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麻江型銅鼓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麻江型銅鼓
- 館藏地點:貴州省民族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明代
- 材質:銅
- 藏品登記號:GM.1.2943
- 完好程度:完整
- 文物來源:徵集
- 規格尺寸:重18.85(g)面徑50高30胸圍167腰圍139足51(cm)
明代麻江型銅鼓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明代麻江型銅鼓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藏品信息1...
明麻江型禽獸紋銅鼓是明代的一件銅器類文物,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簡介 通高19.1cm,面徑32.6cm,足徑33.3cm。明麻江型禽獸紋銅鼓,體小而扁矮,面徑略小於胸徑,鼓身中部起凸棱,使鼓分成上下兩節,兩側有扁耳二對。此鼓當屬麻江型銅鼓。鼓通體遍飾花紋。鼓面,以單弦或雙弦分暈,共10暈,1暈飾太陽紋...
宜賓是銅鼓的主要分布區之一,銅鼓文化非常發達,具有以下顯著特點。1、本地是中國銅鼓三大類型之一的川黔型銅鼓的主要分布區。是“宜賓式”、“麻江式”銅鼓的主產地和主要集散地。2、本地歷史上的僰、僚、彝、苗等古代民族都是使用銅鼓的民族。3、《明史》所記敘南地區都掌蠻首領阿大關於“鼓聲宏者為上,可易...
沿革 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上朝社區平治村板才屯壯族農民韋啟初、韋啟叄兄弟,採用沙模鑄造方法攻克了銅鼓鑄造中的道道難關,於2003年成功鑄造出麻江型銅鼓。沿革 上朝地處環江北部,與貴州省荔波縣接壤,大環江河蜿蜒穿過。這裡有著豐富的煤炭及鉛鋅礦資源,明代以來官方就一直在這裡採礦並冶煉,民間鑄造業十分活躍。
4、苗族銅鼓文化的重要活態傳承地。麻江型銅鼓是當今世上唯一在使用的世界八大銅鼓類型之一,卡烏現存有明朝皇家鼓庫贈送的銅鼓一面。祭鼓儀式古老莊重,祭鼓儀軌保存完整,踩鼓跳鼓規模、場面宏大。5、龍舟、苗族武術、抱腰等苗族傳統體育活態傳承好。風靡全國龍舟賽場的麻江縣龍舟隊中的卡烏隊員們一度作為隊伍的中堅...
第八節 扁矮精巧麻江型 第七章 壯瑤苗彝“活銅鼓”第一節 敲起銅鼓請蛙婆——壯族用銅鼓 第二節 祭祖銅鼓朝天敲——瑤家用銅鼓 第三節 吹起蘆笙跳銅鼓——苗族用銅鼓 第四節 金竹銅鼓跳弓節——彝族用銅鼓 第八章 裝飾內蘊費解讀 第一節 平面曲腰若烘籃 第二節 繁花似錦裝飾紋 第三節 生活...
二,黔南少數民族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民族,在駱越時期甚至於更早的歷史中,布依族先民就掌握了先進精湛的青銅冶煉技術。通過對“麻江型”銅鼓及其它類型的銅鼓,可以看出太陽紋是銅鼓最普遍的鼓面中心紋飾,它和梁心的形制極其相似,反映了布依族的文化,一直在生活中傳承著。三、在布依族古摩經記載中代表性的...
革家約五、六萬人,自稱“哥摩”(革語),革家的分布,主要在黃平、凱里、麻江、關嶺、甕安、福泉、鎮寧、興仁、黔西等地,以重安江兩岸的黃平、凱里最多,黃平縣有2.1萬人,占全國亻革家人口的43.2%。主要居住在重興鄉和附近的重安鎮、黃飄鄉、谷隴鎮、崇仁鄉、新州鎮、浪洞鄉的89個村寨,黃平亻革家第...
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前期,貴州凱里市舟溪和麻江縣的白午、銅鼓一帶,富裕之家制的螺旋項圈,有重達50兩的。還有一種項圈是將四棵粗如筷子的圓形銀簽並在一起,扭如搓繩,兩端各合捶為一,一端紆為環,一端紆為鉤,以便佩戴。圓形項圈有全圓、半圓兩種,都需銀較少。全圓將銀條捶成圓棍形,有鑽簡單花的...
