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黃寺

西黃寺

西黃寺位於位於北京市區東北部朝陽區安定門外黃寺路中段,其與東黃寺並稱黃寺或雙黃寺。西黃寺均以黃琉璃瓦覆蓋,有著紅牆蒼松,佛塔嵯峨,氣勢非凡。

該寺廟於順治九年(1652)建造,建築面積達900多平方米,隸屬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黃寺
  • 位於:北京市區東北部朝陽區黃寺路
  • 文物保護: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又稱:達賴廟
  • 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
  • 建造時間:順治九年(1652)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建築布局,主要建築,旅遊信息,

基本概況

該寺為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為西藏宗教領袖達賴五世所建的駐錫之所,故又稱達賴廟。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班禪六世在寺中圓寂,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高宗建清淨化域之塔以紀念班禪六世,因塔內安葬有班禪六世的衣冠經咒,故又稱“班禪塔”。
該寺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佛教寺院。1987年9月,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親手創建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在西黃寺成立。9月1日,西黃寺佛樂齊奏,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隆重舉行了首屆學員開學典禮。西黃寺這一清朝時期達賴、班禪的駐錫之地,正在成為培養藏傳佛教高級僧侶、佛學研究人才和對外學術交流人才的搖籃。
寺內依中軸線南北而列有山門殿、大殿、牌坊、東西配殿。碑亭及藏式罩樓等三進院落,呈長方形。正殿五間,綠琉璃筒瓦,歇山頂,五踩斗拱,石塔建在3米多高的石基上。石基平面呈"亞"字行。前後均有漢白玉質仿木結構四柱三樓,廡殿式石牌坊一座,台基四角各有塔幢一座,中間為主塔。主塔高15米,為藏傳佛教"白塔"。現在西黃寺是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每年都有來自西藏、內蒙古等地的活佛高僧在這裡接受高等佛教教育。

