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茂·泰興市古溪鎮人,原上海市公安局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痕跡專家。1954年從泰興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公安專科學校,畢業後分在上海市公安局三處技術科,從事痕跡檢驗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德茂
- 出生地:泰興市古溪鎮
- 職業:原上海市公安局高級工程師
- 畢業院校:上海公安專科學校
人物簡介,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明德茂,泰興市古溪鎮人,原上海市公安局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痕跡專家。1954年從泰興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公安專科學校,畢業後分在上海市公安局三處技術科,從事痕跡檢驗工作,退休後還被留用。先後多次榮立一、二、三等功和被嘉獎20多次。在這幾十年中,他先後參與偵破幾千起大案要案,使冤魂安息正義伸張罪犯伏法,有好多起是當時轟動上海甚到全國的特大案件。在這幾十年中,他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為中國刑偵痕跡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這幾十年中,他以嚴謹的作風、超凡的水平,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成為後輩的楷模。
對他來說,一枚指紋、一個足跡、一點遺物如同一架攝像機,現場過程歷歷在目。憑著蛛絲馬跡,真相終將大白。
探幽索微42個春秋,他勘查各類犯罪現場800餘起,現場的犯罪採獲率達90%;受理檢驗各類犯罪痕跡2600餘起,許多疑難蹊蹺的痕跡,難不倒他的火眼金睛。
人物評價
他就是聞名遐邇的痕跡專家明德茂。幾十年來,他參與偵破了幾千件大案要案,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超凡的業務水平使他獲得一枚又一枚勳章。
陰差陽錯,小青年成痕跡專家
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處實驗大樓一間朝南的辦公室里,我見到了慕名已久的明德茂同志。眼前的他不修邊幅,額上刻著歲月的痕跡,一笑滿臉的皺花兒,雙鬢也染上了一層薄霜,與我想像中的學者形象大相逕庭。然而,正是他,先後榮立一、二、三等功和嘉獎20餘次,為中國的刑偵痕跡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組織同事攻克了槍彈痕跡鑑定的技術難關,研製出W833——擦劃痕跡計算機自動識別系統——這兩項科研成果在全國公安系統得到了推廣套用。
明德茂1954年初由江蘇泰興中學畢業,考取上海市公安專科學院。原想當一名沖衝殺殺的偵查員,沒想到陰差陽錯,畢業時被分配在市局治安處技術科,開始了枯燥寂寞的痕跡鑑定生涯。
痕跡檢驗,總體來說分為手印、腳印、工具、槍彈四大類。通過勘查現場,才能確定案件的性質,為偵查員指明偵破方向。而痕跡鑑定又是勘查現場的第一道程式,及時發現和提取犯罪嫌疑人作案時留下的蛛絲馬跡,才能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
老明慶幸地說:“當初幸虧領導分配我幹這一行。一旦全身心地投入這千變萬化、奇妙無窮的痕跡海洋中,你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感,難以自拔。”
他這一乾就是42個年頭,憑著孜孜不倦的刻苦自學和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終於從一個農村孩子成長為全國刑偵界著名的專家。
