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二十一世紀初,唱片市場不景氣。網路上流傳唱片成本很低,配樂編曲都由電腦完成。林志炫將《
擦聲而過 》賺來的錢,400萬全部投入製作成本,2002年初開始計畫專輯的製作方向,他找了台灣作詞人樓南蔚擔任整張專輯的製作企劃,希望專輯在一開始即有整體性的規劃,討論出如何讓專輯的曲風更加的全面性,基於這樣的共識之下展開了挑歌過程。收歌時間長達8個月之久,在一開始即有整體性的規劃,特別拉長收歌期,經過不斷收歌、不斷淘汰的嚴格挑歌過程,選歌的方式是當志炫、樓南蔚及製作人聽到鐘愛的歌曲時即馬上保留,但是接下來這首歌即開始接受“耐聽性”的考驗,也就是每個人把這首歌不斷的來回一聽再聽,每一首待選的歌曲都反覆傾聽了三個星期以上,假如此時還是像當時入選那樣具有驚艷的可聽性之後才會終於成為正式入選。但是在收歌的過程中如果又發現有其他的歌曲比原來入選的歌曲還要適合時,還是會以非常理智的思考判斷忍痛割捨,每一首歌曲必須禁得起重重的比較才會脫穎而出,最終收錄的都是禁得起時間耐聽考驗的作品,專輯收錄的11首歌可以說是精選中的精選。
專輯內頁 專輯製作時,集結橫跨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美國,集合全亞洲的音樂人:金曲獎最佳製作人Jim Lee,最佳編曲鐘興民,新加坡作曲者陳奐仁,席琳·狄翁、唐妮·布萊斯頓、娃娃臉等人專屬樂手,北京管弦樂團“鑽石組合”聯手打造。在台灣、香港做編曲,在北京錄弦樂,再到美國找很多重量級樂手一起完成。錄音時間很長,光做demo就要做3個不同的key(調),然後找一個最適合演唱者的,錄音之前花很長時間練習。遠赴美國洛磯山House in Shock 錄音製作,在美國錄音室待了一個月終於混音完成,專輯製作完畢回程時,林志炫身上只剩30美元。
專輯曲目 時間的味道 序號 歌曲 作詞 作曲 1
時間的味道
易家揚
洪偉傑
2
Lee Kynug Seob /Kang Eun Kyung
3
祝康偉
古皓
4
孟皓
Ricardo Montaner/Bebo Silvetti
5
易家揚
陳煥仁
6
樓南蔚
巫奇
7
樓南蔚
林毅心
8
Sung Jin Ko
9
易家揚
鐘國峰
10
楊君亮
11
樓南蔚
林志炫
()
專輯鑑賞 在你聽一張唱片必須抱著效忠的心情,不論是環保議題或最基本的音樂議題,聽唱片變成正襟危坐的時候。《時間的味道》回歸到出唱片的原點和歌手的基本面,找出好聽的歌,認真的製作這些歌,再通過優質的歌喉演繹,以歌者渾然天成的嗓音為主軸,最後,當歌曲輸送到聽者的耳朵時,,簡單不花俏的編曲讓人聽到歌者乾淨的聲線,可以感受到一種聽覺上的滿足感。將標題曲放在專輯的第一首,在講究音樂議題包裝的專輯已經不常用,但是整張專輯聽下來,卻有一體的感受,專輯水準整齊,每一首歌,其實都與生活、情感的歷練有關,正是一種“時間的味道”,有形無形的在我們的形體與人生里流動。對林志炫而言,除了拿手的抒情演繹,這張專輯的音樂形態相對多樣化,輕快調侃、中西合璧、隨性自在,都顯示林志炫在既定格局裡所投注的企圖心,就精神層面而言,聽者更能感受這樣專注營造一張唱片的誠意。林志炫以這樣的作品讓人相信在盜版吞噬的台灣,還是有人不卑不亢,肯花心思做唱片。
時間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