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園雅集圖》軸是明代畫家沈周的作品,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沈周在此畫中營造了一種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圍。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
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沈周在此畫中營造了一種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圍。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近處山頂與中部山腰,露出多處緩緩向上的台地,泉水從山澗飛流直下,匯成棕棕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橋,茅亭內四人席地而坐,書童側立一旁正聽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拽杖而來。山上山下,草木蔥,葉紅似火的楓葉點綴其間,更添幾分勝地雅集美景。
《魏園雅集圖》上端題有沈周、祝顥、劉珏、陳述等人的詩文。祝顥的題詩“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結廬。行藏循四勿,事業藉三餘。留客嘗新釀,呼孫倍舊書。悠悠清世里,何必上公車”正是畫家借描繪自然景色來傳達自己想隱逸山林、過一種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寫照。
作品賞析
在《魏園雅集圖》中,沈周採取了不同於同類題材的處理手法。畫中,會晤場景占很小一部分,人物多為點景式。畫家主要借寓意性的自然景色來抒發友情。這幅畫以山水為主: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近處山頂與中部山腰,泉水飛流直下,匯成淙淙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橋,岸畔置一茅亭。茅亭內,四人席地而坐,書童抱琴侍立一側。山徑上,一老者執杖而來。山上山下,草木蔥蘢,葉紅似火的楓樹點綴其間,為魏園增添了幾分秀色。
《魏園雅集圖》主要沿襲董源、巨然的畫風,輔以黃公望式的平台構圖,布局實中有虛,有疏朗之感。從畫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畫家對塊面因素的苦心經營:山石施以披麻皴,顯得粗獷有力;皴筆的疏密變化,加強了畫面的黑白對比。尤其是畫面中間那塊留白較多、向右上方層層疊加的石坡將四周較暗的部分撐開,形成一種張力。在描繪山體的局部層次上,沈周採用視點移動的方法。這是他慣用的手法。他中年創作的《廬山高圖》就採取了這種方法。《魏園雅集圖》中,他取法王蒙,以濃墨點苔,用墨濃淡相間。沈周的山水畫在表現形式上呈現早年細、晚年粗的特點。《魏園雅集圖》的畫風正處於由細變粗的時期,是他畫風轉變期的作品。
該作品中營造了一種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圍。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畫家皴染兼施,構築的畫面氣魄雄渾沉靜,實為詩書畫熔為一爐的山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