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西陵

昌西陵

昌西陵是清仁宗嘉慶皇帝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始建於1851年(鹹豐元年),建成於1853年(鹹豐三年)。昌西陵與慕陵體制相似,於方台上直接建圓墳,沒有方城、明樓,建築規制雖簡陋,卻有其特殊之處:一是隆恩殿藻井彩繪為丹鳳展翅,獨自翱翔,其他後陵則為3朵蓮花襯以18個金點的水浪花紋;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門之間有玉帶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中間一座有欄板,左右兩座各為無欄平板橋;三是三座門前圍牆為方形,三座門後北牆為圓弧形,切入三座門的直牆上。圓形寶頂毫立於北弧牆前,祭台立於三座門的中門內,而弧形圍牆產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聲現象,是中國陵寢建築中的孤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西陵
  • 始建時間:1851年
  • 竣工時間:1853年
  • 墓主:仁宗嘉慶皇帝的孝和睿皇后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墓主人,墓主淵源,藝術遺產,

發展歷史

昌陵往西三華里有昌西陵,這裡葬著嘉慶的孝和睿皇后。昌西陵始建於1851年(鹹豐元年),建成於1853年(鹹豐三年),共耗白銀四十四萬八千多兩。該陵與其他後陵相比,規模較小,無方城、明樓月牙城。除具有清代後陵種種建築規制外,還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一是隆恩殿內藻井彩畫為丹鳳展翅,獨自翱翔;其他後陵則為三朵蓮花襯以十八金點的水浪花紋。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門之間有御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中間一座有欄板,左右兩座各為無欄平板橋。三是三座門前;圍牆為方形,三座門後北牆為圓弧形,切入三座門的直牆上。圓形寶頂矗立於北弧牆前,祭台立於三座門的中門內。寶頂神道正中嵌有回音石,遊人至此發出聲響,地下可將聲響擴大數十倍傳出來。弧牆兩側為回音壁,人於東側細語發聲,立於西側的人以耳貼牆,可聽到東側人的聲音如同打電話般地傳來。這種被人稱為地回聲與回音壁的現象,甚為奇特。
昌西陵
昌西陵始建於鹹豐元年(1851年),建成於鹹豐二年,共耗白銀448000餘兩。一是隆恩殿藻井彩畫為丹風展翅;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山之間有御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三是三座門前圍牆為方形;四是寶頂前神道正中嵌有回音石,遊人至此發出聲響,地下可將聲音擴大數十倍發出來。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嘉慶元年(1796年)封為貴妃,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薨逝,百日之後,太上皇封鈕祜祿氏為皇貴妃,居中宮,敕旨曰:“皇帝自受命以來,晨昏仰體,朕意承歡,孝淑皇后亦克已孝敬,朕心深為欣悅。不幸皇后薨逝,朕甚悼焉。今已逾百日,不但皇帝中宮不可久曠,即晨侍善乏人,朕心亦頗不愉。但皇后薨逝甫經百日,雖不便即舉行婚繼立皇后典禮,自應先行冊皇帝之皇貴妃。今貴妃鈕祜祿氏,系朕從前選擇,賜皇帝為側福晉者。觀其人品,亦甚端謹莊重,且能率下。即將貴妃鈕祜祿氏冊封為皇帝之皇貴妃,俾正內則上以考養朕躬,做皇帝以上福履襄成內治。俟27個月後,除再舉行冊立皇后典禮外,所有封皇貴妃典禮者諸衙門照例辦理。”秉乘太上皇旨意,首先於孝淑皇后百日後,舉行了冊封鈕祜祿氏皇貴妃的典禮。27個月後,即到了嘉慶四年(1799年),本應如期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因太上皇崩逝,故而冊封皇后典禮拖至三年釋服後,即嘉慶六年才得以舉行。從此,其父恭阿拉也由承恩公晉封為一等侯。鈕祜祿氏生有皇子二,皇女一;為皇三子綿愷,即和碩惇恪親王;皇四子綿忻,即和碩端懷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崩。道光帝登基後,尊鈕祜祿氏為皇太后,號為“恭慈”。後又屢加徽號
昌西陵

主要景點

回音壁
在我國現存的古建築群中,有兩處古建築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處是北京天壇,另一處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昌西陵建於1851年——1853年(鹹豐二年),是清朝入關後第五代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嘉慶)的一個皇后——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顒琰即位前,她是顒琰的側福晉,顒琰當了皇帝以後,封其為貴妃。嘉慶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薨逝,百日之後,太上皇乾隆帝敕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居中宮,並舉行了冊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的典禮。嘉慶六年,加封鈕鈷祿氏為皇后,其父恭阿拉也由承思公晉封為一等侯。嘉慶二十五年七月,顒琰崩於承德熱河行宮,旻寧道光)繼位,將孝和尊封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薨逝,終年74歲。當時,道光帝春秋已高且有病,仍二十七日釋縞素
昌西陵昌西陵

