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國小

晨光國小

晨光國小 —— 創辦於1935年。解放後,晨光國小易名為廣東湛江市第六國小,2001年恢復晨光國小名稱。2006年學校徹底改變了“麻雀學校”面貌,成為湛江市的“雙優”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晨光國小
  • 創辦於:1935年
  • 別稱:廣東省湛江市第六國小
  • 首任校長:許乃超
學校簡介,歷史作用,拆遷擴建,

學校簡介

廣東湛江市晨光國小 —— 創辦於1935年,首任校長許乃超,廣東省翁縣人,大革命時期的中共黨員,曾參加省港大罷工。1933年春,他從香港來到廣州灣(湛江舊稱)赤坎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結識了當時的商會會長陳澄甫,並在本地開明紳商的幫助下,在接辦僅有13名學生的廣僑國小基礎上,創建晨光國小。許乃超聘請任教的進步青年教師,後來大部分都成為了共產黨員。他們以革命精神辦校,學校以“勤奮好學、艱苦樸素、尊師守紀、團結友愛”為校風,每屆畢業生,都有很多考上名牌中學,是赤坎當時一所頗具規模的小學校
湛江市晨光國小湛江市晨光國小

歷史作用

晨光國小不僅是教書育人的校園,又是堅強的革命陣地。抗戰時期,晨光國小師生在黨組織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創辦抗日刊物,成立“吼聲”劇社,到鄉鎮巡演抗戰劇目,組織“廣州灣回國戰地救護隊”,遠赴前線救護傷員。學校曾是南路黨組織刊物《南路堡壘》的主編室,還一度是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在廣州灣的交通中轉站。解放戰爭時期,該校又是湛江革命鬥爭的前沿,先後輸送80多人到游擊區參加武裝鬥爭,學生、共產黨員龍騰雲、高日養在戰場上英勇犧牲。部分師生在赤坎堅持地下鬥爭,迎接南下大軍解放湛江。晨光國小在戰爭年代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日後共和國的建設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
晨光學校解放後曾易名為湛江市第六國小晨光學校解放後曾易名為湛江市第六國小
廣東湛江市晨光國小
解放後,晨光國小易名為湛江市第六國小,2001年恢復晨光國小名稱。2006年學校徹底改變了“麻雀學校”面貌,成為湛江市的“雙優”學校。
校友-世界跳水冠軍勞麗詩(右校友-世界跳水冠軍勞麗詩(右
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陳超,湛江市原政協主席、副市長戴洪等都是晨光國小的畢業生。

拆遷擴建

3月20日下午,記者了解到,赤坎乃至湛江城區目前面積最小的學校之一——晨光國小擴校拆建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民主路和福建街部分的拆遷工作,現在新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完成之後晨光國小占地面積要比以前擴大三倍多,由“麻雀學校”變成街邊花園式學校。
晨光國小創辦人和首任校長許乃超雕像晨光國小創辦人和首任校長許乃超雕像
市教育局局長陳炎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作為舊城區的老牌國小,原校占地面積不到2000平方米的晨光國小可以說是赤坎乃至湛江城區目前面積最小的學校之一,而且其擴校拆遷工作面臨的拆遷戶之多、情況之複雜、工作量之大,也是在我市市區中國小校改造工作中前所未有過的。所以,晨光國小的擴校改造工作才顯得意義非常。
據悉,自建校70多年以來,晨光國小學校占地面積幾乎沒有變化。學校現在主要由兩棟教學樓組成,中間是一塊算作是學生活動場所的長條水泥地,顯得非常狹窄。 2003年,晨光國小擴校改造工作正式啟動。建成後,學校將從原來的占地1976.6平方米擴建成占地6452.19平方米。學校將新建一棟教學樓和一個運動場,將解決目前人均活動面積不到2平方米的窘境,並提供600個新學位,相當於比現在增加50%的學位。
由於地處老城區,晨光國小的擴校拆遷工作所面臨的拆遷戶非常多,情況複雜,難度很大。湛江市、赤坎區以及有關部門都非常重視晨光國小的擴校改造工作,市委書記徐少華等領導曾多次到現場了解情況,指導工作。
附近民眾也都很支持晨光國小的擴校改造。拆遷戶中有位70多歲的陳伯,是晨光國小的老校友,解放前就在這裡讀過書。聽說母校要擴建,陳伯不僅本人非常贊同,說這是有益於子孫下一代的大好事,還專門把遠在電白、廣州的親人召集回來,和他們商量好,主動搬遷出去,以示支持。
校友-蘭州軍區原副司令員陳超回校校友-蘭州軍區原副司令員陳超回校
目前,晨光國小第二期拆遷工作正密鑼緊鼓地進行著;擴建部分已做好擋土牆;正在進行修建學校新大門、圍牆綠化帶和球場,力爭在今年9月完成以上三部分的建設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