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溫州宗族社會與地域文化研究》是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紅。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清時期溫州宗族社會與地域文化研究
- 作者:王春紅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頁數:353 頁
- 定價:9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00445
- 版次:1
《明清時期溫州宗族社會與地域文化研究》是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紅。
《明清時期溫州宗族社會與地域文化研究》是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紅。內容簡介 宗族作為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社會組織,與之相關的內容可以反映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和與之對應的諸般社會事象。對...
《戲曲學視域下的明清溫州地域社會與文化研究》是2020年5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紅。內容簡介 戲曲作為中困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生、發展、存在是一個複雜的歷史過程,與之相關的戲曲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通過戲曲,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溫州作為南戲故里,至今保存有豐富的...
上編 中國古代史研究 劉邦分封簡論 析項羽之敗 平陽漁塘傳說考 宋代的鼠害防治 南宋溫州理學家——葉味道 試論元代的賦役制度 明尚書章綸與復儲事件始末 從張居正奪情看明代的言官制度 明代沿海衛所與文化的地域性 ——以金鄉衛為中心的考察 明清時期溫州海潮災害與媽祖信仰 宗族制對明清時期徽商發展的影響 清末基督...
《溫州家族史研究(《溫州通史》專題史叢書)》是2017年0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同元。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大量溫州家族史調查考察材料,結合有關歷史文獻資料,將中國傳統家族發展演變問題,放入溫州小流域地域開發過程中加以體認,以各個歷史時期溫州村落家族及山地家族社會轉型的深入研討為主線,對溫州家族組織...
洪煜教授的論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該文考察了以江浙一帶為核心的近代江南縣報,對縣報的特點及其對於地方社會研究的價值進行了分析;黃阿明教授則通過梳理明清時期松江董氏家族的發展與演變過程,回應了濱島敦俊先生提出的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沒有出現華南式的宗族組織社會的觀點;戴鞍鋼教授則通過江南孕育...
全書分二卷,上卷溫州地名與浙南甌語,從語言的角度,研究溫州地名與甌語語音、辭彙、語法、修辭的關係;下卷溫州地名與東甌文化,從文化的角度,闡述溫州地名與耕讀文化、傳統建築、軍事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等的關係。彩插部分加入溫州市歷代地圖,主要包括明清時期的古舊地圖和改革開放以來幾個行政區劃變化較大...
—以蘇州文化世族為例弓嘉羽徐茂明 “忠厚王家”——蘇州莫釐王氏的家訓家風吳建華 清代以來華北府縣家譜中的家訓與家族日常生活於秀萍 從宗祠古戲台看明清時期溫州宗族戲曲觀演的日常——以永嘉縣為例王春紅 附錄一士族社會史研究範式重建及其理論意義夏炎 附錄二“日常生活視野下的中國宗族史”學術研討會概述梁軒 ...
兩宋“城市文化”新論 宋朝“積弱”說再認識 中古以來南北差異的整合發展與江南的角色功用 官治、民治規範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 明清時期社會管理中官民的“自域”與“共域”村落與宗族:明清山東運河區域宗族社會研究 衛所制度與邊疆社會:明代四川行都司的官員群體及其社會生活 產何以存?...
歷史地理學視野下的宗族史區域研究——基於明清時期蘇州、溫州的考察 近代家族組織的傳承與嬗變——以川沙黃氏雪社為中心 清代蘇州織造局研究綜述 會館公所:明清蘇州工商文化的經典 太湖古村落古民居保護的文化價值 長篇敘事吳歌演唱人傳承個性的試析——以蘇州蘆墟“山歌女王”陸阿妹為例 稽古鉤沉 蘇州古城水道的歷史...
第四節 明清時期宗族社會的屬性 一、血緣自治組織 二、鄉土社會組織 三、熟人社會組織 四、人情社會組織 第二章 明清時期宗族社會的糾紛類型 第一節 宗族社會所涉糾紛的主要類型 一、宗族社會所涉糾紛的類型 二、宗族社會所涉糾紛的性質 第二節 宗族社會所涉糾紛的場域 一、宗族內部關係 二、族外鄰里關係 三...
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啟航點和東方大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到泉州經商,帶動來了伊斯蘭文化,閩南文化得到豐富。明清時期,歐洲商人和傳教士來,傳入了西方文化,閩南文化進一步得到繁榮。從閩南文化的發展軌跡,可以窺見閩南文化是經過一代代閩南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挖掘、弘揚、創造,並吸收採納了土著百越...
兼為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教學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徽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著有《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徽州宗族社會》、《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兩地互動與社會變遷差異的比較研究》等,...
洞頭漁民“牽橫”招魂儀式研究報告 南宋馬仙廟會活動調查 當代鄉村地方信仰調查(台州篇)混沌與秩序——石塘民間海洋信仰調查與研究 臨海錢王及錢王宮民間信仰調查與研究 轉型時期天台的濟公文化與信仰活動 村落廟宇的復興與鄉土社會的互動——以天台縣百祥廟為中心的考察 轉型期民間信仰與宗族的互動變遷——以水南村為...
明清的戲曲 《明清的戲曲》是2003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田仲一成。內容介紹 本書從明清以來戲曲如何表現江南地區特有的宗族社會的理念為視角、考察明清時期江南的演劇體系及其產生的戲曲作品。
上編集中討論明清時期徽州宗族內部的控制結構、控制實施主體、控制設施、控制手段及其運用、內部控制的主要領域和內容;下編主要探討明清時期徽州境內宗族與保甲的關係狀態,以及二者聯手實施鄉村社會控制的具體情形。本書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徽學領域的某些學術研究空白,開拓了明清徽州鄉村社會史。 陳瑞編著的《...
