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河(長江支流沅江南源(正源))

馬尾河(長江支流沅江南源(正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尾河,是長江支流沅江水系在都勻市境內的一條最大的幹流,是沅江水繫上游清水江(清水河)源頭之一,屬主源(正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尾河
  • 外文名稱:Horsetail river
  • 地理位置:都勻市境內
  • 全程:119.5公里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航道航運,航道,渡口,水利工程,橋樑,防洪工程,

幹流概況

馬尾河,長江支流沅江上游清水江(清水河)源頭之一,屬主源(正源)。上游為谷江河和劍江,過都勻市區始稱馬尾河,流經都勻市、丹寨縣、麻江縣,在凱里市旁海鎮的岔河重安江注入後,始稱清水江。
馬尾河主源發源於黔南最高峰斗篷山南麓的貴定縣擺洗河附近的青岡山坡腳,向東流經谷江(此段稱為谷江河或茶園河)至陸家寨,與楊柳街河匯合轉向南;右源發源於螺絲殼北側,流經甘塘鎮至沙包堡鎮內與主流匯合。繼流經都勻市區(都勻市區段稱劍江)至馬尾,又轉向東經王司河口再轉向北經壩固至羊列的甲鳥村出境,始稱馬尾河,進人丹寨、麻江兩縣境內。
丹寨縣,馬尾河流經縣境西北緣。境內注人幹流的有南皋河、擺泥河、白頭河,其主要支流有岩英河、龍塘河、烏壩河、烏地河、烏皋河和竹留河等。該水系除縣境西北緣的清水江幹流上源河外,均屬小河,河道總長119.5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306公里。
麻江縣,經都勻市馬尾等地,遷迴轉北,從羊列鄉進入麻江縣城中村充城大寨,稱瓮城河。北流經鐵倘、羅伊、卡烏、富江、翁東、龍江等村,折西北過賢表,於龍里村納羊昌河、淑里村納龍山河、彎塘寨納回龍河。折向東北過下司鎮納下壩河,東流經白午鄉同興村入凱里市。縣內河段全長37.5公里,流域面積165平方公里,平均流量4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45.45米,每公里平均比降1.73米。
凱里市,馬尾河幹流於同興村折東進人境,貫穿中部,於凱棠東北向,注人台江縣。過境河段經格河、鴨塘、凱里、九寨、米蒿、翁項、旁海7個鄉(鎮),在旁海鎮的岔河重安江注入後,始稱清水江,境內河長46公里,流域面積617平方公里。龍頭河段多年平均流量為30.3秒立方米;旁海段多年平均流量為54秒立方米。天然落差56米,平均每公里比降1.2米。

水文特徵

在都勻市境內主河長91.2公里,河床平均比降8.90/1000(上游陡,中下游緩),流域面積1256平方公里,市境內為1152.6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91.60,占全市面積的50.60%。多年平均流量為31.30立方米速少。一般乾旱年的枯水流量4.55立方米每秒。根據歷史洪水資料推算,在文峰塔河段出現較大的幾次洪水,1908年洪峰流量2810立方米每秒L,洪水位為>71.65米,水深7.30米;1926年洪峰流量2080立方米每秒,洪水位>70.46米,水深6.10米;1952年洪峰流量1240立方米速少,洪水位>69.41米,水深5.0米。1908年的洪水為歷史上最大洪水,洪峰出現在農曆6月19日(公曆7月17日)午夜。洪水衝垮百子橋幾個橋墩基尖,橋腳護底石板被沖翻,羊腸街(今黔南民貿大樓至百子橋一帶)及辣子街(今市土產公司門市部背後一帶)被洪水淹沒。

