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義類,清梁鴻翥撰。其書分為《人倫》、《政治》、《世運》、《天道》4類。認為失卻《春秋》之義的原因有二,一是割裂之弊,二是面擇之弊。
基本介紹
- 書名:春秋義類
- 作者:梁鴻翥
春秋義類,清梁鴻翥撰。其書分為《人倫》、《政治》、《世運》、《天道》4類。認為失卻《春秋》之義的原因有二,一是割裂之弊,二是面擇之弊。
春秋義類,清梁鴻翥撰。其書分為《人倫》、《政治》、《世運》、《天道》4類。認為失卻《春秋》之義的原因有二,一是割裂之弊,二是面擇之弊。...
《春秋三傳義例研究》是2011年3月1日線裝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晁岳佩。內容簡介 據前人統計,現在的“晉之其義則丘竊取之矣。“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言非地也,且明德也。”這應該是孔子解讀的《春秋》之義。可惜《左傳》此類記載太少,後人很難據此推論孔子究竟從《春秋》中解讀出...
西晉杜預(222-284)撰。杜預為晉代著名經學家,博學多通,其生平事跡,詳見《春秋左傳正義》。內容簡介 〖春秋釋例〗十五卷,是西晉杜預(222-284)所撰。杜預為晉代著名經學家,博學多通,其生平事跡,詳見《春秋左傳正義》。杜氏認為,經之條貫必出於傳,傳之義例歸總於凡,《左傳》稱凡者五十,其別四十有九...
春秋講義,共四卷,宋戴溪撰。溪有《續呂氏家塾讀詩記》,已著錄。開禧中,溪為資善堂說書,累轉太子詹事。時景獻太子命類《易》、《詩》、《書》、《春秋》、《論語》、《孟子》、《通鑑》,各為說以進。此即其《春秋》說也。書中如以齊襄迫紀侯去國為託復讎以欺諸侯,以秦與楚滅庸為由巴、蜀通道...
《春秋》言簡意賅,寓意深遠,故其事非傳不清,其義非解不明。從其產生到漢代,就形成了解釋《春秋》經文宗旨的《左傳》《公羊》《穀梁》《鄒氏》《夾氏》五種,其中“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漢書·藝文志》),均未流傳下來,今所傳者《左傳》《公羊》《穀梁》三傳而已。“三傳”不僅流傳下來,而且...
《春秋義解》是清朝劉夢鵬撰寫的一部書籍,共十二卷(湖北巡撫采進本)。古籍簡介 《春秋義解》十二卷(湖北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 國朝劉夢鵬撰。夢鵬字雲翼,蘄水人。乾隆辛未進士,官饒陽縣知縣。是書卷首列孟子、朱子之論《春秋》者為《述孟》、《述朱》。次為《王朝世次考》、《列國世次考》、《魯世次...
所謂其義竊取者又安在?況《公羊》著不修《春秋》之文,《左氏》記河陽書狩之語,去聖未遠,必有所受。舉一二節可例其餘。乃謂除此數條之外,悉因魯國之成書。然則必如倪思之《班馬異同》字字著原本、改本,郭茂倩之《樂府詩集》篇篇分本詞入樂,而後信為孔子有所修改耶?其疑胡《傳》而信《左氏》,...
左氏春秋義例辨-全兩冊-重訂再版本 《左氏春秋義例辨-全兩冊-重訂再版本》是一本圖書。
《春秋義補註》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是孫嘉淦所作,大旨祖胡安國之說。後漸悟其非,旋自毀版(案嘉淦自毀其版,事見此書《凡例》第三條中)。作者是楊方達。古籍簡介 《春秋義補註》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 國朝楊方達撰。方達有《易學圖說會通》,已著錄。初,孫嘉淦作《春秋義》,大旨祖...
入西晉,杜預精研《春秋左傳》,認為前儒大抵轉相祖述,未盡通左氏學,並雜引《公羊傳》、《穀梁傳》以釋,自亂體例,遂重新為其作注。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合經傳於一編,比其義類,條理凡例,主采劉歆、賈逵、許淑、穎容之說以解經傳,排斥服虔等人之說。其注大至天官地理,細至萬物典故。靡不剖析微...
1.諸侯之法與王者之義 2.《公羊傳》的樸素解釋與《論衡》的簡單算術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學主流 4.“惠公二年,平王東遷”:彌合經義的新版史料 5.始隱新義:《春秋》不始於隱公 6.以古史為時政作解:始隱而意在三桓 7.效法天數: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許才是正解 8.另外的一...
無論從哪方面考量,《春秋》的開創之功都是無可爭辯的。它的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一,“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眾,《資治通鑑》最稱出類拔萃。它的私修性質,打破了官方對史學的壟斷,成為諸子百家爭鳴的先聲。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達三分之一,亦可說是受其引領所致...
