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烈女

昭和烈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一位名叫井上千代子的日本婦女的自殺轟動全日本。井上千代子和藤田多美子這樣“以死明志”的日本婦女被授予“軍國女性”、“烈婦”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上千代子
  • 別名:昭和烈女
  • 國籍:日本
  • 逝世日期1931年
  • 主要成就:授予“軍國女性”
  • 性別:女
殉國美談,歷史考證,其他案例,相關組織,婦女壓迫,姬百合學生部隊,大日本國防婦人會,行動細節,評論分析,

殉國美談

公元1931年至1945年的侵略戰爭期間,隨著戰事的擴大和戰線的延伸,越來越多的日本男性被派往戰場,越來越多的日本婦女在“總體戰”的方針下被動員起來,成為“後方”的主力軍,在侵略戰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一位名叫井上千代子的日本婦女的自殺轟動全日本。21歲的井上千代子是侵華日軍大阪步兵第37連隊井上清一的新婚妻子,為了激勵參加侵華戰爭的丈夫、使之無後顧之憂地在中國東北“效忠天皇”、“為國奉獻”,在丈夫出征中國的前夜,她在丈夫身邊刎頸自殺。她留下一封遺書,遺書中這樣寫道:“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喜悅。如果讓我說為什麼而喜悅,那就是能在明天丈夫出征前先懷著喜悅的心情離開這個世界,讓他從此後不要對我有一絲的牽掛。”

歷史考證

有日本學者考證,井上千代子的死與日軍在遼寧撫順製造的“平頂山慘案”有著直接的關聯。當時,中國抗日游擊隊員在“九·一八”事變一周年之際襲擊了撫順煤礦,殺死了礦長為首的幾個日本人。日本守備隊為了逮捕游擊隊員,把平頂山礦區的村民們集中起來,並瘋狂地用機槍掃射,死者達3千人。據《撫順煤礦終戰記》記載:“當時撫順守備隊長是川上大尉,但在襲擊當天是另一位中尉值班,對平頂山村民的報復性屠殺應該就是他下達的命令。這位中尉的妻子在丈夫出發前自殺了。”日本女性史學家澤地久枝曾調查了獨立守備大隊的軍官人事任命表,並確認井上中尉就在其中,由此推斷出下達命令屠殺中國平民的應該就是井上中尉。可見井上千代子的自殺對於勉勵赴“滿洲”作戰的丈夫、對於鼓舞日本侵略軍的士氣起了很大作用。
從一開始,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與日本婦女之間就存在著微妙的聯繫。井上千代子的死不僅激勵了在海外進行侵略戰爭的日本士兵,也激勵了幾位普通的日本家庭主婦成立了一個稱為“大日本國防婦人會”的婦女組織。這個組織被報紙、雜誌廣泛宣傳,一時成為舉國皆知的“愛國烈婦”的典型。

其他案例

井上千代子的自殺在戰爭期間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特例,還有一位信奉軍國主義的少女以自殺來勉勵軍人。1940年9月28日,日本舉行了第一屆“航空日”活動,並在11月23日在茨城縣茨城郡吉田村成立了陸軍航空通訊飛行學校。22歲的藤田多美子參加了學校的成立大會,四天后她留下了兩封遺書,一封是給家人的,一封是給“吉田航空通信學校各位空中勇士們”的。遺書中寫道她在得知接連不斷的飛行事故後受到了強烈的震動,在觀看了反映日本空軍的電影《燃燒的天空》後,她非常感動。“那電影與眼前在戰場上活躍的陸海空軍人的身影在眼前相互映照,我強烈感到女性的生命簡直賤不足惜。此時站在貴校成立大會的一角,領略了偉大的空軍陣容……我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祈禱吉田學校無一人犧牲。今晚我特地來到這裡獻上我的生命。”她跳下校園內的一口古井自殺身亡。
井上千代子和藤田多美子這樣“以死明志”的日本婦女被授予“軍國女性”、“烈婦”等稱號,她們的死被讚譽為是為了國家最高價值的死,她們的事跡被稱為“殉國美談”。

