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
建置沿革
西漢時期,屬哀牢地。
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於哀牢地設永昌郡。
蜀建興三年(225年),永昌郡內新增設雍鄉、永壽、南涪3縣。屬車裡總管府。
明隆慶四年(1570年),劃12版納,以易武、象明、基諾和整董為一版納,屬車裡宣慰使司。
清雍正七年(1729年),江內六版納實行改土歸流,易武改屬普洱府思茅廳的倚邦土司署。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設把總直接治理。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易武土把總升土千總。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思茅海關在易武設分關。
民國七年(1918年),初易武由設在倚邦的第六行政分局。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屬鎮越縣,為縣治。
1953年,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易武為改設的三版納之一的版納易武。
1954年1月,在易武設中心版納工委(縣級)。
1960年12月20日,易武正式將縣名改為勐臘縣。
1988年,撤區建鄉,易武區改易武鄉。
2005年,曼臘瑤族鄉併入易武鄉。
2015年,易武鄉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易武鎮轄6個行政村:易武、納么田、麻黑、曼臘、曼乃、倮德,下設7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易武鎮轄6個行政村:易武村、麻黑村、納么田村、曼臘村、倮德村、曼乃村,鎮人民政府駐易武正街7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易武鎮地處雲南高原南部尾端,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原起伏,山勢陡峻;南部半山區間峪田盆地,南部熔岩景光奇麗。地形分為山地、壩子。主要山脈有黑水山境內最高點位於颳風寨黑水梁子,海拔2023米;最低點位於回窪村,海拔600米。
氣候
易武鎮屬熱帶向亞熱帶過渡性氣候,其特點是海拔高差大,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16℃,極端最低氣溫-2℃(1976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30℃,極端最高氣溫38℃(2013年3月5日)。最低月均氣溫12.5℃(2008年11月),最高月均氣溫30℃(2013年3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5℃,最大日較差12℃(2000年11月15日)。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年平均35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50小時。0℃以上持續期360天。年平均降水量180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8天,最多達112天(2008年),最少為75天(2012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212毫米(200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406毫米(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最多。
水文
易武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小黑江、朱石河、磨者河、灑代河、勐戶河。
自然災害
易武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等。其中以洪澇為主,主要發生在7—8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發生在2002年,4次洪澇災害導致農田、公路、校舍、水利設施被毀嚴重。
自然資源
易武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石灰岩、石鹽、黏土等。已開發的有5個礦點正在開採,年開採量7000噸,可采量14萬噸,年產量2000噸。
2011年,易武鎮有耕地面積42634畝,其中水田面積10780畝;草山面積40.23萬畝。
人口
2011年末,易武鎮總人口1482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4人,城鎮化率6.2%。另有流動人口3760人。總人口中,男性7567人,占51%;女性7262人,占49%;14歲以下2332人,占15.7%;15—64歲11361人,占76.6%;65歲以上1136人,占7.7%。總人口中,以彝族為主,達7120人,占48%;傣族3100人,占20.9%;瑤族2500人,占16.8%;漢族2109人,占14.3%。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人。
2017年末,易武鎮常住人口為17420人。
截至2019年末,易武鎮戶籍人口為1400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易武鎮完成財政總收入68.7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3156元。
2019年,易武鎮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易武鎮實現農業總產值7064.7萬元。
易武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795噸,其中水稻3533.2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橡膠等。2011年,茶園面積4.13萬畝,採摘面積2.7萬畝,其中古茶園18200畝,新式茶園23144畝;乾毛茶產量724.9噸。
易武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5萬頭,年末存欄22萬頭;羊飼養量0.03萬隻,年末存欄0.02萬隻;牛飼養量0.58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家禽飼養量5.81萬羽,上市家禽1.99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3.65噸,其中豬肉43.73噸,牛肉7024噸,羊肉0.12噸;禽蛋1.11噸;畜牧業總產值983萬元。
2011年,易武鎮有大型農業機械602台(輛)。
工業
易武鎮形成以茶葉精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755元,比上年增長28.5%。七子餅茶葉加工製作廠(莊)52家,其中33家取得“QS”認證。鄉鎮企業總收入9356.8萬元。
商貿
2011年,易武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0萬元,比上年增長2.7%;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增加值36萬元,比上年增長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5萬元,比上年增長3.8%。
金融業
2011年末,易武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351萬元,比上年增長35%;人均儲蓄7679元;各項貸款餘額54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易武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12人,專任教師7人;國小1所,在校生817人,專任教師5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8.48%;國中2所,在校生673人,專任教師4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1%,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易武鎮有專業技術機構1個,各類專業人才16人,農村實用人才126人,科技實用技術運用率92%。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易武鎮有文化站1個,藏書5629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334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人。2011年末,衛星直播電視用戶1470戶,有線電視用戶79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2011年末,易武鎮有體育場地24處,籃球場13個,農村籃球隊12支。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易武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點6個。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5.6%。
社會保障
2011年,易武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8戶,人數304人,支出120042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支出1.22萬元,比上年減少5.3%;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濟2人次,支出0.35萬元,比上年減少4.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400人,支出383.52萬元,比上年增長4.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人,支出4.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3人,支出5.96萬元,比上年增長2.6%;醫療救助127人,支出32.25萬元,比上年增長5.9%;臨時救助114人,支出21.8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5萬元,比上年增長13.97%。社會保障參保人數284人,收繳金額20940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易武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10千米,鄉村通郵率99.8%。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960門,固定電話用戶350戶,比上年減少5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0%;行動電話用戶3560戶,比上年增加358戶,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930戶,寬頻信息村10個。
交通運輸
易武鎮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客運站1個,年客運量12362人次,年貨運量60245噸。
歷史文化
易武為傣語地名。易即美女,武即蛇。
風景名勝
易武是一古鎮,在西雙版納州
勐臘縣西北,距勐臘縣城約110千米,距勐醒30餘千米,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的山頂上,氣候比勐臘和勐棒壩子清涼。
地方特產
七子茶餅,又稱圓茶,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海茶廠生產的一種傳統名茶。七子餅茶也屬於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