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遺址

明堂遺址

明堂是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而建造的殿堂,建於公元688年,號“萬象神宮”,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是武則天布政令、饗群臣、迎使節、祭天地的大殿,是武周王朝的統治中心。是唐代著名建築物,約在安史之亂中被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堂遺址
  • 地理位置:洛陽
  • 開放時間:8:00-22:00
  • 門票價格:120
  • 發現時間:1986年
  • 所屬年代:唐朝
  • 建立時間:公元688年
歷史記載,遺址發現,考古發掘,保護工程,

歷史記載

據記載,明堂方300尺,為多邊形,圓頂;高294尺,分3層,下層布政,中層祭祀,上層為圓頂亭子,上立高1丈的塗金鐵鳳,屋頂鋪木胎夾紵漆瓦。明堂有上下貫通的巨木中樁,作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幹。明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超過唐兩京所有宮殿,其設計與施工能力已接近或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
據載,公元688年春,武則天排斥眾議,拆除東都洛陽宮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陽殿),在此地建明堂。隨後又在明堂之北隋大業殿處建高五層的天堂,以貯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顯示了盛唐建築的極高水平。公元695年1月17日,失寵的薛懷義得知武則天與新寵御醫沈南繆在宮中作樂,醋意大發,於當日起更後,趕到天堂放火,火勢迅速蔓延到明堂,天明時,兩大建築化為灰燼。20世紀80年代經考古發掘,發現明堂、天堂中心柱礎保存完好。

遺址發現

在洛陽民間,曾流傳著這樣說法,武則天愛洗澡,但不喜歡在木盆里洗,非得要一池溫泉作為自己的沐浴之處,也就是說,武則天洗澡的地方大得驚人。其實,老百姓口中說的武則天洗澡池,是在1986年出土的一處遺址。
那年,洛陽市準備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樓,地址選在了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間的一塊地方。一天,施工隊正在施工,當挖到一處房子的地基時,一個工人忽然發現了深埋土中的一塊矮矮的古磚,他放下鐵鍬,順著這塊古磚,使勁扒拉扒拉,一段磚牆便露了出來。
洛陽城是中國千年古都、龍脈所在之地,隨便一鍬下去可能就會挖出稀世國寶,所以,這個工人立刻叫身旁的同事過來觀看。
人們逐漸圍攏上來,看著這段有些弧度的古磚牆,人們開始議論紛紛。突然,一個人說道:你們看,這會不會是武則天的洗澡盆呀?沒想到,此言一出,竟博得了不少人的認可。
原來,這處遺蹟距離1975年發現的唐朝天堂遺址不遠,人們很容易就把這裡和天堂聯繫到了一起。據記載,天堂是武則天所建,所以,看到弧形磚牆,人們便自然地也將這處遺址,想成了武則天的洗澡池。
聽說挖到了遺蹟,文物專家聞訊趕來,立刻組織了專業的發掘,一塊塊弧形的古磚漸漸露出土面。這些古磚樣式的遺蹟全部用夯土築成,從規模上判斷,專家們斷定這個建築物原來的形制一定龐大無比。
由於地處洛陽市區,專家們分成幾個小組連夜進行發掘。發掘後期,幾處遺蹟連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圓形夯土遺存,而且越清理,整個遺蹟的面積越大。歷經幾個晝夜,整個建築遺蹟終於清晰地顯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萬平方米!
一傳十、十傳百,不少洛陽人開始專程趕來觀看這處遺存。更多的人開始議論,這個被專家掃來掃去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通過查閱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專家得出結論,這處被老百姓戲稱為武則天澡盆的遺蹟,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築——明堂。

