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解

春秋集解

春秋集解是一本對春秋做註解的書籍,此書《宋史·藝文志》著錄為十二卷,與今本卷數有異,除此以外,又別出呂祖謙《春秋集解》三十卷,《四庫全書總目》疑其宋末刊刻時,已析其原卷為三十,並改題呂祖謙撰,故相沿偽誤,《宋史》亦因之誤注。今按:《總目》所論與史吻合,呂祖謙並未撰《春秋集解》三十卷。朱彝尊《經義考》著錄此書,但因今本卷數與《宋史·藝文志》不符,故對其真偽有所懷疑,《四庫全書總目》已駁正其疑。

基本介紹

蘇轍所作,基本情況,四庫提要,呂本中所作,

蘇轍所作

基本情況

〖春秋集解(蘇轍)〗十二卷。宋蘇轍(1039一1112)撰。轍為北宋著名文學家,一生對儒學研究亦多有建樹,其詳細生平,見《詩集傳》。北宋時期,先是敞作《春秋意林》諸書,解經多出新意;孫復作《春秋尊王發微》,舍傳以求經,古說被廢棄;後王安石為變法的需要,指斥《春秋》為“斷爛朝報”,更廢之而不於學官。蘇氏有感於此,遂於熙寧間開始撰寫此書,告成於元符元年(1098),自謂其意在矯正宋儒舍傳求經,標新立異的學風,以求改變“經傳並荒”的局面,使古說不被漸廢;而實際上卻表明了蘇氏自己與熙寧變法的倡導者王安石在政治思想、學術觀點上的嚴重分歧。因此,蘇氏在學術觀點上極力推崇《左傳》,認為左氏為傳,依據國事,事皆有徵;而《公羊》、《□梁》二家則多有臆測之意,故此書的主要立論依據多采自《左傳》,《左傳》之說不通,再參照《公羊傳》及《□梁傳》以及啖助趙匡諸家觀點,以為補充。由於蘇氏過於推重《左傳》,致使《左傳》誤記及有悖於經者,未能詳細剖析,更無匡正;至於《公羊》、《□梁》二家,雖以臆測說經,然得失互見,如戎伐凡伯於楚丘,《□梁》以戎為衛;齊仲孫來,《公羊》、《□梁》皆以為魯慶父;魯滅項,又均以為齊實滅之等等,顯然與經絕不吻合,屬謬誤無疑。但如隱公四年秋,□師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桓公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稟災;乙亥,嘗;莊公二十四年夏,公如齊逆女等等,諸如此類,《公羊》、《□梁》之說均妙合於經文,但蘇氏卻一概以深文詆之。這種以偏概全、一以貫之的研究方法,無疑又使作者走向了另一極端。所以,此書雖以矯正宋儒舍傳求經,標新立異學風為宗旨,但在對待三《傳》的態度上,客觀地看,並沒有多少比前人高明之外,正如朱彝尊《經義考》收錄陳宏緒為此書作跋所云:“讀者□其短而取其長可也。”此論頗顯公允。
明刊本人藏北京圖書館,另有《四庫全書》本,《兩蘇經解》本,《經苑》本及《叢書集成本》傳世。

四庫提要

《春秋集解》·十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蘇轍撰。先是劉敞作《春秋意林》,多出新意。孫復作《春秋尊王發微》,更舍《傳》以求《經》。古說於是漸廢。後王安石詆《春秋》為“斷爛朝報”,廢之不列於學官。轍以其時《經》、《傳》並荒,乃作此書以矯之。其說以《左氏》為主,《左氏》之說不可通,乃取《公》、《谷》、啖、趙諸家以足之。蓋以《左氏》有國史之可據,而《公》、《谷》以下則皆意測者也。《自序》稱,自熙寧間謫居高安,為是書,暇輒改之。至元符元年,卜居龍川,凡所改定,覽之自謂無憾。蓋積十餘年而書始成。其用心勤懇,愈於奮臆遽談者遠矣。朱彝尊《經義考》載陳宏緒《跋》曰:“《左氏》紀事,粲然具備,而亦間有悖於道者。《公》、《谷》雖以臆度解《經》,然亦得失互見。如戎伐凡伯於楚丘,《穀梁》以戎為衛。齊仲孫來,《公》、《谷》皆以為魯慶父。魯滅項,又皆以為齊實滅之。顯然與《經》謬戾,其失固不待言。至如隱四年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桓十有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莊二十有四年夏,公如齊逆女。諸如此類,似《公》、《谷》之說妙合聖人精微。而潁濱一概以深文詆之,因噎廢食。讀者掩其短而取其長可也。”其論是書頗允。此本不載,蓋刻在宏緒前也。《宋史·藝文志》稱是書為《春秋集傳》,《文獻通考》則作《集解》,與今本合。知《宋志》為傳寫誤矣。

呂本中所作

〖春秋集解(呂本中)〗三十卷。
呂本中(1084一1145)撰。本中字居仁,學者稱為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鳳)人,呂公著曾孫,好問之子,少以蔭補承務郎,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兼權直學士,後忤秦檜,被劾罷,詩學黃庭堅、陳師道,南渡以後多悲慨時事之作,主要著作有《童蒙訓》、《紫微詩話》、《江西詩社宗派圖》、《東萊先生詩集》諸書。此書舊題呂祖謙撰,因祖謙亦號東萊先生而混。本中雖以文學名於世,但對於經學,亦有較深的研究,南宋名儒林之奇即出其門下,而呂祖謙又出於林之奇門,其經學之深邃,由此可見一斑。本書自《左傳》、《公羊傳》、《□梁傳》以下,集陸淳孫復孫覺劉敞蘇轍程頤、胡安國等數家之說為《春秋》作傳,採擇頗為精審,其間絕不滲雜自己的議論,亦不加任何評介之語,在宋儒同類著作中較為罕見。
傳本有《通志堂經解》本及《四庫全書》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