折角塞門,17塊碎片拼出司機失職
上海人不會忘記1988年3月24日這個悲慘的日子。當天下午2時20分,嘉定封浜站附近突然爆發出一聲巨響, 311次客車和208次客車發生衝撞,傷數十人,死亡28人,其中日本學生27人。
據311次列車駕駛員供述:事故原因是列車制動失靈。為此,調查的重點和關鍵是制動失靈的主要部件——折角塞門。然而,現場僅尋覓到17塊折角塞門的碎片,尚不能拼齊。據此,鐵路技術組的專家與國務院調查組的專家“會診”鑑定時各執己見:認為制動失靈者有之,認為人為造成者有之,認為兩者巧合在一起的亦有之。
明德茂奉命協助調查。爭論雙方徵求他的意見時,老明沒有輕易表態,只是提出讓他先見識一下完好的折角塞門。
老明捧著這個從未見過的零件仔細琢磨了半天。弄懂原理後,他將17塊碎片紋痕拼湊在一起,結果清晰地顯示出是處於縱向位置,即制動通風狀態。事關重大,老明又特意到現場仔細地查看了火車相撞路段的鐵軌,發現鐵軌上留有因緊急制動而引起的磨擦痕跡。他認定:制動完好,純系司機失職。專家聽了他有理有據的分析,尤其是看了模擬實驗後,都口服心服。兩名事故責任者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拆方向盤,指紋鎖定昔日勞改犯
1982年9月15日深夜,秋雨淅瀝。上海江灣鎮附近發生了解放以來首起殺人劫車案,犯罪嫌疑人開槍打死司機、搶走錢款後倉皇逃逸。
翌日清晨,老明趕到現場,小心翼翼地在車上搜尋,終於在方向盤上覓到兩枚模糊的血指印。興奮之後,他又犯起愁來:車裡空間有限,痕跡怎么取下來?突然,他來了靈感,乾脆將方向盤拆下來,再照相提取痕跡。但方向盤是圓的,開車時可以任意旋轉,到底是哪個手指所留,一時難以斷定。
老明從出租汽車公司借來了同型號的小車,請駕駛員到人民廣場做模擬實驗,最終定為右中指所留。經過72小時的大海撈針,終於在50萬枚有前科的指紋檔案中找到了曾勞教過2年的某廠工人王慈中。
夾角丈量,為無辜者洗脫嫌疑
那年,浙江T市某食品店被盜現金8200元,技術員在現場用石膏提取了兩隻赤腳足印模型。當時T市和省廳都作了鑑定,足印系李某所留,但李某被羈押一年半之久,始終不承認作案。無奈,T市公安局慕名找到老明,請求他協助復驗。
根據鑑定書上的文字和照片上的標誌特徵,看起來確實很相似。老明反覆丈量揣摩,結果發現兩者足印的趾骨、跖骨、跟骨三點夾高有異,一個是5度,另一個為13度,從而果斷地否定了李某作案的可能。
外省的同行將信將疑,邀請老明到該市去重新核對。老明來到T市監獄,讓李某穿上襪子來回走動,再提取足印比對。老明用尺子將三點連成三角形,讓同行們自己比量,他們這才恍然大悟,連聲嘆道:“唉!過去我們都停留在腳趾排列結構關係這個常規方法上,沒想到還可以採用這種方法。”T市公安局果斷地放了人。但真正的犯罪嫌疑人究竟是誰?
老明細心問了一句:“當初還留下其他腳印了嗎?”承辦員立刻找出了存放一年多的20多隻足印。老明仍採用夾角丈量法,半小時後,他擊掌叫道:“就是他!”此人就是已被否定了的丁某。局長命令司機開了60多公里的車,把丁某拉來,又叫偵查員抬來一筐泥土撒在訊問室的地板上,命令丁某來回踩。取下腳印一對,準確無誤,這個逍遙法外一年半之久的犯罪嫌疑人終於歸案。
洗去冤屈的李某見到老明,一下跪倒在地,喊了一聲:“大恩人!”就淚如雨下。
妻子說,他乾起活來不要命
他的妻子告訴我:老明大概生來就是勞碌命,乾起活來不要命。休息天別人走親訪友怪熱鬧的,可老明不是埋在圖紙書堆里,就是不知鑽到哪裡去研究他的痕跡了。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年除夕,妻子匆匆出門前關照他“把冰凍的雞洗一洗煮上”。等她回來,只聞到一股騷臭,到廚房掀開鍋一瞅,要命!他竟不開膛破肚,就用冷水沖一衝,將整隻雞一股腦兒地扔進了鍋,結果水面上漂浮著星星的油點,還點綴著朵朵黃燦燦的糞花。
老明生活中大大咧咧,但工作中卻又是那樣嚴謹、細緻。