主要支流

都勻市境
馬尾河自河源起流經楊柳街、沙包堡、甘塘、小圍寨、大坪、王司、壩固等鄉鎮範圍內,沿途匯人馬尾河的支流有31條,其中集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有21條。主要支流有:
谷江河(又稱谷濛河),包括支流黃河、邊江河,是馬尾河幹流的上游。位於都勻市區西北部,河源2條,右源灣河,源於斗篷山南麓貴定縣境內擺洗河附近的青岡山坡腳;左源黃河,源於斗篷山東麓青牙山(青山廠)一帶山中。兩源於大坪附近匯合流經大寨、平寨、大江、岔河、茶園等至陸家寨與左面楊柳街河匯合。河長26公里(都勻境內22公里),集雨面積142平方公里(都勻境內1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60立方米/秒,一般乾早年枯水流量0.57立方米,河床比降大,平均比降26.90/1000。因濫伐森林,水源涵養差,河水逐漸變小。
楊柳街河,又稱文德河,位於都勻市區北部,源於麻江縣樂埠鄉西北自岩寨一帶,支流8條。主河由西北流向東南於老貓沖附近人都勻市境,流經靖道關(高橋)、新寨、楊柳街、馬坡、大龍井至陸家寨與谷江河匯合。河長21公里(境內12公里),集雨面積77.30平方公里(都勻境內40.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6立方米每秒,一般乾旱枯年水流量0.28立方米每秒。河床平均比降11.50%。楊柳街河沿岸因長期採煤,河水被污染,水質較差。
石板河,又稱木標河,自源地起經擺招稱擺招河,流經半坡、魯家莊一帶稱王茂河,經木標名木標河。是甘塘鎮境內第二條河,支流3條。主河源於都勻、貴定交界地雞冠嶺南麓楊家山一帶山中,由西向東流經只沙、擺招、半坡、朱家莊、魯家莊、木標等地至清泰坡匯入馬尾河。河長20公里,集雨面積51.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秒,一般乾旱年枯水流量0.18立方米/秒。河床平均比降23.40/1000。石板河污染少,水質較好,水源可靠。
邦水河,因流經邦水得名。邦水古稱傍構水,元代稱板水,明代始稱邦水。位於都勻市區西部,支流14條,主河源於螺絲殼主峰西部,由南向北經螞蟻墳、龍塘口至楊家衝口折向東流出朗里寨,穿過邦水田壩,進人綠茵橋水庫。通過水庫溢洪隧洞直流斑莊,於釣魚台匯人馬尾河劍江段。河長22公里,集雨面積69.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一般乾旱年枯水流量為0.25立方米/秒。河床平均比降35.70/1000。
洛邦河,位於都勻市區東部,支流2條。源於花椒地、冷水溝一帶。由東向西流經上、下洛邦、簸箕寨、老寨、太陽廟、蠟紙廠、平橋,於小河邊匯入馬尾河劍江段。河長9公里,集雨面積22.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59立方米/秒,一般年枯水流量0.08立方米每秒.平均比降15.30/1000。
菜地河,又稱大河,位於都勻市區西南部,源地有二:左源為擺忙河(主河源),源於擺忙鄉杉木沖;右源富溪河,源於富溪里瓮一帶。兩河匯人江洲後流至小岩寨附近左納小河水(河口段又稱洗馬灘河)。菜地河自主源起,由西北向西南流至江洲後折向東,經石板寨、岩臘、菜地、大河、棉花沖至毛灘匯人馬尾河。河長45.20公里,集雨面積237.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73立方米履鄉,一般乾旱年枯水量0.85立方米/秒,平均比降14.90/1000。菜地河左支流小河上游有高寨水庫(蓄水量270多萬立方米),中游有一瀑布,高60餘米,一年四季飛流直下,景色壯觀。
菜園河,自源地起流經繞河稱繞家河,經新橋段稱菜園河,河口段稱楊柳河。菜園河位於都勻市區東部,是馬尾河三大支流之一。有17條支流,其中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有牛場河、多傑河。主河源於瓮桃鄉馬場村白果寨一帶,由西北向東流經水竹園、河口、龍關塘、銅鼓寨、丫口寨、平寨、新橋、多傑至楊柳河附近入馬尾河下游段。河長30.50公里,集雨面積179.10平方公里(境外5.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2立方米每秒,一般乾旱年枯水流量0.65立方米每秒,河床平均比降10.400/1000。
丹寨縣境