廣西民族博物館主體建築外形取材於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整個建築如一隻展翅的鯤鵬,遨遊於青山綠水之間。建築面積2937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整個館區設有公共服務區、露天展示區、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業務與行政管理區、後勤服務區等五個功能區,內部設有高科技電影廳、多功能會議廳、文物標本...
”匝亞即元明代史籍中記載的“者亞”,在今麻江縣宣威鎮境;“居住在凹播,居住在撒搜,是尤人名奏,是尤人名琊。”“凹播”、“撒搜”也為苗語稱謂的古村落名,“凹播”就是翁保大寨一帶的苗名。據此推算,烏羊麻苗族遷居到此可能已達530—580年左右。八寨廳(今丹寨縣古名)區域圖(據民國《都勻縣誌稿...
麻哈(今麻江)艾友芝,字野史,萬曆二十五年舉人。鄒元標戌都勻,艾友芝率諸弟師之。後講學麻哈靜暉寺。靜暉寺在麻哈城西一里,明永樂九年建。《黔詩紀略》卷11有艾友芝《靜暉寺》詩云:“高樓卷幔得閒憑,山國秋容四面升。一室梵音傳遠磬,千峰寒影護孤燈。丹崖疑有長生藥,破寺應無久住僧。人語忽然...
圖47 楊粲墓出士宋代“遵義型”銅鼓 圖48 楊粲墓出土宋代石刻武士 圖49 楊粲墓出土宋代「敬納人」石刻 圖50 遵義出土宋代「頂棺奴」石刻 圖51 桐梓出土宋代石棺 圖52 楊粲墓出土宋代“野鹿銜芝”石刻 圖53 楊粲墓出土宋代“虎柱”石刻 圖54 遵義出土明代九風三龍嵌寶石金冠 圖55 平壩出土宋代鷺鳥紋彩色蠟染...
打便河,發源於丹寨縣金鐘鄉,經交規、馬安寨、麻江寨入普安河,全長18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76立方米,進出口落差162米。普安河,發源於丹寨縣的龍泉山,經雞照、甲攬、普屯、平寨、周家洞、四十寨,與打便河匯合,流經燕高、楊能寨入馬場河,全長28公里,平均流量每秒1.43立方米,進出口落差190米。馬場河(...
上游為谷江河和劍江,過都勻市區始稱馬尾河,流經都勻市、丹寨縣、麻江縣,在凱里市旁海鎮的岔河重安江注入後,始稱清水江。 馬尾河主源發源於黔南最高峰斗篷山南麓的貴定縣擺洗河附近的青岡山坡腳,向東流經谷江(此段稱為谷江河或茶園河)至陸家寨,與楊柳街河匯合轉向南;右源發源於螺絲殼北側,流經甘塘鎮至...
1954年,建立雷山縣苗族自治區,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屬西江區,1959年,雷山、爐山、丹寨、麻江併入凱里大縣,西江屬於凱里縣的雷山片。1961年,恢復雷山縣,建丹江、西江、大塘、永樂四區、44個公社,千戶苗寨當時屬於西江區西江鎮。1992年,撤區並鄉後,千戶苗寨屬於西江鎮管轄。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西江千戶苗寨,...
凱里市位於貴州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東抵台江縣,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縣,南抵丹寨縣,東南抵雷山縣,北抵黃平縣。東起三棵樹鎮掛丁南高村,西至爐山鎮大田白臘村,地跨東經107°40′58″-108°12′09″,北緯26°24′13″-26°48′11″,長51.76公里,寬44.3公里。南起舟溪鎮青曼情郎...
德新鎮古蹟有明代翰林右庶子邱禾實墓、風景村的丁糧定章碑、抗夫碑、新民村菜苗護井碑、柏楊村新莊契約碑、土地廟碑、康神廟重修康祠寺碑、蓮花寺遺址等。民間藝術 德新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苗族蠟染、蘆笙舞、板凳龍舞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長衫龍舞。民族風情 布依族風俗習慣 布依族傳統舞蹈有《銅鼓舞》、《...
永豐縣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恩江、孤江共2條,總長315.6千米;二級河如麻江、遇元河、藤田河、沙溪河、上固河、君埠河共6條,總長1754千米;三級河有28條,總長307.5千米。境內大小河流共36條,總長度2377.1千米,流域面積4300平方千米。河網密度0.23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22.8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2.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