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灣大橋

明珠灣大橋

明珠灣大橋(Mingzhu Bay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過海通道,位於龍穴南水道之上,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連線通道。

明珠灣大橋於2018年3月3日動工興建,並舉行開工動員會;於2019年2月3日完成最後一根鋼樑桿件工作,主橋完成合龍工程;於2021年6月28日通車運營,並舉行通車儀式。

明珠灣大橋北起南沙新港大道,上跨龍穴南水道,南至萬新大道;線路全長約9.1千米,大橋長2.64千米;橋面為雙向八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47.15億元人民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珠灣大橋
  • 外文名:Mingzhu Bay Bridge
  • 始建日期:2018年3月3日
  • 投用日期:2021年6月28日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 類 型拱橋特大橋公路橋
  • 長 度:9.1千米
  • 寬度:43.2 m
  • 車道設定:雙向八車道
  • 設計速度:60 km/h
  • 起止位置:南沙新港大道、萬新大道
  • 途經線路:虎門聯絡道
  • 管理機構:廣州市交通運輸局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票制票價,通行事項,建設成果,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18年3月3日,明珠灣大橋動工興建,並舉行開工動員會;5月16日,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發布《明珠灣大橋工程項目環評檔案擬批准公示》,並作出審批意見;10月1日,明珠灣大橋完成27號主墩樁基建設工作。12月3日,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發布《明珠灣大橋工程(不含先行段)設計施工總承包中標候選人公示中標函》,公布設計施工總承包中標候選人。
明珠灣大橋
2021年6月28日,明珠灣大橋通車運營
2019年1月9日,明珠灣大橋通過支座設計評審工作;1月22日,明珠灣大橋進行27號主墩墩身的澆築混凝土;1月25日,明珠灣大橋完成鋼桁拱肋架設工作;2月3日,明珠灣大橋完成最後一根鋼樑桿件工作,主橋完成合龍工程;3月13日,明珠灣大橋完成29號墩承台圍堰下放工作;3月27日,明珠灣大橋完成28號主墩墩身及系梁澆築工作;5月16日,明珠灣大橋完成主橋首件鋼桁梁成功架設工作;6月17日,明珠灣大橋完成柱墩鋼樑支座製造的驗收工作。
2020年2月14日,明珠灣大橋進行主橋鋼桁梁架設工作;5月6日,明珠灣大橋完成主橋邊跨合龍工程,並舉行合龍儀式。
2021年6月28日,明珠灣大橋通車運營,並舉行通車儀式。

橋樑位置

明珠灣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境內,連線左岸萬傾沙島;大橋西距上游鳳凰一橋約,南距下游鳧江大橋約千米;大橋線路北起南沙新港大道,上跨龍穴南水道,南至萬新大道,途經大橋線路為虎門聯絡道。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明珠灣大橋分別由主橋、拱肋、吊桿、鋼桁、支座等部分組成,主橋路段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明珠灣大橋
明珠灣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境內
結構特點
總體
①主橋採用中承式鋼桁拱結構,上層為城市主幹道、下層兩側為預留公車專用車道,中間為管線走廊。大橋主跨採用結構自平衡體系,拱肋推力由系桿平衡,結構無外部推力。
②主梁採用三主桁鋼桁梁結構,鋼桁梁、鋼桁拱拱肋桿件均採用箱形截面,橋面板採用正交異性板結構,主橋吊桿採用平行鋼絲索結構,橋墩基礎均採用鑽孔灌注樁群樁基礎。
③主橋鋼樑豎向支座採用雙曲面球型減隔震支座。
主梁
①主桁採用N形桁式,由上、下弦桿及腹桿組成。上、下弦桿均採用箱形截面;腹桿部分採用工字形截面,部分採用箱形截面。
②鋼桁梁各桿件之間主要採用整體節點板與M30高強度螺栓進行連線,弦桿上弦接口區域採用焊接方式連線。為了滿足結構受力需求[回],鋼桁梁主要受力桿件採用Q420qD鋼,上(下)平聯、邊跨腹桿等部位採用Q370qD鋼。
③大橋採用上、下雙層橋面,橋面板採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通過熔透對接焊組成整體共同受力結構。
④大橋橋面鋪裝採用澆築式瀝青混凝土,鋪裝面層採用高彈性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粘層採用改性乳化瀝青,鋪裝下層採用澆築式瀝青混凝土並撒布預拌碎石,橋面採用Eliminator防水粘結體系。
拱肋
①拱肋結構採用Q420qD鋼、Q370qD鋼,且在拱肋桿件內部沿長度方向設四道橫隔板。
②拱肋採用箱形截面,上拱肋桿件從拱梁交接處至跨中為漸變截面下拱肋桿件從拱腳處至拱梁交接處截面尺寸不變,從拱梁交接處至跨中為漸變截面。
吊桿
吊桿採用的鍍鋅平行鋼絲,為圓形截面,採用PES7-151和PES7-187兩種規格,冷鑄錨頭HDPE護套平行鋼絲索。
其它
①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限位板、中座板、下座板及底座板等組成,採用超強.填充聚乙烯板、聚氨酯、潤滑矽脂等材料。支座按照主橋鋼桁拱結構受力特性分3排橫向布置於墩頂。
②27號主墩邊桁支座採用縱、橫向活動支座,中桁採用縱向活動支座;28號主墩邊桁採用縱向固定支座、橫向活動支座,中桁採用雙向固定支座。
③27、28號主墩採用板式實心墩,橋墩基礎採用圓端形承台。
參考資料:

設計參數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幹道
設計速度
60千米/小時
車道設定
雙向八車道
荷載標準
城—A級
坡度係數
坡度:1.4%(最大),橫坡:2.0%(雙向)
通航淨空
淨寬:420米,淨高:24米
航道等級
Ⅰ級
通航噸位
3000噸級海輪
洪水頻率
1次/300年
設計基準
100年
抗震等級
按VIII設防
參考資料:
結構參數
總體
①大橋線路全長約9.1千米,大橋長2.64千米,主橋全長1016米,採用(96+164+436+164+96+60)米跨徑布置。
②橋面寬43.2米,支座至拱頂處高109米,理論矢跨比為0.23。
主梁
①主桁的上弦桿邊桁與中桁截面高度為1.29米,板厚0.18至0.24米,邊桁寬1.91米,中桁寬2.3米;下弦桿高1.24米,寬1.048米,板厚18至24毫米。
②腹桿工字型截面尺寸採用(0.7×0.998)平方米與(0.9×1.072米)平方米兩種形式,箱型截面尺寸採用(0.648×1.040)平方米、(0.828×1.056)平方米與(1.104×1.744)平方米三種形式。
③上層橋面板總寬43.2米,車道寬31.6米,下層總寬37.2;中間管線走廊寬2.6;橋面鋪裝面層厚35毫米,下層鋪裝後35毫米。
拱肋
上拱肋截面尺寸由(1.048×1.240)平方米漸變為(1.048×1.344)平方米;下拱肋為(1.104×1.744)平方米,拱梁交界處至跨中截面尺寸由(1.048×1.440)平方米漸變為(1.048×1.240)米。
吊桿
主跨共吊桿總數為81根,標準抗拉強度為1670兆帕,總重168.1噸。
其它
橋墩尺寸採用(56.5×17.5×5.5)立方米,每個承台下方共布設鑽孔灌注樁25根,直徑為2.5米;27號樁長最深打39.1米,28號主墩樁長最深打66.2米。
參考資料: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21年6月28日,明珠灣大橋通車運營,大橋免費通行,不實施收費制度。
明珠灣大橋
明珠灣大橋全景

通行事項

1、自2021年7月8日開始,明珠灣大橋在07:00至19:00時間段開通半幅,並進行限速雙向通行;19:00到次日07:00封閉,大橋禁止通行。
2、限速通行期間,行人、非機動車和貨車禁止通行。
明珠灣大橋
明珠灣大橋夜景

建設成果

1、大橋採用了新結構、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比如:鋼桁梁採用雙懸臂架設,架設過程中經歷多次體系轉換,其工程規模大、工藝複雜、技術含量高、施工質量標準高。此外,該工程在設計、施工、運維階段均採用BIM技術,技術要求嚴格。
明珠灣大橋
明珠灣大橋拱肋及主梁
2、橋址區存在多個斷裂帶,地層主要為粉質粘土、淤泥、粉細砂、淤泥質粉砂,基岩為弱、微風化花崗岩,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
3、橋位處常水位水深4米到23米,最大水深約30米。大橋21號至29號墩均處於龍穴南水道中,其中主墩27號、28號墩採用整體式實心板墩,墩高約7.9米,每個墩位布置25根樁徑為2.5米樁基;由於墩位處淤泥層厚,持力層為花崗岩,岩層強度高,樁基數量多,受地質影響大,施工時易發生塌孔、偏孔、卡鑽等風險。
4、橋位處海洋性氣候顯著,年均颱風2到3次,汛期長,降水量大,施工受雨季、水位變化、颱風及漲落潮的乾濕侵蝕影響較大,對鋼桁梁結構防腐要求嚴,有效作業時間短,施工安全風險高。
5、龍穴南水道的船隻流量大,施工期間原材料及構件的運輸、鋼桁梁吊裝、橋墩基礎施工等均對船舶的航行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施工中的組織協調及維護航道安全運行的難度大。

價值意義

明珠灣大橋作為廣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標性建築和幾何中心,將有效加強明珠灣起步區、粵港深度合作區和南沙灣區之間的交通聯繫,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新動脈。(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