老明帶我來到槍彈實驗室,只見他組織研製的槍彈痕跡標記設備如一頭龐然大物匍匐在地。設備裡面盛滿了水,你站在一頭開槍射擊,根據子彈竄入水層不同的深度,從細微的差別中,就能測量出你使的是什麼型號的槍。這看似簡單的設備,1984年公安部作為科研項目委託上海研製時,老明帶領3名助手,計算、實驗、測量,反反覆覆,不知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終於攻克了這個國內無先例、國外無報導的技術難題,其準確度受到了各方面專家的好評。
不久,老明又接到公安部委託研製W833——擦劃痕跡計算機自動識別系統的任務。他又率領大家不分晝夜,結束了僅靠顯微鏡和肉眼觀察的歷史……
正是在這幾間實驗室里,他揭開了數件震驚中外的悲慘事故的真相,偵破了大量疑難案件。
野雞梢,還撞船事故真相
長江水緩緩東流,誰會想到,它頃刻間就吞噬了“江蘇0130”號客輪,使121名乘客全部罹難。這是1987年5月8日上午11時。
當晚電視台播放的鏡頭是:武漢的“長江”頂推船21090號,前推九條駁船,三條為一排,共三排,成“川”字型並列。南通擺渡小客輪被壓在大駁船底下。鏡頭上給人一種直感,是小船撞大船所致。
據大船的目擊者陳述:看見小船想超越自己,大船首先鳴笛,但小船還是執意超前,結果被攔腰撞上。由於小船的乘客無一倖免,故死無對證。
為迅速查明事故真相,南通市公安局、港務局成立了聯合調查小組。經調查,結論是:大船左前角撞擊小船右后角,原因是大船偏離航道,責任在大船一方。
武漢的大船卻認為責任在小船一方。其理由是小船違反規定,限載92人的船卻載114人,而且違反水上交通規則超越大船,大船為避讓小船迫不得已才偏離航道。大船的人員還指著打撈上來的小船中央部位道:“這部位有個洞,分明是大船上鐵錨撞擊所留,這一點就足以印證是小船撞大船。”
雙方互不相讓,各執己見。無奈,南通市請求上海市公安局協助調查事故原因。易慶瑤副局長點將讓老明出山。
老明認真地看了調查結論,仔細分辨了20多張現場照片。他沒有輕信這些現成的材料,而是親自來到南通事故現場勘查。一切都如報告中所說,但他意外地發現小船尾部有個叫“野雞梢”的東西面目全非。老明提出,找一艘相同的客輪看一下,結果發現這類客輪尾部“野雞梢”上有2米長的帳篷,而沉船上的帳篷已被撞掉。經打撈,找到了已彎曲的四根鐵管。
老明到南通已經是第五天了,但結論還沒出來。夜闌人靜,老明卻毫無睡意。他來回踱步苦思冥想,忽然腦子開了竅……
數月後,老明站在莊嚴的法庭上,大聲地宣讀調查鑑定結論:事故的原因是大船的頭部撞小船的尾部,責任在大船一方。其理由是:因大船左側三條船是重載,而右邊三條船是空船,致使航行中右邊高高翹起,擋住瞭望台上的視線,結果使船偏離了航線。當大船撞上小船時,駕駛員也未及時發現,頂推輪仍向前推進,致使小船傾斜,加上大船上的鐵錨又鉤住了小船,導致小船傾翻下沉。老明邊分析,邊將自己補拍的照片一一展示。
後經武漢、九江、南通、南京等長江沿岸的專家討論評議,一致認為明德茂的結論是科學合理的,證據確鑿,定性準確。最後法院判決是武漢“長江”頂推輪21090號違反水上交通規則,撞翻“江蘇0130”號客輪,並追究了法人刑事責任,判處船長有期徒刑5年。
橡膠布碎片,嫌犯現形
20世紀90年代初,神州大地上颳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肅賄反貪風暴。恰在此時,上海市盧灣區檢察院贓物間保險箱內價值50萬元的贓物被席捲一空。
據初步調查,該院程某被列為重大嫌疑對象。從作案時間、熟悉情況程度、思想基礎等諸多因素分析,程某具備作案條件。更令偵查員感到興奮的是,他們還發現他有雙鞋的鞋底花紋與現場提取到的、僅有兩塊模糊印的花紋種類相同。
為慎重起見,市公安局請老明再最後鑑定一下鞋印。老明鑽進實驗室花了5個小時,反覆比對,發現程某鞋子的磨損程度與現場的鞋印有細微的差別,於是果斷地作出結論:程某並非作案人。
犯罪嫌疑人到底是誰?老明心裡也很茫然,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僅是回答誰不是犯罪嫌疑人,更重要的是找出誰是犯罪嫌疑人。