歷史沿革

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皇帝即位。為了融洽與西藏地方勢力之間的關係,1651年(順治八年),清政府派恰噶和喜饒喇嘛去西藏邀請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進京與順治皇帝會晤。順治皇帝遂命在京城之北建造西黃寺,供五世達賴喇嘛駐錫。1652年(順治九年),西黃寺建成。是年,五世達賴喇嘛率領西藏僧俗官員侍從3000多人,歷時9個月到達北京,駐錫在西黃寺。
五世達賴喇嘛在京期間,多次到皇宮內朝見順治皇帝,報告西藏地方政教大事,順治皇帝也多次為五世達賴喇嘛在宮中賜宴。1653年(順治十年)3月,五世達賴喇嘛奏請啟程返藏;4月,清政府派遣以禮部尚書覺羅郎丘和理藩院侍郎席達禮為首的官員,攜帶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金冊、金印來到代噶(今內蒙古涼城),正式冊封五世達賴喇嘛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冊封達賴喇嘛。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援“照封五世達賴之例”,特派欽差大臣至扎什倫布寺封五世班禪羅桑意喜為“班禪額爾德尼”,並賜金冊金印。從此以後,歷世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必經中央政府冊封遂成為歷史定製。
西黃寺西黃寺
自清朝以來,西黃寺遂成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入京朝覲的駐錫地,也接待過一批批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入京朝貢的使臣。同時,藏傳佛教界一些領袖人物及著名高僧大德也與西黃寺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西黃寺曾幾度成為駐京掌印扎薩克達喇嘛處理北京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是乾隆皇帝70歲壽辰,這一年的慶典活動,除了蒙古諸部王公、扈從大臣和外國使節參加祝壽外,突出的就是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的朝覲。這次六世班禪的覲見,與五世達賴有不同之處。當年五世達賴是“實以敦請”,而六世班禪則“不因招致”,不避辛苦,遠道而來,意義頗不尋常。此時的六世班禪,正是年幼的八世達賴的老師,是西藏地方政權的主要領袖,六世班禪對清朝中央政權的乾隆皇帝是非常擁戴的。1775年(乾隆四十年),一直圖謀侵略西藏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提出與西藏簽訂通商條約等,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喜表示堅決反對。當東印度公司的英國侵略軍打敗了布魯克巴(不丹)人,妄圖染指西藏,印度總督赫斯汀的使節搞分裂陰謀活動時,六世班禪明確表態:“西藏是中國的領土,所有軍政事務必須得到清中央政府的指示”,對這些侵華、反華分子給予有力回擊,六世班禪也因而備受乾隆的尊敬。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元月,班禪率領三大寺堪布(原為藏傳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稱號,相當於漢傳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及高僧百餘人,從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啟程,由駐藏大臣護送,經金沙江、巴顏喀拉山至青海西寧。沿途經寧夏、歸化(呼和浩特)、多倫諾爾,皇六子永瑢和章嘉國師前往多倫諾爾迎接,六世班禪乘黃轎直達承德避暑山莊。在承德期間,乾隆向六世班禪頒敕了一枚銀印,銀印用漢、滿、藏、蒙4種文字鐫刻,文字是“敕封班禪額爾德尼之寶”,這是清朝給班禪唯一稱寶的印章。
西黃寺西黃寺
在承德為乾隆皇帝祝壽活動結束後,六世班禪抵京駐錫西黃寺。乾隆皇帝親臨西黃寺,六世班禪出寺迎接,乾隆賞賜六世班禪許多貴重的禮物,並在西黃寺內與六世班禪一起用膳。此後,乾隆和六世班禪多次往來於皇宮和西黃寺之間。六世班禪在京病重期間,乾隆皇帝數次探視,並作“祈壽長椿圖”和《寫壽班禪聖僧並贊》詩賜予班禪,為其祈壽。同年(1780年)11月農曆初二,六世班禪大師於西黃寺內圓寂。乾隆皇帝親臨憑弔,處理一切善後,並於西黃寺西側敕建清淨化城塔及清淨化城塔院。由於塔是為六世班禪而建,故俗稱“班禪塔”或“六世班禪塔”,塔內珍藏六世班禪衣冠和乾隆皇帝的賜物等。
西黃寺圖片西黃寺圖片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11月,塔院建成,乾隆親筆御書《清淨化城塔記》,以紀念六世班禪的無量功德。乾隆御書《清淨化城塔記》碑和《寫壽班禪聖僧並贊》詩碑(碑內刻“祈壽長椿圖”和《寫壽班禪聖僧並贊》詩)作為歷史文物,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於西黃寺清淨化城塔院東、西碑亭內。清淨化城塔和清淨化城塔院是西黃寺完整保留的唯一一處歷史遺址,尤其是清淨化城塔馳名中外,成為西黃寺傳世的標誌和歷史象徵。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8月,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1876-1933年)進京朝覲,在西黃寺駐錫近3個月,加深了與中央政府的感情,鞏固了西藏地方與中央的關係。
西黃寺西黃寺
由於外國勢力的入侵和插手西藏事務,造成西藏地方政府內部矛盾加深,西藏局勢動盪。1923年11月,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帶領少數隨從北上出走,尋求祖國內地的支持。1925年2月20日,九世班禪到達北京,受到民國政府代表和西黃寺、東黃寺、雍和宮僧眾的熱烈歡迎,駐錫中南海瀛台。1927年,九世班禪在福佑寺設立了“班禪駐平(京)辦事處”,由於西黃寺與六世班禪大師的特殊因緣,九世班禪開始組織修葺西黃寺清淨化城院,1928年竣工。此後,清淨化城塔院一直由班禪駐京辦事處派人管理。
1954年,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會議期間,他與十四世達賴喇嘛聯袂前往西黃寺朝拜清淨化城塔。1987年9月1日,在黨和政府的重視、關懷下,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在西黃寺正式創立,十世班禪大師親任第一任院長,今天的西黃寺成為藏傳佛教愛國愛教的高級僧才的培養基地,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979年8月21日,北京市政府宣布西黃寺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於1981年7月於清淨化城塔院天王殿右牆前設立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和文字。1983年,西黃寺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寺內依中軸線南北而列有山門殿、大殿、牌坊、東西配殿。碑亭及藏式罩樓等三進院落,呈長方形。正殿五間,綠琉璃筒瓦,歇山頂,五踩斗拱,石塔建在3米多高的石基上。石基平面呈"亞"字行。前後均有漢白玉質仿木結構四柱三樓,廡殿式石牌坊一座,台基四角各有塔幢一座,中間為主塔。主塔高15米,為藏傳佛教"白塔"。

