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別·翻鶯度燕雙比翼

此詩是蕭子顯《春別》的第一首。全詩具有樂府詩的特色,簡潔暢達,質樸純真,寓深情與淺顯的語言,寄美好於人間俗景,堪稱優美動人的抒情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別·翻鶯度燕雙比翼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者:蕭子顯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翻鶯度燕雙比翼①,楊柳千條共一色②。
但看陌上攜手歸③,誰能對此空相憶④?

注釋

①“翻鶯”句:上下翻飛的鶯兒、燕兒都是成雙成對地比翼雙飛。
②“楊柳”句:指春光普降大地萬物,春意正濃。
③“但看”句:此句轉悲,看到他人成雙成對攜手出遊、攜手相歸。
④“誰能”句:感到自己只能是相思相憶情人而不能相攜,辜負了大好春光。

作品賞析

人中自然景象體現著詩人的精神人生,因為他抓住的正是最能促使自己產生此刻特殊感想的現象:鶯燕翻飛,其狀多矣,唯“雙比翼”為詩人所刻意表現。;楊柳造型,其象多矣,唯“共一色”為詩人所著力渲染。;詩中所描寫的,既是特定形象,又是一般規律,雙重意義以同時並存的方式暗示給讀者。;如此藝術,為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於無形之間,引導著人們的聯想。“攜手歸”讀罷,前面的“雙比翼”和“共一色”便立即轉化為參照意象,這樣,攜手而歸的陌上夫妻,不僅給人以鶯燕雙雙的親密感,而且令人看到酷似楊柳依依的共同本色。;前三句,分開則無以一當三的功能,合起來卻能產生以三為一的合成效果。鶯燕、楊柳與陌上夫妻重疊在一起,於“但看”句中融為完整的審美對象。此詩並不是孤單的個體形象在堆砌,而是透著整體關係在審美實體。詩人牢牢把握住藝術形象的整體關係,自然無需將情愛話語直吐出來、當詩人最後發出“誰能對此空相憶”的唱嘆時,讀者無不與之一拍即合,禁不住回想起各自生活里的恩愛場面。
蕭子顯一生從政、修史,效力於國家大業,遺詩甚少。他久居高位,難得接觸黎民百姓,這類表現村野情境的詩作尤其顯得珍貴。愈是高高在上,往往愈能覺察到下層民情與上層風情之間所形成的反差。這種強烈反差作用於詩人,便在此詩化作了新鮮超俗的生機。詩人無疑是親眼看到了田間土路上農家夫妻攜手同歸的情形,這一情形在田人眼裡屬於司空見慣之事,然而在蕭子顯這位達官貴人眼裡,卻顯得分外醒目、空前新鮮。因而,平中見奇之作,得以從詩人的反差心態中創作出來。
應該看到,若不是詩人看見了陌上夫妻的甜蜜景狀,就絕不會產生“但看陌上攜手歸”這樣質樸而優雅的佳句的。鐘嶸說得不錯:“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所謂“直尋”,指的就是耳聞目睹、切身體會,這對於詩歌而言,是真正打動人心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者簡介

蕭子顯(489年--537年),字景陽,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梁朝史學家,文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南齊書》。
蕭子顯是齊高帝蕭道成孫。歷任太子中舍人、國子祭酒、侍中、吏部尚書等職。後遷吳興太守。博學能文,好飲酒、愛山水,不畏鬼神,持才傲物。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扇子,一揮而已,謚曰"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