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傳說
宗鏡大昭之廟是清朝朝廷為接待六世班禪來北京而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六世班禪得知乾隆帝七十大壽慶典將舉行,主動請求進京參加慶典,並托章嘉·若必多吉向乾隆帝奏報:“班禪額爾德尼欲來京朝覲大皇帝”。乾隆帝很高興,隨即下令:“過兩年,朕七十萬壽,請他到熱河相見。”考慮到熱河(今承德)、北京比西藏炎熱,為六世班禪避暑計,乾隆帝下旨在熱河建須彌福壽之廟;在北京香山靜宜園(今香山公園)建宗鏡大昭之廟,作為班禪夏季駐錫地,將北京西黃寺作為班禪冬季駐錫地。
宗鏡大昭之廟與須彌福壽之廟有所不同,須彌福壽之廟的白台在後、紅台在前,布局和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類似。宗鏡大昭之廟的布局則是白台在前、紅台在後,參考時輪金剛壇城,殿名也大體相同,例如紅台的“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四智殿,白台“清淨法智”則出自時輪金剛壇城第二層語覺悟壇城的“清淨”性質,“宗鏡大昭之廟”也和西藏大昭寺含義類似,大昭寺當年在興建中便參考了壇城。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二十六日和珅、福長安、金簡、德保、伊齡阿奏聞銷算工料銀兩事奏案。該折片清單在二月二十七日具奏。這份折片中記載:“宗鏡大昭之廟是乾隆四十二年興工,四十四年完竣……”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開工,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完工。《六世班禪朝覲檔案選編》收錄了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內務府活計檔“內務府奉旨成造昭廟燒練金兩”奏案,可見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到十二月,昭廟的多座鎦金瓦建築已到飾物和瓦件鎦金階段,殿內已到陳設製作、佛像裝飾階段。乾隆四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造辦處活計檔記載,“昭廟做銅苓花三對,畫龍蠟三對”,可見此時昭廟陳設的製作尚未最終完成。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奏案記載,“宗鏡大昭之廟慶日藏念經供餅一次,送供餅用蘇拉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