相關組織

“軍國之母”
當局為了讓婦女參與戰時體制、支持戰,並充分發揮婦女的作用,將婦女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職責提高到了國家榮譽的高度,特別是在法西斯體制下戰爭導致人口大量減少的情況下,女性的生育職責受到特別重視。這一時期育齡期婦女的職責被嚴格規定為生養“皇國”的孩子。
戰爭時期,日本國內對女性的理想形象大多塑造為懷抱嬰兒的母親形象,這些形象充斥了婦女雜誌的封面和宣傳畫。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政府每年都要表彰有兩名以上陣亡者的“皇國之家”,以教育母親們為天皇和國家生育、養育孩子,並“無私”地把孩子送上侵略戰爭的前線送死。偷襲珍珠港戰役中九位特別攻擊隊隊員戰死的事跡被報導後,大日本婦人會與東京市於1942年4月2日下午在日比谷公會堂共同舉辦了 “表彰夏威夷海戰特別攻擊隊九勇士及其母親大會”。

婦女壓迫

在“為國家生育”的口號下,婦女只能毫無選擇地為政府服務,身體和心靈受到巨大摧殘,那些沒有生兒育女的婦女要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曾有一位婦女寫道:“我多么希望能為國家生育一個男孩,可我連個女孩也沒生,像我這樣的石女於君、於國都感到極端不忠,感慨唏噓,每天恨不得將自己粉身碎骨。我含淚並深感羞恥地寫了這封信。”這位沒有生育的女性所承受的輿論壓力之大,是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所無法想像的。在為國家生育繁衍的年代,日本婦女只能毫無選擇地為政府服務,不節制地生養子女。
戰時把兒子奉獻給國家的“良母”形象備受尊崇,在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鬥中陣亡的“肉彈三勇士”被廣泛宣傳,他們的母親作為“軍國之母”也受到了隆重的表彰。隨著戰局的擴大,在廣播、雜誌和報紙等政府宣傳工具中,“軍國之母”的手記和對“軍國之母”的介紹越來越多,

姬百合學生部隊

沖繩戰役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場發生在日本本土的戰役。沖繩之戰是“一億玉碎”、以全體日本人民的生命為籌碼做最後一搏的一次嘗試。在90天的戰鬥中,日美雙方共死亡20餘萬人,其中12萬是沖繩居民。沖繩之戰前,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與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校合在一起組成“姬百合學生部隊”,她們在戰場上看護傷病士兵、處理屍體、搬運醫療藥品和器械、運送食品和水等物資。在美軍的包圍圈中,這些戰場上的女學生走投無路而又不允許投降。她們有的被炮彈炸死,有的自殺,219名學生和教職員在戰鬥中失去了生命。
姬百合學生部隊”的悲劇證明:日本婦女一直支持的侵略戰爭最終不可能給她們帶來安全幸福的生活,只能給她們帶來失去親人的傷痛,戰亂生活的顛沛流離,乃至個體生命的消亡。

