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視覺

時間的視覺

趙葆康的油畫作品《時間的視覺》獲“中國油畫雙年展”優秀作品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間的視覺
  • 類型:美術作品
  • 特點:支點任意化解在完整性和連續性
  • 創作時間 :上世紀八十年代
簡介,賞析,

簡介

上世紀八十年代,雖然美術新潮開始瀰漫中國,在各大美術學院還是以寫實油畫為主流。 在上海美院任教的我,已經開始試驗抽象畫,但是畫得斷斷續續。畢竟從國小的革命寫實主義的基本功根深蒂固,而且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廢寢忘食地學來的。當時美院常常組織國內外的一些展覽,如送選抽象畫那是要敲掉飯碗的。幸好更早時喜歡過達利籍里柯等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他們就成為我的寫實繪畫創作的先驅,也是我對當時的蘇派主流的一種態度和距離。:《時間的視覺》系列,《熵》,《巴比倫之塔》,《荷花》系列等,作品中敘述的支點任意化解在完整性和連續性之外,強化能指,忽視所指,避開敘事性,使作品處於曖昧狀態。《時間的視覺》是我的《時間》系列中的代表作。

賞析

男人都喜歡看報,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即使在你的面前有好看的電視也還是熟視無睹,男人們就喜歡報紙的“輕”“薄”,喜歡它的亂七八糟。實際上是報紙的不連續性,多樣性和一種非協調性吸引了我們。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即使有的話也還不到386吧,當時的我已經開始喜歡上電腦了,但看著我的朋友對著螢幕用DOS鍵入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符號時,心想猴年馬月才能學會它而正在發愁。但這些符號在現在想起來真正是XP的先驅。報紙也是,現在報紙被網際網路搶去了半壁江山,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報紙還是紙媒介里的一統天下。
報紙看完了,被扔在了旁邊,日積月纍堆得礙手礙腳又被送到了廢品收購站,然後被送進造紙廠打成紙漿,再生產出新的報紙又被送到我們的手裡。我們就是看著報紙長大,變老的。
我們常常用報紙來做牆紙,那是利用廢報紙的很好的方法之一,對室內設計者來說如果使用恰當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記得小時候我常常在睡覺的時候閱讀貼在床邊的報紙,充滿好奇而且記憶憂新。報紙還有一種功能,就是給我們畫家用來擦筆,報紙用來擦筆在我看來是所有廢物利用的事件中最恰到好處的。我畫報紙的靈感就是在擦筆的時候看著報紙的殘片上的過時新聞時而來臨的。那種大大小小的鉛印文字和照片,插圖排列有致的“馬賽克”形態的報紙使我下決心來畫它。畫一張報紙,記錄一張報紙,實際上是在記錄我們的一天,記錄我們的生命,記錄宇宙的一瞬,畫下這一張報紙,是為了避免它被送進廢品收購站,是為了避免這一天被“消滅”的命運,實際上是我們在悼念逝去的這一天。按照西方傳播學巨匠麥克盧漢的說法,“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的我們不知不覺地被捲入了數位化時代、網路時代,任何一種新的發明和技術都是新的媒介,都是人的肢體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都將反過來影響人的生活、思維和歷史進程。十幾年前的這張畫在今天看來使我認識到自己的健忘,自己的殘缺不全。
二十幾年過去了,後來才知道有個生於日本橙屋現居紐約的今年74歲的日本觀念藝術家叫Kawara,譯成中文叫河原溫,他把世界上發生的事件簡化為一個個日期的標記,從1966年開始,河原溫便開始這一系列的“日期畫”。他在每塊木板上以他工作的地點的語言記下當日的日期,如果無法以字母表達時,他便將當地語言轉化為世界語。他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觀念藝術的先驅之一。
河原溫直接寫下了這一天,而我是通過報紙畫下了這一天,感謝這一張報紙。
讓我們記住這一天吧。
葆康
2007-3-19晚於航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