案發的第四天,清理現場時,在保險箱底下意外地發現了兩塊由橡膠布連著的6公分長、2公分寬的碎片。膠布上發現了犯罪嫌疑人的片斷手印,然而指紋極為有限,只有八九根線,其中僅有四個乳紋特徵,而且這膠布被拉過,指紋已略變形。據外國文獻記載,一般要有12個特徵方可認定犯罪嫌疑人。老明又鑽進實驗室,一乾就是一天一夜,反覆模擬、觀察、分析、推斷,果斷結論:系犯罪嫌疑人右手拇指頂部的左側形成。
該院檢察長不無疑惑地問:“你能斷定這指紋是犯罪嫌疑人所留的嗎?”老明胸有成竹:“別人的指紋是不可能留在膠布上的,這個犯罪嫌疑人當時要剝開膠布,只能脫去手套撕膠布。”
檢察長聽罷,自告奮勇第一個打了手印,該院100多名檢察幹部紛紛捋袖效仿。犯罪嫌疑人深信自己在現場不可能留有指紋,也按了手印,可他萬萬沒想到,跟頭就栽在這段小小的膠布上。
老明又一頭扎進了實驗室,對幾百枚指紋進行一一比對篩選。年齡畢竟不饒人,眼花了,老明憑窗眺望遠方,待視覺清晰後,又回到顯微鏡前。就這么反反覆覆,一直到下午5時許,顯微鏡底下一枚指紋突然觸動了老明那根繃緊的神經。“就是他!”老明心裡興奮地叫道。但畢竟只有四個特徵,過去還未聞有僅四個特徵就認定犯罪嫌疑人的先例,他深感到自己肩上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這不僅僅是一枚指紋鑑定,更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又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反覆鑑定,犯罪嫌疑人終於被確認。
當晚,經濟檢察科的王雁被“請”到分局刑警隊受審。他沉默到底,死不開口。
親自抓此案的分局副局長疑惑地問老明:“你能夠肯定是他的指紋嗎?”老明說:“憑我幾十年的經驗和掌握的技術,我可以認定。但憑指紋的四個特徵認定犯罪嫌疑人,這畢竟沒有先例。”副局長心領神會,又把王雁的女朋友帶來訊問。經過一夜激烈的思想鬥爭,她終於把真相一股腦兒吐了出來。
很快,分散在各處地底下,裝有金銀首飾、美鈔、法郎、英鎊、台幣、馬克、人民幣等鈔票的瓶子,如出土文物般被挖了出來。
藉助彈殼編號,七下雲南由槍尋人
1994年11月23日,長寧區虹橋賓館發生涉外兇殺大案。刑警接報後趕到現場,只見一男子滿身是血地倒在電視櫃旁,客房的大玻璃被砸碎。偵查員翻看了住宿登記表,得知死者叫李相奉,35歲,是韓國三湖物產株式會社食品事業本部綜合研究所的代理。
痕跡專家明德茂趕到現場後,經仔細勘查,他在現場找到了一枚彈頭、兩枚彈殼、四發子彈。經驗豐富的老明從彈殼底部的編號斷定:犯罪嫌疑人用以殺人的手槍系五四式,是雲南登記在冊的槍枝。
老明又在大樓消防樓梯門上發現多處血跡,12樓把手上還留下一枚血掌紋。
刑警從總服務台了解到,與李相奉同來的還有一位旅行社導遊裘小姐時,便命偵查員速將她找來。裘小姐介紹道:客人是當天上午從韓國抵滬的,12時左右,裘小姐陪李到賓館辦理了住宿登記,又陪他去外灘拍照遊玩,大約4時一刻在上海大廈門口為李叫了輛計程車,讓其單獨返回賓館。
李小姐還回憶道:李相奉攜一隻古銅色小型密碼箱,還有一架尼康相機,隨身攜帶的錢包里有不少美元和韓幣,具體數目不詳。
從現場勘查情況來看,密碼箱、照相機和大量現金已失蹤,死者口袋裡也一無所有,連護照也不翼而飛。據此斷定:作案者係為財而來,作案性質系持槍殺人搶劫;作案時間確定為23日下午4時40分至5時5分之間的25分鐘內。
現場勘查訪問結束後,明德茂建議請雲南省廳協查槍枝號碼。很快雲南來電告知,這槍是兩年前雲南德宏州潞西縣軒崗鄉丟失的槍枝。
近一個月下來,上海一無所獲。刑偵專家們經過反覆討論後一致認為案件的突破口應該放在雲南失竊地,必須先查出盜槍者,由槍查人。明德茂帶領技術員前往雲南追蹤槍枝情況。
根據明德茂從雲南回來後確定的失槍地,上海警方七下雲南,歷時500多天,最後由槍尋人,終於在瀋陽將兇手許國慶擒獲歸案。
轉眼老明已年過花甲,雖然已辦理了退休手續,但因技術高超,單位里仍聘用他發揮一技之長。老明不負眾望,親赴現場,大案要案指點迷津。如今他的主要任務是帶徒弟,言傳身教,為培養新一代痕跡專家再立新功。 資料來源:《啄木鳥》2004年第14期 通俗文學-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