大日本國防婦人會

在14年的戰爭期間,日本婦女不是作為個人、而是通過形形色色的婦女團體被捲入瘋狂的戰爭體制中的,這些隨侵略戰爭的不斷升級和擴大而急劇膨脹的婦女團體是在官方授意下成立的,並受政府和軍隊直接領導,是帶有法西斯性質的軍國主義婦女團體。這些婦女團體在日本國內組織和動員婦女進行了各種名義的軍事援助,還配合戰時經濟進行了包括資源回收、愛國儲蓄、生活更新、家庭報國等“銃後奉公”的活動。 “銃後”一詞是日文,“銃”的意思為槍,“銃後”即後方之意。
日本國防婦人會的前身是成立於1932年3月18日的大阪國防婦人會,同年10月24日正式更名,是戰爭期間日本國內異常活躍的一個婦女組織。
築港是日本軍隊出發和回國的一個重要港口,安田就住在築港附近大阪港區。有一天她應朋友之邀到棧橋為士兵送行,看到戰士們的孤單身影,她產生了“讓那些為國奉獻,不惜犧牲生命的人安心出發和歸來,是我們後方婦女的職責,也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責任” 這樣的想法。於是,安田和住在同一地區的五十餘名家庭主婦成立了大阪國防婦人會。
1932年3月18日,在大阪市第五國小舉行了大阪國防婦人會成立大會,與會者發出“堅固的國防需要後方婦女和男子並肩協力”的狂呼。大阪國防婦人會首次登上歷史舞台是在1932年4月26日,這天從滿洲“凱旋”歸來的連隊到達大阪港。在印有 “大阪國防婦人會”大字的帳篷里,婦女會員們設立了茶水接待站,她們殷勤接待著走下棧橋的士兵們。這些家庭主婦的身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報紙首次以《國防婦人會的歡迎隊伍引人注目》為題進行了報導。
大阪國防婦人會成立後受到當局的重視,當局希望這一地區婦女組織擴大為全國性的婦女組織。1932年10月24日,700餘名穿著白圍裙的婦女聚集在東京白木屋禮堂,正式組成了大日本國防婦人會,當天多位陸海軍相關人士出席會議。
國防婦人會的統一服裝是家庭主婦日常生活的裝束——白色圍裙,外面斜披上書“大日本國防婦人會”的字帶。其組織十分嚴密,會員不僅有主婦,還擴展到紡織女工、軍工廠女工、售貨員等各個行業的勞動婦女,就連女演員、女服務員和妓女也加入其中。
在1931年到1945年的侵略戰爭期間,日本婦女在以國防婦人會為代表的軍國主義婦女團體組織下,開展了一系列“銃後奉公”活動。會員們為士兵製作並寄送慰問袋、迎送出發或回國的部隊、召開慰問會、寄贈慰問品、弔唁陣亡者、寄贈供品、打掃墓地、慰問軍人家屬、照顧傷兵、宣傳國防知識等等,為前方士兵的侵略行徑保駕護航。另外,她們還盡力投入維持日本的國內經濟,支持戰時體制,客觀上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助紂為虐。

行動細節

在戰爭期間,以國防婦人會為代表的軍國主義婦女團體直接充當了政府戰時政策的忠實執行者。當戰爭給日本帶來人口銳減、傷殘士兵結婚難等大量社會問題之際,後方支援工作範圍也迅速擴大。政府希望依靠婦女組織把後方支援政策貫徹到每一位女性,軍國主義婦女團體於是進行了積極的配合。
當國民總動員運動需要婦女支持侵略戰爭時;當大批士兵奔赴前線,後方經濟建設勞動力資源不足,政府發布一系列法令要求婦女進行勞動奉獻時;當戰爭消耗了大量人力資源、人口銳減成為重要問題時,婦女團體將全國各地的普通婦女組織起來,走出家庭,來到街頭、港口和車站為士兵服務。她們組織募捐活動,收集廢品並開展節約運動。她們鼓勵婦女提早結婚,嫁給傷殘軍人,為國家多生孩子……這些團體正好彌補了國家在後方支持工作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和補充了國家的行政職能。

評論分析

不可否認,在一個對一個女性一直處於從屬地位的國家來說,1931年至1945年期間的侵略戰爭是日本男性發動的,而在戰爭的進程中日本婦女間接參與了戰爭,並對戰爭持支持態度。戰爭期間,日本婦女的思想、生活和行動全部與戰爭聯繫在了一起,婦女團體、婦女運動家乃至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們所追求的目標與當時的政府保持一致。
以國防婦人會為代表的軍國主義婦女團體把普通的家庭婦女組織起來,積極從事軍事援助和“銃後奉公”等各種活動。她們為了“皇國”、“皇軍”而充滿熱情地工作著,全身心地為軍人服務,把支持國家的戰時政策看作無上崇高的事業,牢牢遵守日本傳統的 “婦德”,培養對“皇國有用的孩子”。她們將這系列活動作為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從支撐家庭到直接支撐社會、國家,逐步擴大自己的活動空間,將戰爭對女性的要求發揮得淋漓盡致,發揮了支持和推進戰爭的作用。
因此,在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中,日本婦女既是戰爭的犧牲者和受害者,同時對被侵略國家來說,又是侵略戰爭的間接參與者、支持者和幫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