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出亡

昭公出亡

昭公出亡(宋昭公窮途知過)(宋昭公亡而能悟): 宋昭公出亡(1),至於鄙(2),喟然(3)嘆曰:“吾知所以(4)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5),無不曰:‘吾君聖(6)者!’侍御(7)數百人,被(8)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9),是以(10)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11)者,諂諛(12)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13)得反(14)國。 (節選自《新序》)

譯文

宋昭公國亡後出逃,到達了鄰國,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聖明!’侍從妃子數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王長得英俊!’朝內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君看來),做君王的之所以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亡了國家後才能夠醒悟,最後得以重振國家。

原文,譯文,本段注釋,本段啟示,本段練習,昭公簡介,

原文

昭公出亡(宋昭公窮途知過)(宋昭公亡而能悟): 宋昭公出亡(1),至於鄙(2),喟然(3)嘆曰:“吾知所以(4)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5),無不曰:‘吾君聖(6)者!’侍御(7)數百人,被(8)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9),是以(10)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11)者,諂諛(12)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13)得反(14)國。 (節選自《新序》)

譯文

宋昭公國亡後出逃,到達了鄰國,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聖明!’侍從妃子數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王長得英俊!’朝內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君看來),做君王的之所以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亡了國家後才能夠醒悟,最後得以重振國家。

本段注釋

(1)出亡:失國後逃亡。 (2)鄙:邊境。(古今異義) (3)喟然:嘆氣的樣子。 (4)所以:……的原因。 (5)發政舉事:施政辦事。 (6)聖:聖明。 (7)侍御:侍從妃子。 (8)被:通“披”,穿上。 (9)過:過錯 (10)是以:因此。 (11)社稷:指國家。 (12)諂諛:奉承拍馬。 (13)卒:終於。 (14)反:同“返”,返回。

本段啟示

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和建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阿諛奉承者蒙蔽,要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本段練習

1.作者認為宋昭公失國逃亡的原因是什麼? 答: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了,而國君被蒙蔽,不能自省。用原文來說就是: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 2.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一句話來說明,是: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昭公簡介

宋國有兩位宋昭公,這個典故說的是宋後昭公。 宋後昭公:宋國第二十八任君主(本文所指的宋昭公) 宋後昭公,本名子得,又名子特,宋景公之養子。宋景公無子,以公孫周(宋元公之孫)之子繼之。昭公請墨子到宋國參政,拜為宋大夫,稱“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事”。楚在惠王、聲王時曾兩次包圍宋都,未能攻克。晚年任用戴歡為大宰,司城皇專政,二人互相殘殺。後司城子罕擊敗戴歡,又將昭公驅逐,出亡於鄙,後潛心改過,三年後復位,在位65年。
宋昭公,本名子杵臼,宋成公之子。成公十七年,成公卒。成公弟御殺太子及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宋人共殺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為昭公。昭公七年,宋國大飢,庶弟子鮑盡出其倉稟之粟,以濟貧者,廣結人緣;後聯合宋襄公夫人殺杵臼於孟諸(今商丘市東北)打獵途中,子鮑遂自立,是為宋文公
昭公出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