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

昔(拼音:xī)是漢語常用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昔”字的甲骨文一般解釋為用過去發大水的日子來表示“過去”“從前”這一概念,因而“昔”也由此引申出“長久”之義,《周禮·天官·酒正》所說的“昔酒”就是指釀的時間較長的酒。又以音近通假為“昨”“夕”“錯”等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昔
  • 拼音:xī
  • 注音:ㄒㄧ
  • 平水韻部:入聲十一陌 
  • 部首:日
  • 筆畫數:4+4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體:㫺、𦠡、𣊦
  • 統一碼:基本區-6614
  • 五筆:AJF
  • 倉頡碼:TA
  • 鄭碼:EAK
  • 四角碼:44601
  • 字級及編號:一級(1000) 
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寫,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昔”字在甲骨文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從“”,另一部分則是滔滔的洪水,浪滾波翻的形象。上古時代,洪水為患,祖先備受洪水的災害,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後來洪水疏治了,泛成災已成過去了,先民便用表示時間的符號“日”,與非同尋常的水波、大浪的符號(圖J)結合在一起,來記錄和確立一個表示“過去”、“從前”的概念,作為“昔”日。“昔”的本義便是“從前”“往日”,與“今”相對。
在金文(圖C是“何尊”的金文,圖D是“善鼎”的金文)里,“昔”還是保持了“洪水之日”的構形,只是“何尊”的“日”已少了中間的一點,而洪水的形象也已與前不同了(圖L)。這個會意字發展到秦篆(圖E)階段,卻把波翻浪滾的世水形象訛變為(圖M)的樣子,失去浩浩蕩蕩的景象了。發展到隸書階段,秦代古隸(圖F)還保留了金文的形體,但漢隸(圖G,即今隸)則把表示洪水的符號訛變為(圖N)的“”。以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成為楷書“昔”(圖H),人們已很難從字的形體上辨形知義而想到“昔”是“洪水之日”了。
對於“昔”的字源的闡釋,也有另一種不同的看法,許慎《說文解字》認為“昔”像在日光下曬制乾(臘)肉條,說“昔,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有人會提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昔”的解釋來否定“昔”的本義是表示“過去”、“往昔”的概念。其實,即使“昔”的本義為“乾肉”或“殘肉”,也就是說這肉是以前的肉,也已經包含了一個“先前”概念。把肉曬乾需要好幾天時間,為了把乾肉的意思表現得更明確,春秋時代又出現了一個圖I的形體,在“昔”字下再加“月”(肉)作為乾肉的專用字。這個圖I的字,本讀xī,隸定作“𦠡”,但今天已讀作là,把臘肉的“臘(là)”也簡化為“臘”了。這個“臘(xī)”字正是圖I的變體,即把下邊的“月”(肉)放到“昔”的左邊來了。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
從前;過去。
former times;
the past
《尚書·堯典》:“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
師培《與人論文書》:“昔賢持論,弗廢翰藻。”
昔年;昔日;撫今追昔今非昔比
昨天。
yesterday
孟子·公孫丑下》:“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莊子·齊物論》:“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
同“”。乾肉。
dried meat
逸周書·器服》:“焚菜膾五昔。”
通“”。傍晚。
sunset;dusk
莊子·天運》:“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詞:“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
(Xī)姓氏用字。
形容詞
久遠;久舊。
《詩經·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動詞
終了;末了。
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
cuò
通“”。交錯。
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思積切(xī)
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
𦠡,籀文從肉。

說文解字注

【卷七上】【日部】
乾肉也。
註:《周禮·臘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臘膴胖之事。鄭云: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若今涼州烏翅矣。臘,小物全乾者。鄭意大曰乾肉,小曰啦。然官名臘人,則大物亦偁臘也,故許渾言之。
從殘肉。
註:謂𠈌也。象形。
日㠯(以)晞之。
註:昨之殘肉,今日晞之,故從日。鄭注《臘人》云:臘之言夕也。此可證《周禮》故作昔字。後人改之。㫺者古文。籀文增肉作𦝙,於義為短。昔肉必經一夕,故古叚昔為夕。穀梁經辛卯昔恆星不見,《左傳》為一昔之期,列子昔昔夢為君皆是。又引伸之則叚昔為昨,又引伸之則以今昔為今古矣。今古之義盛行而其本義遂廢,凡久謂之昔。《周禮》:昔酒。鄭云:今之酋久白酒。《周語》:厚味實腊毒。韋云:臘,亟也。讀若酋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韋意久與亟義相成,積之久則發之亟。思積切。古音在五部。
與俎同意。
註:俎從半肉,且薦之。㫺從殘肉。日晞之。其作字之恉同也,故曰同意。
籀文從肉。
註:今隷(隸)作臘,專用諸脯臘。

廣韻

思積切,入昔心 ‖昔聲鐸部
昔,往也。始也。為一昔之期。明日也。《說文》作㫺,乾肉也。又姓,漢有烏傷令昔登。思積切。十四。
校釋:為一昔之期,見《左傳·哀公四年》,故段玉裁於前加“《左傳》”二字。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昔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隸)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為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又《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為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又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又《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為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又《韻補》葉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動畫演示筆順動畫演示
【筆順】①一(橫)②丨(豎)③丨(豎)④一(橫)⑤丨(豎)⑥㇕(橫折)⑦一(橫)⑧一(橫)
【寫法】❶“”寬“日”窄。❷“”居上居中;兩豎分寫在豎中線左右,下橫寫在橫中線。❸“日”,居下居中,寬度窄於上面兩橫。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韻系字母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二昔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思積切
sjɛk
集韻
入聲
二十二㫺(昔)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思積切
siæk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si
入聲作平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si
中州音韻
入作上聲
齊微
喪擠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思積切
siək
入聲
六藥
全清
七各切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七英影應益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