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禪鄉

昌禪鄉

昌禪鄉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轄鄉,位於縣政府駐地以南15公里。鄉境地處山區,林茂蟬多,夏天蟬聲充耳,故名“唱蟬”,諧音“昌禪”。鄉因而得名。鄉政府駐興昌村。 轄6個行政村,當地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立周氏墓碑記為“唱蟬”。後雅為“昌禪”。“唱蟬”“昌蟬”均為閩語方言諧音。民國《平陽縣誌》作“昌禪”。清屬三十一都。

民國年間建鄉。1953年10月屬礬山區。1956年3月撤銷新垟鄉,併入昌禪鄉。1958年公社化時,稱礬山公社昌禪管理區。1961年改稱昌禪公社,屬礬山區。1984年稱昌禪鄉,隸屬礬山區。1992年5月撤區,仍稱昌禪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禪鄉
  • 隸屬: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
  • 地理位置:縣政府駐地以南15公里
  • 總人口:2808
人口數據,經濟發展,2003年經濟數據,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科技扶貧,2006年經濟數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民政工作,黨建工作,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1483

1325
家庭戶戶數
91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728
家庭戶男
1451
家庭戶女
1277
0-14歲(總)
685
0-14歲男
358
0-14歲女
327
15-64歲(總)
1705
15-64歲男
899
15-64歲女
806
65歲及以上(總)
418
65歲及以上男
226
65歲及以上女
19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671

經濟發展

2003年經濟數據

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7億元,財政總收入435.21萬元,2003年底,全鎮存款額達3550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達2019元。

農業經濟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溪光村波爾山羊基地,擁有第一代雜交良種羊300多頭,並帶動了礬山、昌禪、鳳陽等地山羊品種的改良,2003年安排第一代良種羊100頭,落實農戶50戶,每戶2頭,無償提供貧困農戶飼養。北山村200多畝馬蹄筍基地發展勢頭良好;通過與農業科研院所聯繫,初步計畫在溪光村嫁接楊梅300畝、7500株,改良楊梅品種;組織人員到橋墩、樂清等地考察,引進早熟梨,計畫在北山村、洋豐村開發200畝、15000株;2003年全鎮共發展羊500多頭,肉豬2000多頭,肉牛52頭、雞鴨36000多羽、鴿6000多羽、魚塘養魚50000多條。
蒼南縣昌禪鄉蒼南縣昌禪鄉

工業經濟

錫箔來料加工業有了新發展,2003年全鎮共有200多戶從事來料加工,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產品經泉州、石獅銷往東南亞各地,逐步成為該鎮工業的支柱產業。積極引導勞務輸出,利用100多家企業主在外承包工地的優勢,鎮政府專門設立了勞務輸出服務站,為山區勞務輸出提供方便,全年勞務輸出達7000多人。

科技扶貧

深入山區進行扶貧調查,建立1665戶貧困戶檔案。抓好科技培訓,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有針對性地對種養基地、示範戶進行培訓,編寫技術資料,分發到各示範戶,努力提高他們種養殖技術水平。共舉辦山羊、本土雞、楊梅等為內容培訓班4期,參訓人數達200多人。

2006年經濟數據

2006年,昌禪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95元,較2001年分別增長67%和80%。加快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推動了產業最佳化升級,富民攻堅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特色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良種山羊、獺兔、楊梅、中藥材、本土雞等農牧業產業基地得到進一步加強,形成了以遍及全鄉各村的種養殖基地為中心的農牧業產業帶。2002-2006年共投放扶貧獎金3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06年,昌禪鄉積極引導農民確立創新意識,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全面實施“139富民攻堅”計畫、創建了楊梅、冬棗、獺兔、山羊、中藥材、本土雞等種養殖基地。效益農業實現了有特色、成氣候、產業化,走上了一條面向市場的開放式的扶貧之路。下山異地脫貧成效顯著,昌禪鄉按照“能下則下、脫貧安家”的工作思路,先後創建了興昌村異地脫貧點和南宋鎮中心區異地脫貧點,並在金鄉鎮實施了置換脫貧,共安置下山異地脫貧戶180戶810人;同時加強異地脫貧點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異地脫貧點的民眾住得安、住得穩。

基礎設施

2003年,投入100多萬元,建設聯通網路基站,消滅了外片3個行政村通訊盲點;在省掛鈎單位杭州海關的幫扶下,投入70萬元改建昌禪至南宋(昌禪段)2.725公里公路;投入資金40多萬元,建成宋陽大橋,打通了南宋至昌禪省級貧困鄉通道;縣政府立項礬昌公路砂改油改造建設工程完成測量工作,總投資200多萬元,2004年動工。
投資20萬元從3公里外引進山澗水,為中心村及周邊2000多人提供了潔淨飲用水;拆除露天糞坑14座,並投資5萬多元興建沖水式公廁一座;共投入10多萬元進行水毀工程建設及溪床整治;開展中心村環境整治活動,已啟動中心村垃圾整治和美化工程;改善山區孩子受教育環境,多方爭取資金30多萬元,建立了學校電腦室和多媒體室,讓孩子接受信息化教學。
2006年,昌禪鄉堅持聚內和引外並舉聯動,科學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可持續發展的軟硬體環境。交通基礎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通鄉公路和康莊工程全面啟動,全鄉交通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2006年全鄉完成昌禪至南宋、三條溪至南宋、昌禪至興昌三條共9.6公里長的康莊公路,投入資金223萬元,超前完成了雙百目標。通鄉公路完成了昌禪至礬山公路砂改油工程,投入資金280萬元。