墓主人

鹹豐元年(1851年)為孝和興建昌西陵,竣工後葬於地宮奉安。諡號全稱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天熙聖睿皇后”,這位皇后曾生育兩兒一女。昌西陵既不象孝聖憲皇后(乾隆生母)的泰東陵那樣宏偉富麗,也不如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那樣豪華奢侈,它近似於道光皇帝的慕陵那種典雅風格。
昌西陵昌西陵
隆恩門以內的建築,從前到後,一座高於一座,陵寢圍牆前方後圓,表示“天圓地方”。在寶頂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塊石板是塊回音石,站在上面說話,無論聲音大小,都可以聽到宏亮的回音。環繞寶頂的羅鍋牆,是回音壁,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兩端,面壁低聲細語,聲音象打電話一樣清晰,令人讚嘆叫絕。昌西陵回音石與回音壁的構成,是清代建築學家把聲學原理用於陵寢建築的新創造。羅鍋牆為半圓形,聲波的波長小於圍牆半徑,聲波以柬狀沿牆面連續反射前進,站於圍牆兩端的人便能聽到對方的聲音。 昌西陵是嘉慶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建於1851年至1853年。雖不豪華,卻有獨特之處:環繞寶頂的羅鍋牆是回音壁,如果兩個人分站東西兩端,面壁輕聲細語,聲音會非常清晰。這是中國陵墓中的孤品。 除了回音壁,還有回音石。在寶頂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塊石板是塊“回音石”(即圖中被鐵欄桿圍住的那塊),站在上面說話,無論聲音大小,都可以聽到洪亮的回音。嘉慶皇帝共有後、妃、嬪、常在、答應共14人,分別埋葬在清西陵內的昌陵、昌西陵和昌妃園寢。

墓主淵源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冊封喜塔臘氏為皇十五子永琰之嫡福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生錦寧(即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後又生二女,其一早亡,其二為莊靜固倫公主,下嫁給了土默特貝子尼馬達拉。乾隆六十年十二月,永琰被立為皇太子才三個月,乾隆帝降旨封其嫡福晉喜塔臘氏為皇后:“明年元旦歸正後,朕為太上皇帝,嗣子為皇帝,其嫡福晉應立為皇后。我朝家法官壺肅法從不干預外事,來歲舉行皇后冊封典禮,不特恩詔,不必頒發。即王公大臣及外省督撫等,亦毋庸因立皇后,於朕前及嗣皇帝皇后前呈進慶賀表箋。且皇后壽節暨元旦、冬至,與外遷無涉,嗣後俱當永行停止賀箋,並以為例。”遵照乾隆帝旨意,嘉慶元年正月,喜塔臘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與此同時,其父、母、兄及全家人都得到了皇恩封賞。但喜塔臘氏只當了一年零一個月的皇后,於嘉慶二年二月便因病去逝了。根據太上皇乾隆敕諭,冊謚為“孝淑皇后”,一切葬儀照皇后例奉行。因當時昌陵尚未修好,故而孝淑皇后梓宮先放在靜安莊暫安殿,直到嘉慶元年(1803年)十月才奉移到竣工告成的昌陵。孝淑皇后梓宮從靜安莊奉移時,嘉慶帝頗為憂愁感傷,親臨奠酒,目送喪葬儀仗遠去。當即吟詩一首,抒發對孝淑皇后的懷念之情:“永別芳形已七年,太平擇地卜新阡。考恩垂澤沐深厚,後往流微感淑賢。濯淚徒傾三爵酒,傷心早廢二南篇。臨風追悼增哀思,廿載相依百世牽。”為了進一步表達對孝淑皇后的恩愛思念之情,梓宮安放地宮後,嘉慶又把自己悼念皇后的詩文匯集起來,印製成冊,稱作《嘉慶御製詩集》。孝淑皇后為道光帝的生身母,所以道光帝登基後,便到昌陵祭祀先慈,倍加孝敬。並於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為孝淑皇后奉行了升太廟禮,尊謚為“孝淑端和仁慶慈懿光天佑聖睿皇后。”道光帝死後,嗣皇帝鹹豐繼位,再給其祖母孝淑皇后諡號上增添“昭肅”二字。至此,孝淑皇后的諡號達19個字。昌陵往西三華里有昌西陵,這裡葬著嘉慶的孝和睿皇后
昌西陵昌西陵

藝術遺產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恭慈皇太后薨逝,終年74歲。其廟號諡號全稱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后”,共19個字。在昌陵西南,位於昌陵與昌西陵之間,建有昌陵妃園寢,其規模要比泰陵妃園寢小些。在這裡葬有嘉慶帝的和裕皇貴妃劉佳氏、華妃侯佳氏、恕妃完顏氏莊妃王佳氏、如妃鈕祜祿氏淳嬪董佳氏、倍嬪劉佳氏、簡嬪關佳氏、遜嬪沈佳氏、恩貴人烏雅氏、榮貴人梁氏、常在蘇完尼爾佳氏等12人。
昌西陵昌西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