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母

時母

天城體:काली,kālī,音譯為迦梨或迦利,字面意思是“黑色的”[1])為印度教的一個重要女神。傳統上她被認為是濕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為威力強大的降魔相。迦梨一詞也可解釋為時間,故中文翻譯為時母。[2]在後期的信仰體系中,時母被認為與時間和變化有關,象徵著強大和新生。[3]

時母的造型通常為有四隻手臂的兇惡女性,全身黑色,身穿獸皮(上身往往赤裸),舌頭則伸出口外。她的脖子上掛著一串人頭,腰間又繫著一圈人手。四隻手中有的持武器,有的提著被砍下的頭顱。時母的腳下常常踩著她的丈夫濕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母
  • 外文名:kālī
  • 其他名稱:雪山神女
  • 神話體系:古婆羅門教
  • 司掌:時間與變化
  • 象徵:強大和新生
  • 配偶:濕婆
字源,神話學,崇拜,神話,

字源

在梵文中,迦利(kālī)的陽性形態為卡拉,意思為黑色,也有時間的意思。

神話學

時母是古婆羅門教體系中的神祇,起初就是面露兇惡相的女神。現代印度教對她的崇拜在許多方面與早期的婆羅門教相衝突,如要求鮮血祭祀,甚至要求人祭。時母是上古婆羅門教中早就存在的女神,面露兇惡吐出舌頭。但尼利提並不需要鮮血祭祀,而且也不具有時母作為降魔武士的功能。
吠陀本集中沒有出現過時母的名字。《禿頂奧義書》提到了迦梨這個單詞,說它是火神阿耆尼的7種火舌之一,但沒有證據表明這裡的迦梨一詞和後來被人格化的時母有關。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提到時母的地方寥寥無幾,而且沒有什麼系統的說明。最主要的一段出現於《夜襲篇》,在馬嘶和成凱殺光了般度族的殘軍時,一位“黑色的女神”在旁邊顯現,似乎是在幫助他們。這裡對“黑色女神”的描述,如“血紅的嘴巴”、“血紅的眼睛”與時母相似。
有少數學者認為,時母的形象在往世書時代才真正定型,《摩根德耶往世書》被認為是最早的描述了時母女神的文獻。該往世書中關於時母的部分即著名的大戰羅乞多毗闍的故事。研究印度宗教的專家戴維·金斯利認為,在時母首次出現於摩根德耶往世書之前,可能已有一些非雅利安的小部落在崇拜摩訶婆羅多中提到的“黑色女神”。無論如何,摩根德耶往世書已經開始試圖把時母和其他一些女神(尤其是旃蒙陀)混同起來。

崇拜

對時母的崇拜在性力派中占有重要地位。性力派是受到上古希臘的地母神信仰影響的一個印度教強大派別,認為女神的性力為宇宙的本源。總的來說性力派實際上貶低了男神的作用,而強調他們配偶的功能。如時母即被認為代表濕婆的性力。現在最盛行時母崇拜的地區是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在印度教的主要節日排燈節來臨時,大部分地區的人紀念女神吉祥天女,而孟加拉和阿薩姆邦的居民則紀念時母。
經常有人把時母與17至19世紀印度臭名昭著的盜匪集團薩吉聯繫起來。實際上時母的崇拜者中只有極小的一部分參與了盜匪活動,而盜匪也並非全是時母崇拜者。這種誤解可能是源於獻給時母的血腥祭祀與盜匪殺人越貨行為的聯想。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性力派信徒仍然有以人或人頭為祭品獻給提毗女神(時母與雪山神女等女神的本尊)的現象。這種行為在英國殖民當局全力禁止下才逐漸消失。

神話

關於時母的神話,主要就是她與阿修羅羅乞多毗闍(血種)作戰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出現於摩根德耶往世書。阿修羅諸魔大舉進攻天界,由於他們的首領得到了梵天的祝福,眾天神根本無法抵擋。天神們只好去懇求大神濕婆的幫助。濕婆此時正在修行,眾神不敢打擾他,幸而他的妻子雪山神女伸出了援手,她派出自己的化身難近母和旃蒙陀(時母)去與阿修羅作戰。兩女神輕易地打敗了許多阿修羅,但羅乞多毗闍卻很難對付。這個怪物每滴一滴血在地上,就會產生出一千個和他一樣厲害的化身,後患無窮。難近母用弓箭把羅乞多毗闍射得遍體鱗傷,但卻只是惡化了形勢,因為從他傷口滴出的血產生出了無數的新惡魔。難近母於是向時母求援,後者張開大口把羅乞多毗闍整個吞了下去,並把他的血液一滴不剩地喝掉。時母消滅了這隻惡魔後由於高興而跳起舞來,雙腳大力踐踏土地,令三界眾生的生活都受到影響。濕婆為減輕眾生的痛苦,就躺在時母的腳下任其踐踏。這就是時母總是被塑造成腳踩濕婆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