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傳

春秋五傳,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春秋鄒氏傳》和《春秋夾氏傳》《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27年(前468),《左傳》傳文比《春秋》經文多出13年,實際記事多出26年(最後一件事為略提三家滅晉),以《春秋》記事為綱敘事,其中有說明《春秋》書法的,有用實補充《春秋》經文的,也有訂正《春秋》記事錯誤的。全書絕大部分屬於春秋時候事件,但全書的完成已經進入戰國時期。這些都說明《左傳》與《春秋》的密切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五傳
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五傳流傳,

春秋左氏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27年(前468),《左傳》傳文比《春秋》經文多出13年,實際記事多出26年(最後一件事為略提三家滅晉),以《春秋》記事為綱敘事,其中有說明《春秋》書法的,有用實補充《春秋》經文的,也有訂正《春秋》記事錯誤的。全書絕大部分屬於春秋時候事件,但全書的完成已經進入戰國時期。這些都說明《左傳》與《春秋》的密切關係。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儒家經典之一。古代漢族今文經學重要典籍。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相傳其作者為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齊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與胡母生(子都)一起將《春秋公羊傳著於竹帛。《公羊傳》有東漢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撰《公羊義疏》。

春秋穀梁傳

榖梁傳》是《榖梁春秋》、《春秋榖梁傳》的簡稱。古代漢民族族今文經學重要典籍。《春秋榖梁傳》為儒家經典之一。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

五傳流傳

《榖梁傳》與《左氏傳》、《公羊傳》一樣,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的。據《漢書·藝文志》,在漢以前,解釋《春秋》的有五家,除《左傳》、《公羊》、《榖梁》外,還有《鄒氏傳》和《夾氏傳》。到漢初,《鄒氏傳》因為沒有人把它傳下來,《夾氏傳》又沒有文字記載,這兩家就失傳了。而《公羊》與《穀梁》則用漢時流行的隸書記錄成書,稱為今文,立於學官,即在中央國立大學設立課程,專門備有博士加以傳授。
《榖梁傳》在戰國時一直是口耳相傳的。據唐朝人的說法,最初傳授《穀梁傳》的,是一個名叫穀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說是曾受經於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據後人考證,《春秋榖梁傳》中曾引“穀梁子曰”,竟然自己稱引自己;又引“尸子曰”,尸子是戰國中期一位思想家,可見唐人說法不一定可靠。書中還有引用公羊子的話並加以辯駁的情況,因此有人認為它成書要較《公羊傳》為晚。
同樣解釋《春秋》,《左傳》主要是闡述史事,是一部史書,《榖梁》則與《公羊》體例相同,採取自問自答的方式解說《春秋》的旨意,是闡明儒家思想的一部經書。《公羊》著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強調尊王攘夷、大一統的思想,與現實政治配合較密切;《穀梁》則主要以文義闡發《春秋》經文,較為謹慎,認為應該信以傳信,疑以傳疑,主張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因此宋代的《春秋》學家胡安國曾說:“其事莫備於《左氏》,例莫明於《公羊》,義莫精於《榖梁》。”
《穀梁傳》與《左傳》、《公羊》一樣,最初與《春秋》也是“別本單行”的。到晉朝范寧作集解,就把經傳合為一書。後來唐朝楊士勛又進一步為之作疏,稱《春秋榖梁傳註疏》,共二十卷。清代也有好幾家為《穀梁傳》作注。較通行的本子清代中期阮元的《十三經註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