社會事業

注重教育事業的投入和教育負債的清理,投資20多萬元建設南宋國小穿透式圍牆、傳達室、100m階梯,投入5萬多元,建成中國小多媒體教室,這些軟、硬體設施的改善,極大的促進該鎮教育事業的發展。抓計生、文化、衛生工作,該鎮落實計生責任制,建立健全了計生獎罰措施,強化計生宣傳,嚴抓一年二次孕檢工作,全年二次環孕檢率均達98%以上,以引產、女兒戶結紮為突破口,狠抓四項節育手術,加大處罰力度,嚴格控制計畫外生育,深入開展《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的宣傳和計生示範村創建活動,把計生工作推進更深層次的發展。
鎮政府出資32萬元購買南宋衛生院,投入資金,清理小礬窯取締後留下的礬渣、礦渣;加大技改力度,對全鎮垃圾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用於五保集中供養,同時又投入6萬元經費進行維修。2003年元月15日遷移至新院。為使整個院房整齊、亮麗,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鎮政府又投入12.79萬元對院房進行全面裝修,院內設有活動室、醫務室、棋牌室、閱覽室、衛生間,設施齊全,入院老人從原來的13人增加到2003年的51人(其中孤兒2人),入院率在96%,供養金從原來的每月15元增加到2003年的每月100元,使老人有了一個穩定的吃、住環境,安定了老年生活。
2006年,昌禪鄉完善了醫療設施和醫療網路,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防治禽流感、狂犬病等傳染病和維護農民基本健康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計生工作逐步推進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和優質服務,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生態環境

昌禪鄉是吳家園水庫源頭鄉鎮,共有林地51744畝,全鄉森林覆蓋率為92.3%,95%為生態公益林。為保護森林、最佳化生態環境,健全森林資源保護體系,投入5萬元購置護林防火設施,配備護林員、成員滅火隊,建立預防報告和火災撲滅制度。強化森林防火宣傳,增寫森林防火標語70多條,放映電影10場次,維護大型護林牌5座,新增設小型護林牌12塊,印發鄉規民約2000份,召開護村防火專題會義30多次,在中小學生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四次,印發宣傳單1000多份,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戶曉。

民政工作

【扶貧工作】2003年,市廣電局掛垟豐村,落實扶貧資金10萬元,市氣象局無償為種植大戶安裝信息電話22台,縣教育局投入30多萬元,加快中國小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縣其它掛鈎單位均來南宋進行調查研究,落實扶貧項目和資金。鎮政府按照《浙江省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溫州市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要求,組織駐村幹部和村幹部360多人次,開展鎮農戶家庭調查,共調查3566戶、14857人,人均收入在2476元以下的2899戶、10211人,為規劃的編製取得了第一手的詳實資料;鎮府先後召開民眾座談會5次,廣泛徵求民眾意見,使規劃細編、精編,為扶貧工作指明方向。切實做到專款專戶、專管專用,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在南宋村投資7萬元,征地3畝,規劃建設二期脫貧點,使15戶喜遷新居。投入資金5萬多元,對全鎮四個下山異地脫貧點的排污系統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至2003年末 ,全鎮共建成下山異地脫貧點4個,共遷移135戶,478人。
【五保供養】2006年,昌禪鄉撥款3萬元完善敬老院各項設施,使敬老院裡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16位孤寡老人實行五保,其中入院供養6位,院戶掛鈎6位,分散供養4位,五保集中供養率達75%。另外,按照上級民政部門要求,對五保供養標準提高,集中供養每人每月50元,分散供養每人每月30元。另外又將16戶五保戶列入最低生活保障30元/月,春節每人慰問200元。還為敬老院購置電視機一台,全自動洗衣機一台,DVD一台,電風扇六台及其他生活娛樂用品。與此同時,投資1萬多元,為敬老院接入了自來水,大大改善了敬老院生活環境。

黨建工作

2003年,全鄉有8個黨支部,239名黨員,其中正式黨員225名,預備黨員14名,黨建工作緊緊圍繞年初與縣簽訂的基層黨建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要求。深化“民情系列”活動,每周一召開一次民情分析協調會,聽取駐村幹部民情接待、情況匯報並及時解決反映的各類問題。全年接到民眾反映問題250件,召開民情分析協調會36次,現場答覆解決160件,研究解決86件,上報縣民情中間站4件;全年共發出民情接待卡2556份,發放率達96.23%;駐聯村幹部嚴格執行民情日記制度,每星期至少1篇;6個行政村建立了民情接待室,做到了場地、牌子、成員、制度、台帳五落實,並設立了辦事流程、服務內容和監督電話。投資1萬元,按照黨員活動室的五好標準要求,又規範了兩個黨員活動室。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年發展新黨員12名、列為積極分子15名、預備轉正7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