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松竹人物圖香爐是1969年在成都外東勝利鄉明墓出土的一款明代瓷器,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文物鑑賞,相關資料,
基本信息
【名稱】:明代青花松竹人物圖香爐
【尺寸】:高11.3厘米,口徑18.2厘米,腹圍13.7厘米
【文物出土】:1969年在成都外東勝利鄉明墓出土的
文物鑑賞
明代青花松竹人物圖香爐,該器物爐桶形廣口,口沿下繪青花回紋,腹部繪松竹人物圖,筆法簡潔粗獷,青花色澤藍中泛灰青,釉水潤澤,是一件明代正德時期製品,出自景德鎮窯,是那個時代工藝的典型代表。主人在香爐前虔誠跪拜,二侍從其後,另一隨從正在進香,人物神態各一。松竹和人物結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立體感非常強,整個畫面因此而生動自然,清新脫俗,呈現出熱情、奔放的人文情懷。無論是松竹,還是人物,所有構圖,均採用線條繪製,這些線條遒勁有力,讓人驚嘆不已。爐內胎施的是青白釉,釉肥色正。三隻獸頭足極其飽滿。此爐修胎精緻平整,接口完全被釉料所覆蓋,讓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這件香爐應該是大戶人家祭祀用的禮器,為一件明代中期的精美之作。
相關資料
青花瓷,又稱“藍花”、“白釉青花”或“釉下藍”等,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後施以透明釉,再經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點是:瓷質細白、釉下藍色彩繪、幽青可愛、圖案潔淨素雅、裝飾雅俗共賞。由於是釉下彩,因此色彩永不褪脫。清代龔鉽曾在《景德鎮陶歌》中這樣描述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中國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廣泛而又差別頗大、造型各異的就屬香爐了。在一般人觀念中,香爐似乎是點燃線香的器具,於是說到香爐的樣式,大多數人腦子裡總會出現宋代哥窯或龍泉窯的雙耳爐,再就是明代的銅質宣德爐及其仿製品了。其實,香爐的種類和用途遠不止於此,其歷史淵源也起碼在兩千年以上了。明代的瓷爐,大多數以青花瓷香爐為主。香爐,為燒香之器具,其用途最初可能是焚香熏衣、辟邪去味。《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載:“尚書郎、女侍史二人潔衣服,執香爐燒熏。”香爐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質料也有銅、鐵、錫、石、陶瓷之別,以示身價有異;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別不同。香爐種類繁多,不同形狀的香爐,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燒不同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