主要建築

清淨化域之塔(另一說為清淨化城之塔)
在西黃寺殿後中軸線上,是清淨化城搭。清淨化城塔院規模很大,占地約19000餘平方米,亭殿屋宇50餘間,布局嚴謹肅穆。
西黃寺圖片西黃寺圖片
塔院坐北朝南,平面呈南北向的長方形,由三進院落組成。臨街的三間前殿,綠琉璃瓦黃剪邊歇山調大脊頂,旋子彩畫,五彩斗栱,前檐明間為紅漆棋盤大門,後檐為菱花格扇門窗,磚石台基。殿左右外圍牆上各有一座灰筒瓦箍頭脊懸山頂的角門,殿內原有四天王泥塑像。垂花門內正殿五間,殿前有月台,中間有雕龍丹陛。殿內井口天花,井心繪曼陀羅花,花心書為藏文。大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間,正殿後面有一條高台甬道通向石塔,即清淨化城塔。石塔建在高3米多的塔台上,塔台平面呈亞字型,四角均向內收二折,四周圍以白石欄桿。塔台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座四柱三樓通體為漢白玉雕成的仿木結構建築的牌坊,南面正向的牌坊題額為"慧因最上"、"妙祥真空";北面居後的題額為"圓覺觀音"、"華嚴海會"。樓頂為廡殿式,樓下拖斗栱,額枋浮雕龍鳳和藏文經咒;二邊樓柱面上浮雕纏枝八寶,正樓陽面刻清高宗書楹聯,石柱和抱框為整石雕成,柱腳用浮雕蓮瓣串珠夾柱石,中間錮以鐵箍。南面台階兩側各有石雕辟邪一頭,昂首吐舌,身附短翼蹲於石須彌座上,形象十分生動。塔台四角各有約7米的塔式經幢一座,帶有密檐式塔的形式;上刻經咒,並有乾隆四十九年的紀年。塔台中央為主塔,塔高15米,為覆缽形的喇嘛式塔。主塔由頂部、塔身及塔基組合而成。塔基呈八角形,其上有八角形須彌座,八面各浮雕有卷草、蓮瓣、雲彩、蝙蝠等花紋,雕工極精美。腰部雕佛傳故事畫八幅,即佛門中所謂本身"八相",畫面雖不大,但景物細緻生動,呼應配合,是極精美的藝術品。轉角處各雕一座力士像,個個跣足赤背,筋肉暴漲,似用力承托狀,生動的表現出力士們孔武有力的形象。其上又有一層雕滿流雲和小坐佛的須彌座,座上以亞字形折角塔座為過渡,承托著覆缽式塔身。塔身正面有佛龕,浮雕三世佛,兩旁雕有菩薩立像八個,塔身以上為折角小座承托蓮花座、相輪和寶瓶組成的塔剎,兩側飄垂雲紋垂帶,好似寶冠的帽翅,陽光照射下,寶塔金頂光燦奪目。
這座塔整體形制仿印度佛陀迦耶寺塔的布局,屬金剛寶座式塔,但主塔的結構和形制則是我國西藏喇嘛塔的樣式,而主塔四隅的經幢式樣的小塔、塔台前後的仿木結構石牌坊、台階兩側的石雕辟邪以及佛教題材的浮雕和裝飾性文樣的,又是我國漢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傳統手法。這些不同的藝術風格融合在一起,使清淨化城塔具有獨特的風貌,成為清代金剛寶座佛塔建築中的精華。
清淨化城塔前方左右各有碑亭一座,黃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頂,上檐斗栱三踩,下檐五踩,四面柱間隔以朱漆木欄,台基四面各出垂踏跺五級。亭內各豎石碑一座:東碑螭首龜蚨,為乾隆四十七年御筆"清淨化城塔記",碑陽滿漢文,碑陰蒙藏文;西碑方首石座為乾隆庚子年(四十五年)仲冬月御筆"班禪聖僧並贊",附滿蒙藏三種譯文,碑陽刻玉蘭花。

旅遊信息

位置:位於北京安定門外黃寺大街
導遊圖導遊圖
交通提示:406、380路公共汽車到西黃寺北站下車,沿黃寺大街向西路北。
西黃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