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作品以晏陽初一生拼搏奮進為主線,以平民教育運動的實踐探索為複線,以愛國愛家愛眾生為輔線,再現了出生於四川巴中的晏陽初從美國耶魯與普林斯頓雙料常青藤大學學成歸國後不做官、不發財,一生只做一件事——開展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的傳奇人生。
作品目錄
序一 我讀晏陽初/錢理群 序二 為和平而教育世界/晏鴻國 第一章 少年求學 寒門男兒初長成 第二章 服務華工 立志終身為平民 第三章 總會成立 茫茫海宇結同人 第四章 廣傳薪火 丹心一片赤子情 第五章 紮根鄉村 開發腦礦得真經 | 第六章 定縣模式 我以我血薦軒轅 第七章 走出國門 誓除天下文盲 第八章 舉世矚目 功業千秋成偉人 第九章 心繫故園 此心綿綿無窮盡 附錄 千秋功業澤後代 後記 仰望晏陽初/苗勇 |
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該作品環境呈現具有直觀性,不僅是指作家的敘述是故事性的,同時故事講述也是描寫性的,特別是對於歷史人物所生活於其中的場景再現。作家對都市的直觀性、直接性的介紹,相當於一個一個電影鏡頭的組接,在空間組接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作家寫成都:“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系古蜀文明的發祥地,曾以周太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而且成都向來是西南最繁華的都市,政治氣氛比較活躍,學風自由。”這裡對於成都的介紹雖然比較簡單,卻比較精到,不僅揭示了成都之名的來歷,也說明了成都的人文特點。作家寫上海:“上海是東方大都會,十里洋場,是富人的天堂,也是冒險家的樂園。這裡的繁華和富庶,與地處內陸的成都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可晏陽初眼裡看到的,並不是上海的繁華和富足,而是滿地的混亂與不幸。這裡滿街都是衣著破蔽的窮人。”作家在這裡不僅揭示了上海的繁華與富庶,同時也指出了上海的破敗與混亂,是某一個歷史時段里東方的大都會——上海的縮影。作家寫香港:“1913年1月20日,香港還在受著陰冷海風的吹拂,春天的氣息仍不見蹤影。但畢竟是春天了,城市裡的氣氛已活泛了不少,侷促了一冬的人們,開始試探著到戶外來活動,冬天裡冷清的大街漸漸熱鬧了起來。”成都、上海與香港,作家對它們的描寫是不一樣的,但具有統一的情感色彩,不過有的比較直接,有的比較概括,有的只是一種象徵。
傳記文學的語言是以客觀性為主的,平實的敘述、直接的描寫、簡要的議論。《晏陽初》的語言也是以平實的敘述為主。然而,由於作家對他的傳主總是充滿了崇尚與敬佩,所以筆鋒也常帶感情,許多段落成為了抒情性的,當然在總體上還是以敘述與描寫為主。作家敘述晏陽初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第一次回故鄉的情景:“九年了,距上一次的相聚又是九個年頭了。母親的額頭肯定又刻上了很多皺紋,頭上又添了許多白髮。兒行千里母擔憂,每一次信中,母親都是再三地叮囑他,不要想家,不要考慮她的身體,有家中親人的照顧,她很好,要他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業。”“九年的漂泊中,故鄉無時無刻不在夢中溫馨呼喚:南龕坡上的悠悠石龕,可曾憶起那懵懂歲月的光顧;王望山上的鬱郁古松,是否記得那童稚的歡語?巍巍白塔山是否還每日身披霞光萬道,眷戀著巴中城;涓涓巴河水,依舊清澈地流淌,可還沉澱著我兒時的夢?”九年了都沒有能夠回家看母親,所以他才有急切的心情,要回到自己的故鄉。
近鄉情更怯,作家在這裡以想像的方式,以抒情的語言,把傳主對於家鄉的想念之情,把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之情,做了真切與深厚的表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1月27日,《晏陽初》入選東方出版社2021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好書榜。
2022年12月13日,《晏陽初》獲首屆
李劼人文學獎入圍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苗勇,生於四川巴中,現任四川省總工會副主席。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所著的報告文學《豐碑》獲2004 年首屆報告文學獎,歌曲《巴山背二歌》獲第二屆全國職工新創歌曲獎和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曾溪口》獲第七屆四川文學獎、梁斌長篇小說獎、成都市“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