考古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於1986年10一12月配合洛陽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與定鼎路相交的東北角,發現武則天時的明堂遺址
遺址為深淺厚度不同的夯土殿基,中心有一圓形大拄坑。殿基上面堆積分為三層。
第一層地表土,厚o.0 5一o.5米。雜灰土內台磚瓦碎片、煤渣,局部為現代牆基,深至殿基夯土面上。
第二層黃褐色,厚o.1一o.4米。土質較硬,包含物較少,出少數明清資片及碎磚瓦片。在這一層共發現41座現代墓,均打破了殿基夯土。
第三層:黃色,厚o.08—1.3米。土質純淨,堅硬,為平夯夯築,夯層厚o.1一o.12米。在局部地方為灰褐色夯土,內合雜質較多,有白灰渣、鐵渣、少且磚瓦碎片等。
殿基為紅褐色夯土,因基址地面多為現代建築物所壓,發掘面積受到一定限制,現揭露出來的殿基東西長約54.7、南北長約45.7米。從發掘出的西南角夯土邊測量,推測兩邊的夾角為45度,結合鑽探資料,推測整個殿基可能是八邊形。
在夯土殿基的中心位置,發現一圓形大柱坑,坑口直徑9.8、向下深0.I 5一o.2米,口徑縮小,出現一個二層台,寬o.6米。自口至底逐漸內收,內徑6.16米,距夯土面4.o 6米。坑底為四塊大青石構成的巨型柱礎,每塊青石長2.40、寬2.30米左右,厚約1.5米。柱石外圍刻細線兩局,外圍直徑4.17、內團直徑3.87米。在東、西、南;北四面刻有定方位的方向線,方位角358度。柱石中心有一方形柱槽,邊長o.78、深o.4米 (柱坑被近代墓打破,墓底在柱石面上,故往坑外壁砌傳被拆除一段.將柱格用磚填平j。另外,在柱石的西北、東南、西南三塊石板L分別鑿一圓形柱孔,直徑均為o.3米,西北的一孔深o.16米,內填細沙.厚o.04米;東南一孔深o.23米。填沙厚o.I米;西南一孔深o.25米,孔內未填沙。
柱坑底部周圍有磚砌短牆,呈八角形.為單磚錯縫平鋪,高o.35一o.8米。砌磚殘留5一11層,多為7層,在柱坑底部堆積有厚o o 8一o.6米的木炭灰。灰層中出有方錐形鐵訂,長10一28厘米。鐵鋦子,長22厘米。
另外,在整個殿基夯土面上。出現四條邊線,即夯土與夯土之間有一條寬約3—5厘米的鬆軟土,土色也稍有不同,將殿基自中心在坑至外邊緣分為五部分.經鑽探證明各部分夯土厚度不同。自柱坑邊緣至第一條線,寬約8米,夯土堅硬、純淨,夯層厚o.08米,總厚10米;第二部分,寬6.5米,夯打硬度較差,夯層厚o.08米,總厚1.2米;第三部分,寬7.9—8米,夯土質量與第一部分相同,總厚4.8—8米;第四部分,寬3.8—4米,夯土質量與第三部分相同,總厚1.3一1.4米;第五部分(即殿基最外部分),寬11.6—11.7米,夯土顏色較雜,局部地方含有生土塊、瓦片和白灰渣等物,夯層厚o.08一o.15米,總厚1.50一4.2米。以上各部分夯土質量、厚度不同,可能與建築物各部分承重不同有關。
明堂遺址初為隋之乾陽殿,唐高祖武德四年(62t)秦王李世民平王世充之亂,焚乾陽殿。 高宗麟德二年(665)依舊址造乾元殿。武后垂拱四年(688)毀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南北.各廣三百尺。凡有三層,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亭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柿、薩、檢、棍,藉以為本,至之以鐵索。蓋為鴛鴛,黃金飾之,勢若飛荔。刻木為瓦,夾時漆之。明堂之下,施鐵渠,以為辟雍之象,號“萬象神宮”。武后在此宴治群臣,受朝賀,發布政令。又於明堂北造天堂,以貯佛像。天冊萬歲元年(695)正月,火烷天堂延及明堂。復命更造明堂、天堂。萬歲通天元年(696)三月新明堂成,號曰“通天官”。玄宗開元五年(717)幸東都,更明堂為乾元殿。開元十年復以乾元殿為明堂。開元二十七年毀明堂上層,改修下層為新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燒廊舍,改新殿為合元殿。
我們發掘的這一殿址的方位、形制、建築特點,與有關文獻記載的明堂(開元三十八年改稱含元殿)頗相符合。首先從它的位置來說,文獻記載明堂建於乾元殿舊址,在應天門內,即官城的中軸線上。距應天門為200步(《大業雜記》),或20 3步(《元河南志》。折合294米,或301米。由應天門至夯土遺址實測距離為40 5米,且餡在中軸線上,同時考慮到由應天門至乾元殿,今間尚隔有永泰門和乾元門,二門也應占一定的距離。因此,實際距離與文獻記載也比較接近。
再從基址中心的大型柱坑來看,底部鋪有巨大的柱石,應是明堂立中心柱的位置。而後在開元二十七年毀明堂上層,撤去中心柱,改修下層為新殿,從發掘出的夯土基址里八邊形,推測新殿形制可能為八角樓。
明堂遺址的發現,是迄今洛陽隋唐東都城考古最重要的發現,為我們研究隋唐東都宮殿的形制、規模及建築結構,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同的,為進一步弄清官城內宮殿的布局,並逐步復原宮城、皇城內的建築,有了確切的標誌。

