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高祖論

《晉高祖論》是唐代朱敬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晉高祖論
  • 作者:朱敬則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晉高祖論
王業不同,其來尚矣。若乃待辛癸之禪,湯武不得稱仁;要西伯之資,高光無由濟世。或寧亂以得志,或興禍以取威,遭遇雖殊,天命一也。
宣帝聰豪明允,博學洽聞,敏而好謀,寬而能斷。其未得志也,服勤王事,夙夜在公,知無不為,芻牧必履,取信嚴主,所謂能臣也。及勛德日隆,雄材漸著,權略不世,合變如神。受命崇華,竭股肱於明帝;忍死嘉福,遂無君於沖人,所謂奸臣也。及內難既平,外寇斯殄,威力翕赫,指麾風飛,遂乃臨神器以徘徊戮,公族以顧望。雖大業初構,人望斯存,若格以名神,請罪不暇;歸諸天命,則前代有辭。美哉!未盡善也。
且成湯之在夏世,行仁以動諸侯;文王之處殷朝,好讓以懷鄰國。高祖以豁達容物,光武以長者得人,未有專仗陰謀,每行詭計,寄何晏以鞠獄,示李勝以謬言。請戰以見威,指水以表信。乞襦不與,懼有陳恆之譏;封墓釋囚,不嫌武王之事。愧情負理,掩耳避聲,狼顧以噬魏人,狐媚以取天下,亦前史所鬼也。

作者簡介

朱敬則(635—709)唐朝大臣,史學家。字少連,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鹹亨中,授洹水尉,後除右補闕。長安三年(703年),遷正諫大夫,兼修國史,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張易之誣陷魏元忠,張說等,無敢言者,他獨奏魏、張等無罪,乃得不死。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繪武三思等十八人像為圖,欲引他加入,他堅決拒絕。為相期間,引薦能士,對武則天弊政直言無諱。又精通史學,除參與修唐史外,嘗采魏、晉以來君臣成敗事,著文《十代興亡論》及《五等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