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顏氏學派

春秋公羊顏氏學派

春秋公羊顏氏學派是西漢顏安樂所創立的學派。顏安樂,字公孫,西漢魯國薛(今山東滕縣東南)地人。顏安樂家貧,從舅父睦弘學《春秋公羊傳》,治學勤奮。睦弘從師嬴公,嬴公是董仲舒的弟子。睦弘諸弟子中,惟顏安樂嚴彭祖最精通。質問疑義,各持己見。睦弘卒後,二人各自專門教授《春秋公羊傳》,於是春秋公羊學派中又分為顏氏學派和嚴氏學派。

顏安樂傳授《春秋公羊傳》給冷豐和任公,於是顏氏學派中又分為冷氏學派和任氏學派。以後,冥都和管路又從師顏安樂學《春秋公羊傳》,於是顏氏學派中又復有冥氏學派和管氏學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公羊顏氏學派
  • 代表作品:《春秋公羊傳》
  • 時期:西漢
  • 創建者顏安樂
學術見解,學派流裔,

學術見解

春秋公羊顏氏學派對經文有自己的見解。如認為,魯國十二公,在魯國史書里皆寫他們即位,然而孔子修《春秋》,卻有所不寫;從襄公二十一年以後,孔子已生,就是孔子所見到的社會。
該派認為:《春秋》書中所謂“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輔”、“二類”,作用是矯正枉曲、援亂反正,是評價世道的標準,端正德行的綱紀。“五始”,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科九旨”:東周新建,宋國如故,因為進入春秋時期應當有新的大王,這是“一科三旨”;所見議論不同,所聞說法各異,所傳眾說紛雲,謂“二科三旨”;以諸侯國為內,而以諸夏為外,以諸夏為內,而以夷狄為外,這是“三科三旨”。“七等”,即指州、國、人、民、名、字、子。“六輔”,即公輔天子、卿輔公、大夫輔卿、士輔大夫、京師輔君、諸夏輔京師。“二類”,即指人事與災異。

學派流裔

春秋公羊顏氏學派多有知名學者:張玄少習《春秋公羊顏氏傳》,兼通諸家學說,建武初舉明經,脯弘農文學任《春秋公羊顏氏傳》博士,門人一千餘人。何休精通六經,以列卿子詔拜郎中,官至議大夫。據《春秋公羊顏氏傳》作《春秋公羊解訪》,又注《孝經》、《論語》。與其師羊弼博士,追述李育的思想向左、谷二傳挑戰,作《公羊墨守》、《左氏膏盲》、《穀梁廢疾》。漢代儒生習《春秋公羊嚴氏傳》者多,而習《春秋公羊顏氏傳》者少,至何休《春秋公羊解訪》流行於世後,《春秋公羊嚴氏傳》則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