擺泥河原名烏龜河。發源於龍泉山東南麓,流經泉山、金山、富貴、排牙、長青、甲腳、早開、點烈、擺泥等地,在擺泥的小鐵倘注人清水江,全長29公里,為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全河海拔1020-628米,天然落差332米。流域面積197.63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5.04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5366.86千瓦,可開發量3000千瓦。現建有電站4座,裝機容量480.5千瓦,建有小(一)型水庫1座,總庫容450萬立方米。河谷深切,落差大,不通舟船,小朗以下農業用水較難。其主要支流,有岩英河、龍塘河和烏壩河。支流岩英河發源烏必山西面,流經烏猛、翻槓、岩英等地,在宰槓寨腳匯人擺泥河。全長13.5公里,流域面積34.932平方公里,全河海拔881-663米,天然落差218米,平均流量每秒0.895立方米。支流龍塘河發源於烏必山,流經把臥、番瓮、乾包等地,在甲腳村匯人擺泥河。全長10公里,流域面積27.158平方公里,全河海拔991--743米,天然落差248米,平均流量每秒0.737立方米。支流烏壩河發源於龍泉山腳,流經岩腳寨、苦竹寨至火焰灘南0.5公里處匯人擺泥河。全長8公里,流域面積21.415平方公里,全河海拔930一755米,天然落差175米,平均流量每秒0.552立方米。
白頭河發源於黑山,流經燒茶鄉白頭村,在興仁鎮城江村匯人清水江。全長11公里,流域面積21.394平方公里,全河海拔892一648米,天然落差244米,平均流量每秒0.51立方米。
南皋河發源於排佐坡北麓,流經卓佐、腳開、大寨、九門、南皋、石橋等地,在清江與麻江卡烏的縣界河口注人清水江。全長25公里,為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全河海拔1011-622米,落差389米,流域面積114.97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3.114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751.85千瓦,可開發量320千瓦。自腳開以下,河谷較為寬闊,有階地發育,但水土流失嚴重,每當暴雨,兩岸耕地、房屋常被洪水淹沒、沖毀,已成為境內水災隱患嚴重的河流之一。其主要支流,有烏皋河和竹留河。烏皋河發源於八朵山,流經排寨、烏皋等地匯人南皋河。全長10公里,流域面積24.382平方公里,全河海拔950-678米,天然落差272米,平均流量每秒0.548立方米。
麻城縣境
縣內納入此河段的河澳共了19條,其中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羊昌河、龍山河、回龍河、下壩河、三道河、白河;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鯉尾、鹹寧、金流壩、田西、老貓沖、腰籮沖、隆昌堡、老山河、翁米沖、擺仰、和平、白辣沖、石繞13條河溪。
羊昌河,源於筆架鄉琅琊村,古名郎鴉水。主要源頭有二,一源來自琅琊村的攔頭山東麓,經琅琊大寨、螃蟹寨、半河至岔河;二源來自與都勻交界的橋頂山北麓,北流經岩寨、中寨至玄河。兩源相匯,向北流過筆架村、臘白村,至蒲蓆塘村羊井。東流經馬頸坳,稱筆架河。過宣威鎮陳家寨納宣威溪,再北流經共和鄉改江村的賞改、瓮郎和共江村黃土寨、青鋼林,折向東北至回龍鄉龍里村匯入馬尾河段。幹流全長32.55公里,流域面積14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14米,每公里平均比降3.5米。蒲蓆塘至瓮郎河段穿行於山谷,河面最窄,瓮郎至陳家寨段,兩岸開闊,陳家寨以下2.5公里河段落差達20米,可開發水力‘資源。
龍山河,古名兩岔河,河源分北、中、南3支。北支源出杏山鎮坪山村大斗山南麓和龍場坡南、北麓,兩澳流向東北,匯於乾河山村碑邊,東流0.5公里後經沙礫地成伏流(此段稱乾河),至半坡流出地表,復折東南流至復興村團坡匯合。中支名復興溪,源自坪山村西部,流經新場鄉壤箐,折東北又經復興村馬蹄、老戶廟,至團坡與北支相匯,往東南流往秧塘。南支源於都勻市甲義村,向東北進入縣內基東鄉岩頭村和瓮償村償更、瓮城、在瓮袍村彎寨納瓮袍河,流至嗎紐(此段稱瓮城河),再蜿蜒經河壩鄉(此段稱河壩河),向東北流至龍山鄉秋塘村,三支匯流後稱龍山河。往東北經共和鄉界牌,進入回龍鄉上梭、淑里、至高堅注入馬尾河段。幹流全長32公里,流域面積17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4.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4米,每公里平均比降5.1米。有分支溪流46條,北支流4條小溪源自高山峽谷,在夾岩以上河床窄約1米,坡陡水急,水土流失嚴重,碑邊以下3公里多的河段,水沉於沙底成伏流,每年有半年以上時間河床乾涸,故名乾河山。中支上源老戶廟以下至團坡約3公里河段,河床寬,河岸低。南支兩岸多衝積沙灘,嗎紐至牛疲寨約2.5公里河段,落差達30米。
回龍河,又稱揚遠河,有兩條支流,源頭均在隆昌鄉。北支源出長沖村楊高山東麓,流經長沖、後山和回龍鄉羊跳、花橋、下莊、新寨至老木灣以東與殺垮淡匯流。南支出自中山村東側、注入打龍塘水庫,由溢洪道流經隆昌、擺扒、納壩寨溪,流經回龍鄉長江村殺垮(此段又名殺垮溪)至老木灣以東與北支相匯。東流經回龍、周家橋,至河口寨北側注入馬尾河段。幹流全長12.05公里,流域面積5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立方米/秒,天
然落差154米,每公里平均比降12.78米,有分支溪流9條。北支火燒寨長潭有落差50餘米的瀑布,南支擺扒水跳岩有落差80餘米的瀑布。火燒寨至花橋河段穿行山谷,沖刷兩岸,水土流失,花橋以下4公里的兩岸均為稻田,洪水期上游帶來大量泥沙常淤塞成災。
