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明代中國與世界》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明。
基本介紹
- 書名:絲綢之路上的明代中國與世界
- 作者:萬明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3月1日
- 頁數:89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0391603
《絲綢之路上的明代中國與世界》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明。
《絲綢之路上的明代中國與世界》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明。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部從中外關係史角度以整體—全球雙重視野和國家—社會雙重主線思考論證的明代絲綢之路史,嘗試再現14世紀末—17世紀中...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明朝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
《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是明代中後期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圖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現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特別是對於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
第三節 開闢外交興盛局面的明朝使團 第五章 絲綢之路與世俗文化交流 第一節 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四大發明”第二節 中華文藝體育活動流行域外 第三節 域外文明影響中國 第六章 絲綢之路與宗教文化交流 第一節 佛教的傳入與中國化 第二節 西方宗教在華傳播及其影響 第三節 中國宗教文化東傳及其影響 第七章 ...
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派出遠洋船隊駛往印度洋,開闢了南海—印度洋航線,標誌著海上絲路的出現,以此為通道的貿易活動至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達到頂峰。海上絲路通常分為東西兩條,東向航線又稱為“東海絲路”,是指自中國東北部沿海,經渤海或黃海、或東海到達朝鮮,再渡朝鮮海峽,最終抵達日本的貿易航線;西向航線又稱...
《明代《絲路山水地圖》的新發現》是蘭臺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噝 內容簡介 作者出版本書,主要是研究明代宮廷〈絲路山水地圖〉,復原圖上從嘉峪關到土耳其、阿拉伯的路線,提出是明朝正統年間繪製的絲路山水地圖。當此之時是中亞在帖木兒帝國沙哈魯統治的和平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商人來華,產生此圖。又提出〈西域...
在古道上進行的貿易逐漸頻繁起來,南詔的河賧(今大理附近)成為重要的交易市場之一 ,當時印緬輸入中國的商品主要有氈、繒布、真珠 、海貝 、琥珀等,而從中國輸出的有絲綢、緞匹、金銀等;元代開滇數百年間,緬北的珠寶、玉器、瑪瑙、琥珀成為內地商人爭購的商品,因此古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便是玉石;明代中國通過...
這裡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聞名遐邇的鳥島,循化孟達植物自然保護區,藏傳佛教森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明代宮殿式建築的瞿曇寺,也有世界上堪稱一絕的柴達木盆地由鹽鋪就的公路。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與甘、陝兩省相鄰,在這一地區發現的絲綢之路的遺蹟主要在固原附近,包括戰國秦長城、須彌山石窟、掃...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建築格局 大明宮遺址位於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北,京師長安城外,西安市太華南...
尤其是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私人海上貿易也得到發展。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引發了西方世界一窺東方文明的大航海時代的熱潮。明代鄭和遠航的成功,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
第三,聚集海外新發現的明代航海地圖。2008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的鮑德林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發現了一幅明代彩繪航海圖,它對於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地圖學史、海洋史、中外關係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這幅地圖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受到了公眾的熱切關注,但至今為止,國內外深入研究這幅地圖的...
《絲綢之路上的世界遺產(中國段)》是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嵐嘉 內容簡介 該書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項目。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代絲綢之路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因其東邊銜接著亞太經濟圈,西邊聯繫著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廣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
本書為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中華文明傳播史研究叢刊”甲編第一種,以漢唐之間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的西傳為主要研究主題,在同題工作坊研討會發表論文的基礎上,經過修訂,彙輯成書。內容大致分三個方面:一是從考古的角度來研究絲路沿線出土文物和文獻中有關中華文化西傳的內涵,其中包括最新的中亞烏茲別克斯坦...
本書主要對絲綢之路上的 古代東西方世界的物質文化交流做了闡述,主要包括 絲綢及棉毛織物、戰車與西域馬、金銀製品與貨幣、 寶石與玻璃器物、造紙與印刷術、異域食物、飲酒與 吃茶、異域樂器、建築與家具等。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纖羅霧毅垂羽衣——絲綢及棉毛織物 中國絲綢 蠶種西傳的背後 今著氈裘學胡語 ...
嘉峪關防線處在16世紀世界前後兩大帝國的分界線上,處在影響歐亞大陸經濟商貿的絲綢之路的要衝上。嘉峪關防線對明朝、蒙古國、西域的歷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嘉峪關防線是人類文明的拐點。文物保護 1984年,相關部門對嘉峪關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保護和維修。1986—1989年,國家、省、市累計投資近1000萬元,先後重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