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序,作者簡介,目錄,
序
1993 年,我首次提出人居環境科學,當時是受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所發表的《21世紀宣言》(21 Agenda )啟發,至今也已20 年。
1993 至2011 年,我和我的團隊全力從事人居環境科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期望形成體系。
2011 年,人居環境科學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感到慰藉的是,這說明它得到國家和科學界的認可
得獎以來的一年多時間,主要基於學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感,希望這些科學理念得到推行與實踐,以驗證、發揚和提高。出於此目的,特將最近一年多所寫的幾篇文章,修定成集。
需要聲明的是,這些“長篇大論”不過是我每天清早5、6 點鐘醒來後,腦中所浮現的一些思緒,試著把它們連串起來,由我的助手綴為文章,並請研究所的同志們提供意見,再在我處放幾天,做些補綴。如果說還有什麼亮點可言的話,我還是期望讀者能從中體驗到這些思緒。
這些文章以理論探討為主,可以說主要是探索學術思想的發展方向,但又不是純粹的象牙塔里的冥思苦想,而是儘可能蒐集各方面的信息,理解中國實際,並與現實中所參與的實踐項目相結合。當然,這些思考定有其不盡完善之處,尚待與方家探討。
1993 至2011 年,我和我的團隊全力從事人居環境科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期望形成體系。
2011 年,人居環境科學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感到慰藉的是,這說明它得到國家和科學界的認可
得獎以來的一年多時間,主要基於學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感,希望這些科學理念得到推行與實踐,以驗證、發揚和提高。出於此目的,特將最近一年多所寫的幾篇文章,修定成集。
需要聲明的是,這些“長篇大論”不過是我每天清早5、6 點鐘醒來後,腦中所浮現的一些思緒,試著把它們連串起來,由我的助手綴為文章,並請研究所的同志們提供意見,再在我處放幾天,做些補綴。如果說還有什麼亮點可言的話,我還是期望讀者能從中體驗到這些思緒。
這些文章以理論探討為主,可以說主要是探索學術思想的發展方向,但又不是純粹的象牙塔里的冥思苦想,而是儘可能蒐集各方面的信息,理解中國實際,並與現實中所參與的實踐項目相結合。當然,這些思考定有其不盡完善之處,尚待與方家探討。
作者自敘2012-09-24
作者簡介
男,1922年生於江蘇南京。1944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建築系,獲工學士學位。1946年抗戰勝利後,吳良鏞協助梁思成先生在清華大學創辦建築工程學系。1948年夏,經梁思成推薦,吳赴美進修。1950年當他獲建築學院碩士學位時,梁來信:“新中國急需建設人才!”他毅然回國,重新執教清華。
1951年,吳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呼籲重視建築教育,建議“更有效地、更多地培養基本建設的生力軍”,其後又多次提出建築專業和建築教育要結合實踐等建議。1950年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任教至今。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