下壩河,發源於縣境東北碧波鄉分嶺坳南側,分兩支往東南方向,流至償班村核桃壩相匯,經瓮港村梭沙、芭茅沖,往東南穿過德新村田壩至下司響水腳入馬尾河段。河長16.3公里,流域面積3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6立方米/秒,天然落差75米,但水量小,開發利用潛力不大。
三道河,流經縣境西部的樂埠鄉,又稱樂埠河,有三源。一源來自壩芒鄉新土洞。二源來自五里班尖尖坡南麓,兩溪南流,匯于樂埠村司頭東北側。三源來自平寨村椅子形大山東南麓,經壩頭、平寨田壩,往東穿過鐵路涵洞,在樂埠村西善民橋下與北來兩溪匯合,向東南經河底下注入都勻市境劍江上游。縣內河長7.61公里,流域面積24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29立方米/秒,天然落差89.8米,每公里平均比降11.8米。此河水源全靠雨水,流量小,春季枯水時河道常乾涸。
白河,又名翁牛白河。主要源頭出自壩芒鄉大開田村牛丫山腰的溶洞湧泉,另一源來自樂埠鄉平寨村的楊家山紅塘溝,兩溪在翁牛村白河寨西部匯合,經翁牛至新寨、流往都勻市匯入劍江上游。縣內河長6.49公里,流域面積2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35萬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87米,每公里平均比降28.8米。此河坑流穿行山谷,河床窄,水勢湍急,落差大,水量小,只宜於興建高水頭的微型電站。
凱里市境
有中等河流一、二級支流11條,其中:情郎河,河長9公里,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27秒立方米,落差17米;里禾河,長13公里,流域面積4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72秒立方米,落差150米;董公河,長18公里,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14秒立方米,落差70米;黃金河,長12公里,流域面積3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53秒立方米,落差270米;鴨塘河,長30公里,流域面積17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秒立方米,落差80米;洗馬河,長11.8公里,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66秒立方米,落差25.8米;南山河,長19公里,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64秒立方米,落差420米;平茶河,長10公里,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31秒立方米,落差200米;桐木河,長8.5公里,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36秒立方米,落差205米;翁色河,長10公里,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31秒立方米,落差200米;水寨河,長15公里,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62秒立方米,落差169米。
重安江,舊稱狗窩河,上游稱魚梁江。主支發源於麻江縣壩芒鄉水頭村和瓮河村。流經樂坪、響水後注人福泉縣,折東經黃絲、安谷,至大田鄉西部邊界人凱里境,再沿福泉與凱里、凱里與黃平三縣市邊界向東北轉正東過重安、灣水至旁海岔河匯入清水江,合流後經旁海的兩河向東北流人台江縣。過境河段長56公里,流域面積4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7秒立方米,天然落差117米,平均每公里比降2.1米。有中等河流一、二級支流5條,其中:翁亞河,長14公里,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61秒立方米,落差246米;岩莊河,長6公里,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45秒立方米,落差190米;萬潮河,長23.7公里,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53秒立方米,落差234米;白水河,長26公里,流域面積24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5秒立方米,落差320米;加樂河,長26公里,流域面積147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92秒立方米,落差34米。

