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晉書·吳隱之傳
- 人物:吳隱之
- 1介立:孤高獨立
- 2儋石無儲:家中一無積蓄
原文,注釋,譯文,
原文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儋石無儲,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太常韓康伯鄰居,康伯母,賢明婦人也,每聞隱之哭聲,輟餐投箸,為之悲泣。既而謂康伯曰:“汝若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遂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在郡清儉,妻自負薪。遷左衛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
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故前後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以隱之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乾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
及盧循寇南海,為循所得。劉裕與循書,令遣隱之還,久方得反。歸舟之日,裝無餘資。及至,數畝小宅,籬垣仄陋,內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劉裕賜車牛,更為起宅,固辭。後遷中領軍,清儉不革,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餘悉分振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時有困絕,或并日而食,身恆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祿。
注釋
1介立:孤高獨立
2儋石無儲:家中一無積蓄
3輟:停止
4銓衡:指主管選拔官吏的職位
5清級:清官
6班:分
譯文
吳隱之,字處默,是濮陽鄄城人。吳隱之容貌很美,善於談論,廣泛涉獵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時就孤高獨立,操守清廉,雖然家中一無積蓄,但絕不拿取不合道義而來的東西。他事奉母親孝順謹慎,到他為母親守喪時,哀傷的表現超過禮制的規定。吳隱之與太常韓康伯是鄰居,韓康伯的母親是一位賢良聰明的婦人。她每次聽到吳隱之的哭聲,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飯,為之悲痛流淚。後來,她對韓康伯說:“你如果掌管國家官吏的任用權,應當推舉像這樣的人。”到韓康伯擔任吏部尚書時,吳隱之遂因清廉而受重用,累官做到晉陵太守。吳隱之在郡清廉儉樸,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後調任左衛將軍。他清廉,雖有高官顯職,但俸祿賞賜都分給自己的親戚及族人,冬天沒有被子。他曾洗衣時,沒有替換衣服,只好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與貧寒的庶民一樣。
到盧循進攻南海,吳隱之被盧循所俘獲。劉裕給盧循寫信,命令他讓吳隱之返回京城,過了許久盧循才同意吳隱之還京。吳隱之乘船返回時,沒有裝載多餘的東西。他回到京城後,只住數畝地的小宅院,籬笆與院牆又矮又窄,內外共有六間茅屋,連妻子兒女都住得很擠。劉裕賜給吳隱之車牛,又為他修造住宅,他堅決推辭。後來他被調任中領軍,但清廉儉樸之風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祿,只留下自己的口糧,其餘都分別賑濟親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紡織以供家用。經常有困難缺乏的情況,有時兩天吃一天的糧食。身上總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舊不堪,妻子兒女一點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祿。
晉安帝義熙八年,吳隱之以年老請求退休,九年,吳隱之去世。吳隱之操守清廉,始終不渝,屢次受到朝廷褒獎,在他退休及去世時,常受到優厚的賞賜,並贈予顯要的官職,廉潔的士大夫們皆以此為榮。
他的兒子吳延之又堅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擔任郡、縣長官的兒子,常以廉潔謹慎作為家門傳統,雖然他們的才學比不上吳隱之,然而仍保持著孝敬友愛,廉潔恭順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