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Minnesota MultiD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人格測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哈薩威和精神病學家麥金利編於20世紀40年代。早期版本包括566個問題。其中有16個重複問題、399個臨床方面的問題,涉及情緒體驗、思維活動等。由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問題做出“是,,或“否”的回答。這些問題組合成4個效度量表和10個臨床量表。效度量表反映被試不合作、防禦和掩飾等傾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
  • 外文名:Minnesota MultiD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臨床量表:(1)疑病量表(Hs),測量被試的疑病傾向或對健康和身體的關懷程度;(2)抑鬱量表(D),測量情緒低落、焦慮問題;(3)癔病量表(Hy),反映對心身症狀的關注和敏感、敵意和攻擊性等傾向;(4)精神病態量表(Pd),測量病態人格傾向;(5)男性一女性傾向量表(Mf),測量男性或女性氣質差異及同性戀傾向;(6)妄想量表(Pa),測量異常思維特徵,如懷疑甚至妄想;(7)精神衰弱量表(Pt),測量強迫、恐怖等神經症特點;(8)精神分裂症量表(Sc),測量怪異思維和行為等精神分裂症特點;(9)輕躁狂量表(Ma),反映過分興奮、誇大等輕躁狂症特點;(10)社會內向量表(Si),測量社會化傾向。各量表條目少則十幾條,多則幾十條。將分量表項目評分相加,得分量表粗分,再將其按T一50+10(X—M)/SD換算成T分。根據各量表丁分高低,進行剖圖分析、常見病理變化的編碼分析和計算機化的專家分析。問世以來經多次修改,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套用。已有修訂版(MMPI--II)和多種簡化版本。最初目的:從心理病理學角度區分正常人與各類精神病患者。一度用於精神病診斷和分類。臨床套用發現,將其作為診斷工具是不恰當的,但作為診斷的輔助方法,反映心理病態或人格障礙,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臨床心理量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