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昔陽離相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川口村
- 所處時代:宋至清
- 占地面積:約 5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210-3-01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昔陽離相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北宋開寶年間(968一976年),寺院已經建成。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修繕昔陽離相寺。
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繕昔陽離相寺。
2022年,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山西古建築博物館)對昔陽離相寺大殿進行勘查、測繪與記錄。
建築格局
昔陽離相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天王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鐘樓、鼓樓,除軸線建築為原寺物外,兩側建築均為後人新建。現存建築中,正殿為宋代遺構,天王殿為清代建築。
主要建築
昔陽離相寺正殿建在石砌台基上,平面方形,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前檐當心間寬敞,兩次間略窄,殿內當心間兩縫梁架為六椽栿通達前後檐,通檐用兩柱,六椽栿上施駝峰承四椽栿,四椽栿上施駝峰承平梁,平梁正中施蜀柱、大叉手、大斗、丁華抹亥栱承脊槫,平梁及四椽栿兩端均設托腳,梁架製作規整,平梁、四椽栿、六椽栿梁端隱刻月梁。檐柱生起、柱頭卷剎顯著,柱間設闌額、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普拍枋上除當心間設補間鋪作1朵外(為明清修繕時添加),余僅設柱頭鋪作一朵,形制為四鋪作單抄,櫨鬥鬥幽較深,栱頭均設栱瓣,耍頭為捲雲形(為明清修繕時更換)或昂形,兩山面柱頭、補間鋪作後尾為五鋪作偷心造,柱頭鋪作耍頭後尾與大角梁後尾伸至六椽栿之上,大角樑上設駝峰、大斗承山面太平梁,補間鋪作耍頭後尾承太平梁枋。民國時期,前檐被改制,用青磚砌出門窗券形過梁和壁柱。
文物遺存
昔陽離相寺內現存重修碑、碣總計9通(方),院記憶體殘幢1座。
年代 | 名稱 | 備註 |
---|---|---|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 重修離相禪林並創建石橋記 | — |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 嵌壁碑 | — |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 | 改修衍慶殿戲樓碑記 | 青石質。高120厘米,寬50厘米,厚12厘米 |
清道光九年(1829年) | 重修東戲樓碑記 | 青石質。高140厘米,寬60厘米,厚15厘米 |
民國十四年(1925年) | 重修離相寺碑序 | 青石質。高170厘米,寬80厘米,厚15厘米 |
參考資料: |
文物價值
昔陽離相寺正殿整體構架宋代特徵顯著,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正殿殿身比例和諧,手法古樸,屋面曲線剛勁有力,結構嚴謹,工藝純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昔陽離相寺正殿整體保存完整,是昔陽縣木構建築遺存的早期建築,同時也是研究宋代木構建築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昔陽離相寺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2019年10月7日,昔陽離相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9月15日,山西省文物局印發了《山西省文物局關於晉中昔陽離相寺大殿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的批覆》(晉文物審批函〔2021〕228號),原則同意晉中市昔陽離相寺大殿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2023年4月3日,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重新公布昔陽離相寺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 範圍 | 東自東配殿後檐牆向東延伸17米,南自天王殿前檐牆向南延伸12米至村路南沿,西自西配殿後檐牆向西延伸13米至村路東沿,北自大殿後檐牆向北延伸18米至民居院落後牆處 |
建設控制地帶 | 以保護範圍為界,東至保護範圍外40米,南至保護範圍外31米,西至保護範圍外45米,北至保護範圍外50米。 |
參考資料: |
2023年11月8日,昔陽縣文旅局組織離相寺管理員及文物保護員開展山西省文物安全監管系統培訓。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昔陽離相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川口村。
離相寺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昔陽崇教寺出發,途經留馬線、土巷,到達昔陽離相寺,路程大約18.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