航道航運

航道

20世紀50年代清水江上游,即劍江到麻江下司均能通行載重1至2噸木船,後因水土流失嚴重,河床變淺,逐級攔壩,致使斷航。1984年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共投資300多萬元,先後在市區段(洛邦河口至龍潭口)河道上建成了東(左)西(右)兩岸排污溝各1.5公里,小河口攔河滾水壩(壩下有步墩)1座和西山、文峰自動翻板壩各1座及水上體育活動中心,使河道形態及水利特性發生了較大變化,由於河床斷面縮小,河道水流受阻,造成水位增高,遇較大洪水市區將受到一定的威脅。
清水江航道清水江系長江流域沅江上游,自西南部麻江縣流入,貫穿中部至東北出境,過境46公里,最寬處50米,最窄處20米,最深處10米,最淺處2米,可通行5噸以下木船。從凱里逆江而上可達都勻,全程103公里,境內13公里。1965年於三江村境河段築壩後,至都勻航道中斷。從凱里順水而下可達湖南洪江,全程388公里,境內33公里。
重安江航道重安江系清水江的主要支流,由福泉縣自北流入,至灣水魚良河口注入清水江,過境31公里,最寬處50米,最窄處10米,最深處8米,最淺處2米,可通行2噸以下木船。自重安順水而下,經境內灣水、旁海達湖南洪江,全程391公里。1972年於平良鄉都蘭村境河段築壩,上游航道中斷。

渡口

都勻境內民間河流渡口歷史悠久,解放前,沿清水江流域有石門壩、雞賈、甲烏等8處渡口,解放後一度發展到25處渡口,後因建橋和無船等原因有部分渡口停渡。1990年實有渡口16處,主要有:雞賈渡口,河面寬80餘米,在城東30公里,建於清嘉慶年間;甲沙渡口,河面寬60餘米,在雞賈渡口上游1.5公里,建於清光緒年間;羊卡渡口,河面寬70米,位城東25公里,今羊列鄉羊卡村,又稱炕土渡口,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甲烏渡口,河面寬80餘米,位城東35公里,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羊安渡口,河面寬70米,位馬寨鄉境,又稱流東渡口。
龍頭河渡,位於凱里城西清水江河段龍頭河,距市中心2.5公里,右岸有天然碼頭。自明、清起,該渡口即為清平至凱里要渡,凱里所產之鉛、農副土特產品及所需工業品均經此輸出和輸入。解放後,1953至1956年,該渡口可載運汽車橫渡,同時為爐山縣糧、油水運湖南的始發地;60年代是凱里紙廠原料運輸的總匯渡,年吞吐量0.8萬噸。70年代渡口移至下游灣溪,1973年建50噸級碼頭1個,長25米,有斜坡纜車道和兩側階梯道,年吞吐量增至1.3萬噸。由於公路、鐵路運輸迅速發展,水運貨源銳減,80年代渡口碼頭閒置。
旁海渡,位於旁海鎮駐地河岸,設有上、中、下階梯式碼頭,歷為湖南洪江等地至重安、凱里、下司的重要中繼碼頭,同時又是凱里(爐山)、黃平、台江、施秉等縣(市)邊境村民及商戶的過往要渡。解放後,50年代該渡口以輸運糧食、桐油往湖南為主,1959年吞吐量為0.63萬噸;60年代是凱里紙廠原料轉運渡,年轉運蓑草0.4至0.6萬噸。公路、鐵路運輸取代水運後,逐漸淪為民用渡口。1985年,省交通廳運輸處撥給一艘機動過渡船給
旁海渡使用,因水位較淺,無停靠碼頭,遂調往裡禾水庫。1990年,旁海大橋通車,乘渡人銳減,但每逢旁海場期,在該渡口停靠船舶仍達近百隻,主要為來自上、下游的民用船。

