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書醉翁亭記

明文徵明書醉翁亭記

《明文徵明書醉翁亭記》是明代畫家文徵明所創作的一本中國書法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文徵明書醉翁亭記
  • 類別:中國書法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 規格:縱:53.5公分,橫:28.6公分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材質:紙本
法帖釋文,藝術賞析,作者簡介,

法帖釋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明文徵明書醉翁亭記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藝術賞析

明代,著名書家文徵明曾多次揮毫書寫「醉翁亭記」 一文,其中以其小楷「醉翁亭記」和大字行書「醉翁亭記」最為珍貴。這幅文徵明八十二歲(一五五一)時寫的小楷書後有長跋,談到當時書法上的體驗與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的原由。歐陽修從韓愈的文章得到啟發,文徵明也希望從鑽研王羲之的書跡中,追求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一般,冰清玉骨的質感。 現存於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大字行書「醉翁亭記」,書於嘉靖十六年,時年書家年近古稀,正值其藝術創作之盛年。這一長卷墨跡,氣勢宏大,字跡遒勁典雅,其規格縱達四十七厘米,橫一千五百匣米,曾經清內府收藏,是國家級一級文物,亦是瀋陽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民間藏品所剩無幾,編者將其縮印出版,供廣大讀者鑑賞。
民間-文徵明嘉靖三十年長洲作品民間-文徵明嘉靖三十年長洲作品
這幅作品為文徵明嘉靖三十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在長洲揮毫留下的墨寶。

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江蘇長洲(今蘇州吳縣)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天資不算聰穎,但學習十分勤勉。早年攻詩文書畫,師從吳寬、李應禎、沈周等。文徵明的仕途不太順利.屢次科考不中。直到54歲時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才得以直接入吏部參加考核,授翰林待詔一職。此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購求其書畫的人很多,他本人卻不免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不樂,三年中三次上書請辭才獲批准。57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以翰墨自娛,無意仕進。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是被人稱為“四絕”的全才。他擅畫山水、人物、花卉、蘭竹,尤以山水著稱。山水得沈周指導,學習宋元諸家,主要表現文人生活題材。他的山水畫有“粗筆”“細筆”兩種風貌,人稱“粗文”和“細文”。但細筆是其主要風貌,最具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