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

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

《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是萬明等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11月。

萬曆會計錄》是現存的中國古代唯一一部國家財政總冊,系張居正改革期間根據全國各地財政報告文冊匯總編纂而成。全書百餘萬字,提供了明代財政收支的種類、數目及其沿革狀況。該書在對《萬曆會計錄》系統整理和創新性發掘基礎上,就其性質及其所反映明代財政體系的基本特徵、變革趨向進行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
  • 作者:萬明等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4018千字
  • 首版時間:2015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分整理篇、統計篇與研究篇,三篇層層推進。整理篇對《萬曆會計錄》中所有數據以現代統計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統計篇對整理篇中的表格及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通過比較和歸類,編制134個統計表格。在前兩篇基礎上,研究篇以統一的白銀作為計量單位,將《萬曆會計錄》中所有的收支數據折算成白銀,以表格形式對當時全國的財政規模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白銀貨幣在明代財政中的貨幣化比例。

作品目錄

第一篇 《萬曆會計錄》整理篇
第二篇 《萬曆會計錄》統計篇
第三篇 《萬曆會計錄》研究篇
整理凡例
說明
進呈題本、奏本與聖旨
第一章 全國田土、人戶、人口統計
第二章 全國各項錢糧歲額統計
第三章 全國各省府州縣田賦統計
第四章 價格分類匯總
第五章 內府與各宮莊田子粒
第六章 邊鎮原額、見額糧餉
第七章 各府庫監局與光祿寺收入
第八章 漕糧
第九章 倉場、馬房
第十章 俸祿歲支
第十一章 屯田
第十二章 鹽鈔
第十三章 積穀
說明
第一章 十五省直田賦折銀
第二章 十五省直分府田賦折銀
第三章 十五省直分縣田賦折銀(上)
第四章 十五省直分縣田賦折銀(中)
第五章 十五省直分縣田賦折銀(下)
第六章 邊鎮糧餉貨幣化統計
第七章 全國各省田賦貨幣化統計
第八章 田賦結構及貨幣化分析
第九章 全國財政結構及其貨幣化統計分析
第十章 統計圖

作品思想

明代,白銀從民間自下而上崛起到逐漸成為社會流通領域主幣,再到獲得國家實際認可,最後進入銀本位制階段並全面滲透到國家財政結構,這一過程不僅是財政結構的變革和財政體系的轉型,而且為人們提供了“理解明代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新線索”。全書沿著財政體系的脈絡,解讀明代社會變遷和國家轉型,認為晚明以貨幣為本位財政體系的確立,不僅是現代田賦制度的開端,也是現代貨幣財政的開端,而其更為重大的意義則在於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作者將其歸納為六方面的轉型:中國貨幣體系從賤金屬銅錢轉向貴金屬白銀本位制,即自由銀制轉型;中國財政體系從實物財政向貨幣財政轉型;中國傳統經濟向貨幣經濟轉型;國家治理的轉型;中國社會從傳統向近代的轉型;中國從古代賦役國家向近代賦稅國家的轉型。不僅如此,白銀貨幣化還導致外銀大量流入,進而使其成為世界貨幣,中國由此與世界連線互動,主動參與了全球化的進程。由此亦可發現,白銀貨幣化所促發的變革是時代巨變,無論從深刻性、徹底性還是持續性(白銀作為完全形態的貨幣長達500餘年,至1935年後才廢棄)上,都絕非唐宋或宋元變革所能相提並論。
通過對白銀貨幣化進程的研究,作者為晚明中國歷史進程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模式:市場萌發→明代白銀貨幣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賦役→財政改革→財政體制轉型→國家治理機制轉型→中國從古代賦役國家向近代賦稅國家的轉型。這一解釋模式不僅是學術觀點的創新,也是研究範式的突破。
該書還對張居正改革進行重新詮釋。《萬曆會計錄》是“張居正改革的產物,是張居正改革的歷史見證”,也是“反映改革情況最可靠、最詳備的文獻資料”。該書以《萬曆會計錄》所反映的白銀貨幣化問題,作為重新認識張居正改革的切入點,認為張居正在白銀貨幣化已占據主導地位情況下,在此前一個半世紀改革量的積累達到臨界點時開啟全面改革。而改革的關鍵就是編纂《萬曆會計錄》,清丈全國土地,從而推進國家財政全面貨幣化,為白銀貨幣成為財政主體奠定基礎,促成現代貨幣財政的開端。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8年12月28日,該書獲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
2015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6595-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