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興楞嚴寺方冊本大藏經

《明嘉興楞嚴寺方冊本大藏經》,簡稱《嘉興藏》,亦稱《徑山藏》、《明本》、《楞嚴寺版》。明代雕印的漢文大藏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嘉興楞嚴寺方冊本大藏經
  • 別名:嘉興藏
分《正藏》、《續藏》、《又續藏》三部分。由密藏道開及馮夢禎等發起,萬曆十七年(1589)開雕于山西五台山,完成於清康熙年間。初刻數百卷,因冰雪積歲,恐侵及板,於萬曆二十年(1592)移至浙江餘杭徑山,後又分散在嘉興、吳江、金壇等地募刻,由嘉興楞嚴寺總其成。《正藏》按《永樂北藏》覆刻,千字文編號自“天”至“史”,末附《永樂南藏》特有的經論五種一百五十三卷,故總計一千六百六十二部六千九百二十四卷。《續藏》原為九十五函,《又續藏》原為四十七函。康熙十六年(1677),從《續藏》、《又續藏》中分別抽去錢謙益等人的著作五函和四函。現全藏共三百四十三函。《續藏》、《又續藏》收入大批藏外典籍。此藏改變了歷代藏經折裝本的傳統,採用方冊本。版心接近正方形,每版二十行,分為二個半頁,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字為仿宋體。每卷末頁還刻有施刻人的施刻願文,寫、校、刻工的姓名,雕板的時間、地點、本卷的字數及用工銀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