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漳窯筒式三足爐

明漳窯筒式三足爐 該器高7.6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11.7厘米。直口方唇,直腹,口沿處微損,唇高1.5厘米,厚1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漳窯筒式三足爐
  • 館藏地點:福州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明
  • 製作:漳窯
基本信息,器物描述,文物點評,

基本信息

爐外壁飾三道0.2厘米寬的凸起弦紋,距口沿距離分別為1.5厘米、2.2厘米、4.2厘米。中腹以模印回紋為飾,每組回紋分三行四列,長3厘米,高1.8厘米,印紋較不明顯。平底微凸,見明顯輪旋痕跡,下承三等距足,足略呈三角形,足高0.5厘米,足距6.8厘米。足面中部各刻劃兩道螺旋紋,與足配合整體宛如饕餮狀雙眼圖案。整件三足爐外施米色白釉,內壁、底不施釉,足跟露胎,呈淡黃色。

器物描述

清光緒郭柏蒼在《閩產異錄》提到:“漳窯出漳州,明中葉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紋出冰裂。舊漳琢器雖不及德化,然猶可玩。”可見“白釉米色”、“紋如冰裂”是“漳窯”瓷的顯著特徵。由於“漳”、“德”、“潮”三窯同期產品,地緣相近,客觀存在著密切聯繫與師承關係,所以在一段時期內不少傳世品常被一些文物商店誤認為是 “德化窯”、“潮州窯”或“土定窯”產品。在漳窯所燒制的白釉米色器物中,基本可分為陳列器、日用器、文房用具等,陳列器器型主要有爐、瓶、鼎、觚、人物造像等。目前漳窯已發現的爐式樣達十多種,其中福州市博物館館藏的該件三足爐在明代德化窯、漳窯等地多有出現,屬典型器形。自古以來,福建民間宗教信仰活動十分廣泛,家家戶戶都有供奉神明、奉祀祖先的習俗。此類香爐的體量較小,應是古代家庭中用以敬佛禮佛或是拜祭祖先的陳設供器。由於香爐本身造型藝術上的美感,故也被擺上博古架、書案,成為了古代文人墨客象徵文化品位、營造幽雅氛圍的物件。

文物點評

福州市博物館館藏的此件筒式三足爐,釉呈米黃色,開細小冰裂紋片,釉面玻化較強,胎體稍松。整件器物在造型上古樸素雅,沒有絲毫繁綴之氣。造型規整,線條稜角分明,簡潔流暢。雖無琳琅豐富的裝飾及精巧的藝術造型,其胎質、釉面也未及同時期德化白瓷的堅實勻潔。但其妙若天成的淺細片紋裝飾,與形體上所追求的簡約充分契合,在古樸中顯露出其獨特韻味,堪為明代漳窯制瓷的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