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禮

昏禮

昏禮,讀音hūn lǐ,漢語辭彙,指婚娶之禮。古時於黃昏舉行,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故稱。古代昏禮有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在《禮記·昏義》篇對中國古代的昏禮的形式及意義有著較為詳細的描述:“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昏禮
  • 拼音:hūn lǐ
  • 基本定義:婚娶之禮。
  • 屬性:詞語
解釋,出處,典故,

解釋

婚娶之禮。

出處

《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婿執鴈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鴈,蓋親受之於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周,先俟於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漢族人著漢服的昏禮漢族人著漢服的昏禮
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射鄉。此禮之大體也。”
《墨子·非儒下》:“昏禮威儀,如承祭祀。”
《禮記·郊特牲》:“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列也。” “天地合而萬物興焉,人以昏姻訂其禮。”
宋·王讜唐語林·方正》:“伺 璟 家有昏禮,將刺殺之。”
明·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昏禮宜昏。於昏矣,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
清·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媵娣侄於昏禮,登孫屍於祭祀。”

典故

先秦昏禮於黃昏舉禮,不舉樂,不慶賀,古人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情,那時候的昏禮很簡樸乾淨,不舉樂,沒有後代的亂七八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樣雜耍般的玩意,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結髮攜手而入洞房,衣服也不是大紅大綠,而是漢民族真正傳統的昏禮服,新郎著爵弁服,下裳為纁色,鑲有黑色的邊。新娘頭戴髮飾,身穿鑲有黑邊的純玄色衣裳。
另外據說,古代日入後二刻為昏時,此時成婚,取陽往陰來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