒、東軒各3楹。北軒附近建南北相對墓亭兩座。亭後即普哈丁墓亭。亭平面呈方形,四壁設拱門,四角攢尖板瓦頂,內層呈拱球頂。墓葬於亭中央地下,地面用青石砌成五級矩形墓塔。墓亭東北植有700多年樹齡的銀杏1株,老乾虬枝,姿態奇特。整個墓園建築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墓域,內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第二部分為清真寺,是教徒們做禮拜的活動場所;第三部分為東郊公園。此外墓園裡還集中保存了一些我國元代遺留下來的阿拉伯文墓碑。
普哈丁墓
普哈丁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