水利工程

橋樑

百子橋,位於市區劍江河上,原為黔桂公路大型橋樑。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建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後,多次與族人維修之。民國33年(1944年)12月,日軍攻占獨山後,國民黨軍將橋炸掉兩孔。後由地方修復。該橋系青石結構,7孔拱橋,長140米,橋面寬8米,高11.5米。1958年在橋兩邊原橋基上建木析人行道,2x2.2米,後改扶手欄桿。
都勻大橋,建於1978年。結構系鋼筋混凝土析架拱橋,上部由6片斜拉桿式析架拱片,加微彎板面組成,兩邊設懸臂微彎板組成。橋長130米,3孔淨跨40米,淨寬10米,人行道2X2米,載重汽車15-80噸。貴州省交通廳鑑定“該橋是迄今(1978年)國內大中型橋樑中斜度最大的析架拱橋,結構新穎、造型美觀。”採用45‘大斜度二鉸析架拱橋,不僅有效地減輕上部結構自重,改善橋墩台基礎及上部結構受力情況,同時也符合橋下水流條件和城市橋樑美化要求,在國內為首次設計和施工大斜度的大橋。
壩固大橋,建於1982年8月,1984年10月竣工通車。橋總長141米,兩端新建公路300米,1孔淨跨90米,寬7米,人行道2X1米,橋高37米,載重汽車15--80噸,系市境較大的、箱形空腹距水面較高的鋼筋混凝土拱橋。

防洪工程

劍江河堤
劍江河段自北面陸家寨起至南面陳家莊止,河道曲長19公里。1955年修建西山大橋至百子橋左岸河堤,堤長350米,高約3米。1956至1957年修建自百子橋至黔南州人民法院的左岸河堤,堤長680米,高約3米。1984年市政公用事業局修建左岸排污水溝時,對河堤進行了翻修重建,並向南北兩端作了延長。北端延至市第三中學,南端延至龍潭賓館。全長1725米,堤高約4米,最高為龍潭口段,約10米,水上體育中心左岸一帶為最低處,堤高3米左右。截至1985年,按單邊長度計算,劍江兩岸共建成河堤16.46公里(左岸8.275公里,右岸8.185公里),占劍江段河道雙邊總長的43.3%。其中,市區段從自來水公司起到薛家堡止,5公里長的河道,按單邊計算,兩岸共建成河堤總長6.53公里(左岸3.245公里,右岸3.285公里),占市區段河道雙邊總長的65.3%。
綠茵橋防洪水庫
綠茵橋防洪水庫位於市區西郊,地處迎恩區甘塘鎮和沙包堡鎮的接壤地帶,在甘塘鎮光明村境內。工程建在馬尾河上游右岸支流邦水河上。壩址以上河流長17公里,積雨面積60.7公里。壩址處歷年最枯流量0.18立方米通少,多年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年均來水量4917萬立方米。該工程於1958年6月動工,由黔南州農田水利局邊設計邊組織勞力施工,1962年4月建成。
綠茵橋水庫有土壩1座,高37米;總庫容1485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460萬立方米,死庫容2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1460立方米;泄洪隧洞1座,長250米;管理用房、宿舍共1208平方米,普通養魚池4.8畝,流水養魚池21口共1.3畝。樞紐工程由大壩、放水設施、泄洪隧洞、溢洪道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