保護工程

簡介
一、中心遺址大廳:
1986年考古發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邊形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遺址中心為圓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徑9.8米,逐層內收,坑底直徑6.16米,深4.06米。坑底為四塊大青石構成的巨型柱礎,柱石外圍由兩圈刻度線,外圈直徑4.17米,內圈3.87米。其中三方上面有圓形榫眼,在柱礎石外側有包磚呈八邊形,外圍是夯土。整個遺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殘損和酥鹼,經過專家們反覆研究,採用輕鋼架結構進行保護,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觀。
二、正北:沿革廳——鉤沉輯古,千年不竟
前方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在盛唐時期所做的《明堂賦》。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禮制建築,用作接見群臣、發布政令、大享祭天之所,是古代禮制建築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唐代時期的明堂是最為恢宏壯麗的建築之一,唐代劉允濟和李白均曾寫過明堂賦,讚美這座壯觀的建築。
接下來是明堂建築歷朝歷代發展的外觀樣貌。
武周時期,武則天以“自我作古,用適於事”建明堂,在形制,結構,規模的方面,將明堂這一古代重要的禮制建築,推到了一個不可企及的巔峰高度。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則天毀乾元殿,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四面各寬三百尺,有上下三層,下層象時,各隨方色;中層通貫。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上層為圓頂亭子,上立高一丈的塗金鐵鳳,屋頂鋪木胎夾紵漆瓦。明堂有上下貫通的巨木中樁,作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幹。明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超過唐兩京所有宮殿,反映其設計與施工能力已接近或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武則天時期,曾在此宴饗群臣,接受朝賀,發布政令。
三、西北:大享廳——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大享廳,位於明堂的西北側,主要展示的是武周時期在明堂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明堂即是武則天的布政之宮,也是敬神之所,是武則天皇權的象徵。
那些我們的大享廳里,首先設定了一個武皇寶座十萬朝樂的體驗區,再現了一代女皇上朝的盛大場景。
武則天自與高宗共同執政算起,前後執政了半個世紀主要生活在洛陽,可以說武則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都是在洛陽譜寫的,那么也都發生在這座明堂里。
前方式武則天在明堂受朝時的微縮場景,再現了一代女皇武則天,打破世俗,赫令群臣,榮登大寶,君臨天下的無上氣概。
武則天於公元的687年令薛懷義拆毀李唐時期的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僅僅花費的一年時間,明堂就建造完成了,距史書記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但可惜的是,武則天花費的巨大的財力和精力的明堂,毀於公元695年,很快明堂重建,並於696年的3月完工,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所以也叫做武周明堂,又稱通天宮。
四、正西:政績廳——娥眉氣宇,天下胸懷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為政績廳,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登基,極具政治才能的她總結唐太宗的經驗和教訓以及自己輔佐高宗20年的經驗教訓,比照前朝與當今,制出了施政大綱十二條,也就是我們面前所看到的——建言十二事,穩定了社會,造福了百姓,為後來一些執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武則天統治時期,武則天親自主持考試,雲集各地精英於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考了數日。在他執政之後,又開設了武舉。武則天在位的15年間,基本能維護了帝國的統一,疆域的遼闊,國家的強盛。這裡的互動體驗區,各位遊客可以重返大唐,感受武周盛世的威嚴。
五、西南:文化廳——蔚然唐風
來到文化廳,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面裝飾有二十個漢字的牆壁—武皇造字,作為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她在文字上大膽改革,增減前人筆畫,從其獨創卻廣為使用的二十個漢字中,不難窺見其才氣與非凡智慧!其中日月當空這個字念zhao,是武則天當初為自己起名字所用,因為日月當空普照大地,所以叫照。
升仙太子碑歷經1300餘年風雨滄桑,依然矗立於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南緱山之巔,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
唐朝,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無論在思想還是物質生產都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唐代盛行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圖案,工藝飾品普遍使用花卉圖案,結構圖活潑自由,豐滿圓潤!唐代女性的服飾,確實是濃艷、大膽、奢華、雍容大氣、標新立異。
六、正南:城建廳——象天法地,輝赫有截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爭奪洛陽,城區毀於戰火。隋唐洛陽城前後沿用時間長達五百餘年。由宮城,皇城,東城,外郭城等幾部分組成。
在天字軸線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築——明堂與天堂。形成了隋唐洛陽城最為輝煌壯麗的景觀。
在進入一層時,我們看到遺址坑的時候,有跟大家提到巨木十圍的說法,就是說的明堂中心柱的尺寸,現在我們這裡虛擬設計了通天柱的剖面裝置。柱體就是有多層巨木包裹合圍而成,以榫木連線,鐵箍圍合。以此來展示當年氣勢恢宏的通天柱,讓我們再次領略盛唐的奢華。
七、東南:休息區(衛生間)
八、正東:影院
明堂一層東廳——影視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弧幕影院之一,該弧幕螢屏長達28米,寬4米,為大家帶來超震撼、廣畫幅、寬視域的全新體驗。
九、東北:規劃廳
1、L顯示屏:
隋唐洛陽城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十一五”國家重大文化遺產地及大遺址綜合保護與科技示範區,同時被列入絲綢之路申遺名單。武周明堂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遺址核心區內的中軸線上,以隋唐洛陽城遺址“一區一軸”的規劃為基礎,傳揚洛陽武周明堂大遺址的保護理念,整體性地展示和宣傳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文化價值。這個L型的展示屏所展示的正是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