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弱

晏弱

晏弱(前635年—前556年),子姓,晏氏,名弱,謚桓,即晏桓子,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夷維邑(今高密)人。晏嬰之父。頃公、靈公時為正卿,多次出使別國。被分封於晏(今山東省齊河縣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為氏,他的後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一支。

前592年(齊頃公七年)赴晉會盟,中途為晉所執,後被放回。前567年(齊靈公十六年)率師圍萊(今龍口市東南),攻克萊後,萊共公奔棠(萊邑,今即墨市南),遂領兵攻棠,萊終於滅亡。後周靈王求婚於齊,他勸說齊靈公答應,以加強齊國的政治影響。

基本介紹

  • 本名:晏弱
  • 別稱:晏桓子
  • 所處時代:春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萊之夷維邑(今高密)
  • 出生時間:公元前635年
  • 去世時間:公元前556年【魯襄公十七年】
  • 主要成就:前567年,從東陽攻打萊國,並滅掉了萊國。
  • 兒子晏嬰
  • 職業:大夫,春秋時期齊國政治人物
  • 諡號:桓
個人簡介,中華晏氏姓源考略,

個人簡介

晏弱,宋公室子姓,
晏子之父桓子晏弱見於《左傳 ‧宣公十四年》:冬,公孫歸父會齊侯於谷,見晏桓子,與之言魯,樂。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懷於魯矣。懷必貪,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己。一國謀之,何以不亡?」
觀人論世,皆極中肯,顯見其胸中素有所懷,日後事功非僥倖而致。除上引之外,晏桓子之重要事跡見諸《左傳》者如下:
《左傳‧宣公十七年》:齊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會。及斂盂,高固逃歸。夏,會於斷道,討貳也。盟於卷楚,辭齊人。晉人執晏弱於野王,執蔡朝於原,執南郭偃於溫。苗賁皇使,見晏桓子。歸,言於晉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舉言群臣不信,諸侯皆有貳志。齊君恐不得禮,故不出,而使四子來。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執吾使。』故高子及斂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絕君好,寧歸死焉。』為是犯難而來。吾若善逆彼,以懷來者。吾又執之,以信齊沮,吾不既過矣乎﹖過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辭,而害來者,以懼諸侯,將焉用之﹖」晉人緩之,逸。
《左傳‧襄公二年》: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召萊子。萊子不會,故晏弱城東陽以逼之。
《左傳‧襄公六年》:十一月,齊侯滅萊,萊恃謀也。於鄭子國之來聘也,四月,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於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帥師及正輿子、棠人軍齊師,齊師大敗之。丁未,入萊。萊共公浮柔奔棠,正輿子、王湫奔莒,莒人殺之。四月,陳無宇獻萊宗器於襄宮。晏弱圍棠,十一月丙辰而滅之。遷萊於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晏桓子卒於魯襄公十七年,《左傳》云:齊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禮也。」曰:「唯卿為大夫。」晏桓子以上,莫明來歷。上引《史記 ‧管晏列傳》載晏嬰為「萊之夷維人」,則其先萊人,至其父晏弱奔齊仕為大夫歟?然則晏氏於萊或有來歷,一旦入齊,竟為寒門小家,終不得比國、高、崔、慶之豪門強宗,于鬯香草校書云:春秋時齊晏氏為齊世民,嬰父弱,謚桓子,桓子以上無聞焉。《管子‧大匡篇》有晏子,房玄齡注但謂「平仲之先」,不能實其人,其家世之微,亦可見矣。

中華晏氏姓源考略

根據《齊侯鎛鐘銘》晏弱為宋穆公曾孫,得氏時間應該是在宋穆公(約前785年—前720年)死後其位讓與太子與夷,並使其子馮出居於鄭,這裡的子應該是嫡長子,應該還有其他庶子,這些庶子很可能被分封與“晏”的食邑,其後人便以邑為氏。
晏氏非出自姜姓,出自宋公室子姓,西周初年封於宋國(今商丘一帶)叫“晏”的食邑,後裔“以邑為氏(即今天的“姓”)“。最早晏姓名人為晏弱。最早晏氏記載為《范陽龍潭盧氏宗譜》記載周平王時期盧姓始祖齊國高傒公夫人晏氏(約前725年—前644年)。
還有一說說晏弱來源於唐堯時期的大臣晏龍。晏龍被認為是晏氏的始祖。此外,晏嬰是他的兒子。
晏弱
有人說晏弱是陸終氏的後裔,是陸終子晏安的後代。傳說中的古帝顓頊的第五個兒子叫做陽安,他的後代便以晏作為姓氏,並且在春秋時期與高、國、鮑一起成為齊國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齊國做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