閩文化正是這樣一個體現著中華文化精神,又具有鮮明八閩山海特色的地域文化。作者簡介 郭志超,回族,福建忠安人,1949年10月生,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教授,歷史人類學,中國民族史士導師。學術專著有《閩台民族史辯》、《閩南宗族文化》;主編和參編的書有《紀念林惠祥文集》、《譜牒研究與閩台源流》、《文化...
第一節 方言與地域文化 第二節 閩南方言之形成 第九章 閩南民間信仰及其文化淵源 第一節 閩南民間信仰與民俗之文化淵源 第二節 多神的閩南社會與民間信仰 附 試探閩台福德正神文化之淵源 第十章 河洛文化與閩南民俗 第一節 家居禮俗 第二節 歲時習俗 第三節 宗族社會結構下的閩南民風 第四節 其他方面中原風俗...
《東莞清代科舉文化》充分利用正史及《寶安志》、《寶安繼志》、《東莞縣誌》、《東莞舊志》等地方史料,由點及面、由近及遠系統研究科舉制度對清代東莞、廣東地域文化的塑造和影響,對清代科舉制度的特徵、科舉制與宗族社會文化、科舉制與清朝民間生活、科舉與政治、科舉與文學藝術等展開研究,詳細介紹了數十位具有...
《東莞明代科舉文化》是2018年8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寧利、彭勁松。內容簡介 《東莞明代科舉文化》由點及面、由近及遠系統研究科舉制度對明代東莞、廣東地域文化的塑造和影響。對明代科舉制度的特徵、科舉制與宗族社會文化、科舉制與明朝民間生活、科舉與政治、科舉與文學藝術等展開研究,以期多維度、多視角...
明清時期,閩南的宗族社會得到發展。明代國中期之前,閩南的譜牒多是“家族”譜,宗族譜牒修纂的普遍化趨勢和宗族祠堂的大規模建設都出現在明代。以祠堂、族 產、譜牒、祭祖為標誌的閩南宗族文化在明清時期發展到高峰,儒家慎終追遠的思想在閩南地區轉化為平民百姓認祖歸宗的日常行為。明清時期,閩南人大量向內陸、...
5.省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近代以來池州圩田開發研究,項目號為2007SK345,主持人 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假面背後的真面—安徽省貴池縣茅坦鄉山湖村儺祭與儺俗的研究,項目號為08JA850001,參與人 7.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時期皖南宗族社會與區域文化關係研究(批准號:13BZS038),主持人 獲獎情況 1.1999...
《地方視野中的認同困境與行為抉擇》是2023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世眾。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的認同不是“歲月靜好”的日常生活中的認同,而是在非常環境中的群體認同。本書鎖定的歷史空間為清代的浙江省溫州府,群體包含有:明清易代之際的忠烈、遺民和新朝的合作者,嘉道時期社會危機顯現時的士紳...
三 析產業與睦宗族 四 嗜釋氏與尚禮法 五 劉愈:富戶士人化的宋代案例 第六章 明代方誌書寫與宋元地方祠廟體系的復原 一 復原的可能性及分析的局限性 二 瑞安縣的宋元祠廟體系 三 永嘉縣的宋元祠廟體系 四 宋元溫州祠廟體系的概貌 附:《弘治溫州府志》祠廟考 第七章 杭州空間與邊地想像:地方書寫二...
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鼎盛於明中葉至鴉片戰爭前後的龍游商幫,自光緒以後其活力之源竟宿命般逐漸枯竭,彈指間奢華煙消雲散,惟有從龍游境內的300多座明清建築的殘瓦斷垣中,依稀還能感受當年的...
傳統文化注重的安土重遷,“父母在不遠遊”,在八閩幾乎沒什麼影響力。他們唯利是趨,與台灣人一樣,“舍祖宗之丘墓,族黨之團圓,隔重洋之渡險,處於天盡海飛之地”。至少在宋元時期,八閩男兒就視出洋為正途。明清時期,閩人移民海外絡繹於途。據福建省統計,漳泉二地有海外移民540萬人,相當於本地人口55%...
而且在1996年第4期《宗教學研究》中的《道情考論》一文,也將義烏道情列為重要位置:“‘道情’這種形式不僅是道士們述說修道功法,抒寫崇道情懷的好體裁,而且廣泛流行於民間,明清以來各地道情不下數十種,並且形成了地區特色,因而有溫州道情、義烏道情……。各地的道情基本上都同當地民歌小調相結合,或者吸收戲曲...
本書旨在介紹泰順仙居古村落,以圖文隨記的形式,向讀者介紹仙居村的村落景觀、古民居、古祠堂、古廊橋等。本書中敘述的建築特色、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厚重、沉澱。了解它們有助於幫助讀者了解明清時期中國浙南古村落建築文化、鄉村生活風貌、宗族社會制度和歷史文化。 本書可供對傳統建築、歷史文化、旅遊文化、...
《東園龍》是一種隸屬於宗族祠堂的風俗龍燈。元宵出燈,要舉行神秘而莊嚴的出燈儀式。平時龍燈外出表演等,也要於祠堂焚香設祭,鼓樂鞭炮送、迎至永陽圩街。其民俗文化內涵相當深厚。《東園龍》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科學價值。除民俗文化內涵豐厚外,藝術水平也相當高超。1992年參加文天祥紀念館開館典禮及燈彩晚會演出...
7.台州及溫州應氏。在浙江的台州和溫州兩地也有不少應氏居住,其中溫州的蒼南,平陽,洞頭,三縣都有應氏宗族,洞頭應氏於清朝從台州的澤國遷入,已經居住八代。8.福建省建寧縣應氏。自北宋正郎公遷入繁衍相傳,迄今已至40代。建寧應氏主要聚居在建寧縣裡心鎮應家坊,柏樹坑、里應家以及水南,梘頭等地。子孫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