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社出版的《星雲日記》收錄星雲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這也是星雲大師一生所寫的全部日記,詳細記載了他每日的弘法行程、演講、活動、心得、計畫等,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願於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本書為第33冊。
基本介紹
- 書名:星雲日記33:享受空無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頁數:216頁
- 開本:32
- 品牌:嶽麓書社
- 作者:星雲大師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80057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嶽麓書社出版的《星雲日記》是星雲大師的全套日記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融合星雲大師一生身教與言教、大我與大愛,是星雲大師人生勵志類經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詳實記錄了大師生活哲學和智慧語錄,是一代高僧行儀風範的完整典載。日記,是生活的痕跡,是成長的寫照、經驗的記載,也是一個人生命的歷史。大部分的日記是私密的,或深植內心深處,或隨著歲月泛黃…… 這是一份特別的日記,來自眾生,屬於眾生,讀《星雲日記》,仿佛進入一個開闊的胸懷,一頁內心最深層的省思……《星雲日記》也可每冊單獨閱讀,從星雲大師平實的步伐中,進入佛學、進入一代宗師聖潔的心境!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為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十二歲禮志開上人出家,1949年赴台灣,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大師著作等身,總計兩千萬言,並翻譯成英、日、西、葡等十餘種文字,流通世界各地。於大陸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譚》《釋迦牟尼佛傳》《佛學教科書》《往事百語》《金剛經講話》《六祖壇經講話》《人間佛教系列》《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等八十餘種。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星雲大師一生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消除了寺廟佛教和人間煙火之間的鴻溝。這無疑讓佛教這一流傳了兩千五百年的古老宗教,在我們現代的信息社會顯示出了新的活力和意義。——鳳凰衛視 《文化大觀園》
名人推薦
星雲大師寫日記的風格,不同於一般人所寫的日記,僅是柴米油鹽、愛恨情仇等等。他是用“心”去觀察世間的千妍百態,更是從“心”的深度去作評論,引導世人向內心世界作深層的探索。《星雲日記》所揭櫫的真諦,即是要人們以佛在心中的態度,去看問題、提問題和評論問題。也就是明白指出,只要善心所至,即能廣度眾生。因此,我對《星雲日記》是以超脫塵俗的價值觀去欣賞的。——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 吳伯雄 我非常敬佩星雲,因為他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佛教講“障”,事實上我最怕和出家人或高僧接近,因為他們好像也有“佛障”,高高在上的姿勢,使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慈悲,而我這位基督徒卻很喜歡和星雲大師接近。——著名作家 柏楊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五百年前是馬丁·路德,現在是星雲大師。——著名史學家 唐德剛教授 當前這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令人仰慕的身教與言教;當前社會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大我與大愛。《星雲日記》正是融合了星雲一身的身教與言教、大我與大愛。這套《星雲日記》是人生的大書,它不只是個人成長的寫照,更是內心深處的省思,它透漏了作者的熱心、關心、用心。任何人讀了這些日記一定會獲得領悟、獲得啟示。——台灣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 高希均
圖書目錄
自序
悲智無限
心地寶藏(1995年1月1日—1月15日)
新的開始(1995年1月16日—1月31日)
享受空無(1995年2月1日—2月15日)
心的安住(1995年2月16日—2月28日)
編輯後記
悲智無限
心地寶藏(1995年1月1日—1月15日)
新的開始(1995年1月16日—1月31日)
享受空無(1995年2月1日—2月15日)
心的安住(1995年2月16日—2月28日)
編輯後記
後記
編輯後記
星雲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12歲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選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家或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星雲大師一言一行所產生的影響已不限於宗教界,更普及全社會。星雲大師自1989年訪問大陸後,便一直心繫祖國的統一。近年回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揚州鑒真圖書館、接受蘇州寒山寺的贈鐘,期能促進祖國統一,帶動世界和平。星雲大師著作等身,總計兩千萬言,已在大陸出版80餘種,深受讀者歡迎。
《星雲日記》收錄星雲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最初陸續刊登於《普門》雜誌“星雲日記”專欄,後結集由台灣佛光出版社於1994年和1997年分兩次出版,總計44冊。日記詳細記載了星雲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畫,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願於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此次嶽麓書社出版《星雲日記》,分三輯先後推出,第一輯收第1冊至第15冊,第二輯收第16冊至第30冊,第三輯收第31冊至第44冊。各冊書名不變,對原版編排格式作了簡要調整,極個別文字作了刪節處理。此次出版除改繁體豎排為簡體橫排外,對有些不便大陸讀者閱讀的詞語用法也作了改訂,如原版中“計畫”“規畫”改為“計畫”“規劃”,“連絡”“連繫”改為“聯絡”“聯繫”,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均徑改,不出校記。但原版中專名(人名、地名等)之譯名,無論常見或稀見,皆一仍其舊,如“布希”(即布希)、“雪梨”(即悉尼)等,為避免轉譯之誤也,讀者諸君明鑑。