《春秋事義慎考》是一本古籍,凡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作者是姜兆錫。四庫提要 國朝姜兆錫撰。是書凡上、中、下三《考》,共十二卷,而附以《考前》、《考後》各一卷。《考》上曰《紀時》,曰《系名》。《考》中曰《正位》,曰《大婚》,曰《喪紀》,曰《祀典》,曰《賦稅》,曰《工役》,...
《春秋平義》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 自元延祐以後,說《春秋》者務以尊崇胡《傳》為主,求利於科舉之途,而牽就附合之弊亦遂日甚。明張岐然嘗作《五傳平文》以糾其謬,而去取尚未能皆允。汝言此書,亦與岐然同意,而簡汰精審,多得《經》意,正不以多生新解為長。前有《自序》,謂傳經...
《春秋左傳正義(四)》是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西晉] 杜預 注,[唐] 孔穎達 等 正義,沈秋雄 點校 內容簡介 「十三經註疏分段標點」將艱深之經典轉為現代風貌,使條理分明而標點清楚。 《左傳》為《春秋》三傳之一。關於其作者,《史記》明言為“魯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
《春秋事義全考》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內容簡介 〖春秋事義全考〗十六卷。明姜寶(1514-1593)撰。姜寶字延善(一作惟善),號鳳阿,江蘇丹陽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官編修、國於監祭酒、南京禮部尚書等職。著有《周易傳義補疑》、《姜風圓文集》等。此書主要以胡安國《春秋傳》為本...
《春秋序》是西晉杜預的著作,是現存最早的關於《春秋左傳》的序言。西晉杜預著,約撰於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至五年之間。此序究竟是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而作,還是為《春秋釋例》而作,在南北朝時期已是學界爭論的問題。唐初孔穎達作《春秋左傳正義》,將此序定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的序文,冠於《集解...
《大學春秋講義》是宋代陸九淵編著的一部講義。記其在國學前後四次講解《春秋》的情況。淳熙九年(1182)秋陸被舉薦到國學監任職,講解《春秋》。是年八月,講《楚人天舒蓼》等節;翌年二月、七月和十一月,分別汫《九年春王正月》、《六月宋師伐滕》。《大水》等節。諸生勤為叩問,九淵孽孳啟諭,渚生感發良...
清孔廣森(1752-1786)撰。廣森綜覽諸家,兼采左、榖,撰成是書,與其先前解詁傳相異。其不同於解詁者,如謂古者諸侯分土而守,分民而治,有不純臣之義,故各得紀年於其境內,而何邵公猥謂“唯王者然後改元立號,經書元年為托王於魯。〖公羊春秋經傳通義〗十三卷。自蹈所云反傳違戾之失。《春秋》分十二...
春秋辯義 春秋辯義,清梁鴻翥撰。其書因《春秋左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公羊傳》及南宋胡安國的《春秋傳》諸說而加以辯析。對舊說多有剖析,指出其割裂牽強之誤。認為明辨《春秋》之義,可以獲得聖人的審勢達權的真諦,而非迂儒之守經不變。
余治平編著的《董子春秋義法辭考論》是一部從義、法、辭三方面來全面探索董仲舒《春秋》學的學術著作。內容介紹 董仲舒的思想廣博而深邃,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深遠的影響力,“說不完的董仲舒”永遠值得後人做進一步的挖掘和研究。《董子春秋羲法辭考論》就董仲舒的思想理論進行了深刻嚴謹的研究探索。本書給供相關...
《春秋大義》是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逸。中國儒家思想中其哲學思想的價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會價值、倫理道德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看法、取捨和褒貶。其本質就是個人在群體的社會生活中,在與其他人、周圍的環境等產生作用時,在個人行為選擇上所遵循的一套行為規範和其背後的思想原則。內容簡介 ...
左傳》的線索和依據,參照經籍,援據群言,按照義類將《述義》佚文集成八卷。依清光緒十七年廣雅書局本影印。 陳熙晉(1791-1851),原名津,字析木,號西橋。官至都勻府、宜昌府知府,人稱“西橋太守”,為官清廉,頗有佳名。著作有《春秋規過考信》、《春秋述義拾遺》、《駱臨海集箋注》等。
“經部”指儒家的經典。經部之下又有小類。清代的《四庫全書》經部之下又分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國小十類。“史部”即歷史,包括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四庫全書》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官職、政書、目錄、史評等...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國小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國小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
義例,漢語詞語,拼音是yì lì,意思是闡明義理的事例,出自《魏書·張吾貴傳》。釋義 ⒈ 闡明義理的事例。⒉ 著書的主旨和體例。出處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魏書·張吾貴傳》:“三旬之中, 吾貴 兼讀 杜 服,隱括兩家,異同悉舉。諸生後集,便為講之,義...
經部收錄了儒家的“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國小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國小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十三經:是指在南宋時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
一、北宋《崇文總目》經部分為九類: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國小。二、《四庫全書》總目的經部下分有10個二級類目: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國小,其中禮籍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國小籍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三、《續修...
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