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青花人物扁壺

明永樂青花人物扁壺

扁壺又稱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東,但裝飾紋卻為中國式樣,山水風景畫的繪法為傳統水墨形式,只是人物為外邦異族。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世稱明代官窯“永樂人少”,此為永樂官窯中無論釉色、繪畫都極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圖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永樂青花人物扁壺
  • 館藏地點: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明代永樂
  • 材質類別:瓷器
  • :29.7厘米
基本信息,器物簡介,相關資料,器物功用,

基本信息

【器物名稱】明永樂青花人物扁壺
【材質類別】瓷器
【製作年代】明代永樂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29.7厘米,口徑3.6厘米,足長12.0厘米,足寬8.0厘米

器物簡介

小圓口,細直頸,溜肩,扁圓腹,橢圓足,平底微凹,頸附雙如意弓形耳。頸畫蕉葉紋一周,上下加飾青線七道,肩及底邊各畫仰覆蓮瓣紋一周,腹部主紋則繪山水園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樂器,歌舞其間;樂人面貌、服飾皆異族相。青花濃重,多處帶褐綠及鐵褐疵斑,斑處微下陷。白釉泛青,耳邊聚釉處則顯湖綠色。胎骨勻輕,質堅細膩,胎釉一線呈淺橘色。

相關資料

明永樂時期的青花瓷器最大的特點是由於當時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伊斯蘭地區帶回一批“蘇泥勃青”料,而這種青料含有高鐵低錳,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來,同時又因含鐵高,在燒制過程中在青花上會出現黑斑點,平添了幾分自然美,而成為永樂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

器物功用

扁壺,其獨特的工藝造型,蘊涵著西域遊牧民族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從已出土的各型瓷扁壺的功能看,它是西域民族出行、遊牧、狩獵、將士征戰時攜帶的用於盛水、酒或奶的容器。壺體腹部扁平,有的正反兩面中央均有一圈足,有的只有一面有圈足,其作用是用於安放在馬、牛、駱駝背上,在運輸途中起平穩放置和裝飾的作用。壺的兩側有兩系或四系耳便於結繩穿帶,或扶、拎、背、抬時捆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