台灣某些與大陸名稱相同的大學或文化事業機構,或其他容易產生歧義誤解的機構名稱等,加引號表述,如台灣“中山大學”“故宮博物院”“商務印書館”等。《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涵蓋全國性稱謂的報刊名稱,加引號表述,如“《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
星雲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12歲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選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家或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星雲大師一言一行所產生的影響已不限於宗教界,更普及全社會。星雲大師自1989年訪問大陸後,便一直心繫祖國的統一。近年回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揚州鑒真圖書館、接受蘇州寒山寺的贈鐘,期能促進祖國統一,帶動世界和平。星雲大師著作等身,總計兩千萬言,已在大陸出版80餘種,深受讀者歡迎。
《星雲日記》收錄星雲大師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記,最初陸續刊登於《普門》雜誌“星雲日記”專欄,後結集由台灣佛光出版社於1994年和1997年分兩次出版,總計44冊。日記詳細記載了星雲大師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計畫,熔佛法、哲學、文學、慈心悲願於一爐,實為一代高僧之心靈剖白與濟世旅程,為現代佛教歷史的進展保存或提供了至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亦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養精神之津梁,從中可獲得許多做人做事的啟示與新知。
此次嶽麓書社出版《星雲日記》,分三輯先後推出,第一輯收第1冊至第15冊,第二輯收第16冊至第30冊,第三輯收第31冊至第44冊。各冊書名不變,對原版編排格式作了簡要調整,極個別文字作了刪節處理。此次出版除改繁體豎排為簡體橫排外,對有些不便大陸讀者閱讀的詞語用法也作了改訂,如原版中“計畫”“規畫”改為“計畫”“規劃”,“連絡”“連繫”改為“聯絡”“聯繫”,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均徑改,不出校記。但原版中專名(人名、地名等)之譯名,無論常見或稀見,皆一仍其舊,如“布希”(即布希)、“雪梨”(即悉尼)等,為避免轉譯之誤也,讀者諸君明鑑。
台灣某些與大陸名稱相同的大學或文化事業機構,或其他容易產生歧義誤解的機構名稱等,加引號表述,如台灣“中山大學”“故宮博物院”“商務印書館”等。《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涵蓋全國性稱謂的報刊名稱,加引號表述,如“《中央日報》”“《中國時報》”等。
序言
悲智無限
丁守中
星雲大師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我仰慕而又傳奇的人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也只有偶爾在電視上看到大師的講經與開示。印象最深的是大師如彌勒佛歡喜的笑顏,其次是大師一口濃重的鄉音。而大師的開示,淺顯易懂,雖是簡單的故事與舉例,卻蘊含無限的慈悲、智慧與哲理。後來有機會在一位長輩“張媽媽”的引介下,有幸接近大師並親聆教益。每次聆聽大師開示之後,都更加深了我對大師的崇敬。大師幽默、親切,在大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更特別的,大師雖為出家人,但仍有傳統知識分子強烈的憂國與憂民情懷。
大師曾送我一些書,其中《星雲日記》深深的吸引了我。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同時身兼多個角色,生活與每日行程安排上,經常身不由己,造成我沒有太多時間讀經或向大師當面請益。然而,我對大師不只有崇敬,更有很深的好奇。我好奇的是大師如何把所倡導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從佛光山推廣到全世界?而大師各項弘揚佛法的開創性事業又都能那么成功!
《星雲日記》中有許多精華語錄,短短數語,充滿了智慧與啟示,用在生活上真是受益無窮。譬如大師說:“在為學處事上,知識學問並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心量開闊才能解決問題。”民意代表生涯,沒有隱私、沒有自我,每當為忙不完的選民陳情、選民服務及法案協商煩瑣的工作而心生倦怠之時,想想我們民代的角色不正是可以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佛光人信條,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中嗎?這又是何等的歡喜。
丁守中
星雲大師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我仰慕而又傳奇的人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也只有偶爾在電視上看到大師的講經與開示。印象最深的是大師如彌勒佛歡喜的笑顏,其次是大師一口濃重的鄉音。而大師的開示,淺顯易懂,雖是簡單的故事與舉例,卻蘊含無限的慈悲、智慧與哲理。後來有機會在一位長輩“張媽媽”的引介下,有幸接近大師並親聆教益。每次聆聽大師開示之後,都更加深了我對大師的崇敬。大師幽默、親切,在大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更特別的,大師雖為出家人,但仍有傳統知識分子強烈的憂國與憂民情懷。
大師曾送我一些書,其中《星雲日記》深深的吸引了我。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同時身兼多個角色,生活與每日行程安排上,經常身不由己,造成我沒有太多時間讀經或向大師當面請益。然而,我對大師不只有崇敬,更有很深的好奇。我好奇的是大師如何把所倡導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從佛光山推廣到全世界?而大師各項弘揚佛法的開創性事業又都能那么成功!
《星雲日記》中有許多精華語錄,短短數語,充滿了智慧與啟示,用在生活上真是受益無窮。譬如大師說:“在為學處事上,知識學問並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心量開闊才能解決問題。”民意代表生涯,沒有隱私、沒有自我,每當為忙不完的選民陳情、選民服務及法案協商煩瑣的工作而心生倦怠之時,想想我們民代的角色不正是可以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佛光人信條,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中嗎?這又是何等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