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縣圖書館

昌江黎族自治縣圖書館的前身為昌江縣文化館圖書室,創建於1961年8月,1978年10月圖書館從文化館劃分出來,設立昌江縣圖書館,招小虹同志任首任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江黎族自治縣圖書館
  • 成立時間:1961年8月
  • 分類:圖書館
  • 所屬地區:海南
歷史沿革,歷屆領導,

歷史沿革

1965年,縣文化館從縣城石碌河南岸一間茅草房遷到了石碌河北岸的一座瓦房中,面積100平方米,集多種功能於一體,即文化系統會議室、學習室、農村文藝演出隊(業餘)排練場、宣傳畫、宣傳欄製作室,還兼作圖書閱覽室,其中一間僅有6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作為資料室兼書庫。由於一室多用,開放時間不固定,圖書外借業務始終沒有得到正常的開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圖書室本來就極少的藏書被“清掃”了幾遍,所剩的圖書寥寥無幾。1972年底,書庫里的圖書僅有1000多冊馬、恩、列、斯、毛澤東著作及“文化大革命”的各種檔案,還有二、三百冊符合“文化大革命”精神的文藝書籍。
1978年10月,成立“昌江縣圖書館”。當時初定人員5人,下設采編組、外借組和閱覽組。
1979年7月,為了彌補昌江縣誌資料的空白,館長招小虹在經費緊缺的情況下,利用探親假到廣東省博物館和廣東省圖書館搜尋有關昌江縣的文史資料,發現僅有一部《昌化縣誌》,她決心把這部縣誌抄下來。她每天在廣東省圖書館典藏部里,全神貫注地苦苦奮戰了26天,終於為昌江縣抄回了一部清朝光緒年間重修的《昌化縣誌》(共4卷、約9萬字)。後來,縣政府還專門撥出專款購買了5部複製的《昌化縣誌》。
1980年,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從建館時的5人增加到7人。為了加強管理和服務水平,組織工作人員到外地培訓、學習,提高素質。
1981年,該館被評為自治州文化系統先進單位。
1986年7月,縣圖書館率先實現了“圖書全開架”的管理模式向讀者開放。
1988至1989年被海南省文體廳評為“全省文明圖書館”,1990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991年被海南省文體廳評為“全省圖書館先進單位”等省和國家級榮譽稱號。王桂月館長於1989年也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圖書館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3年6月,動工興建昌江黎族自治縣圖書館新館。1995年1月1日,一座投資250萬元、高6層、總面積2100平方米的縣級公共圖書館落成開放,成為縣城石碌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1997年縣圖書館又以優異的成績被評為“海南省千里文化長廊建設達標單位”。
1998年,採取了一證通用、免費免證閱覽的方式,繼續擴大圖書館的開放程度,改善借閱環境和條件,增加開放時間,把原來每周開放48小時,改為每周56小時,在全省同級館中推出“365天無閉館日”服務的新舉措,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省文體廳的高度評價。1999年,縣圖書館榮幸地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二級(縣級)圖書館”,2000年又被全國知識工程活動領導小組評為“讀者喜愛的圖書館”等榮譽稱號。
2000年9月,昌江縣圖書館利用國家文化部拔給的15萬元專項資金,先後購買了電腦1部,電腦中端機4部,並經過全館人員60個晝夜的艱苦奮戰,將2.5萬冊圖書資料的數據輸入電腦, 2001年3月28日正式向讀者開放。昌江圖書館使用自動化系統管理圖書,提高工作效率,館藏書量從4萬冊增加到8萬冊,吸引了大量的讀者,又大大地提高了圖書的流通率。
2002年,堅持“一切為了讀者”這一服務宗旨,按照“采編、外借、諮詢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不斷更新服務設備,把自動化管理系統ILASS升級到ILASS2.0,實現了采編、典藏、流通、公共查詢等業務和讀者服務全程自動化管理,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館內區域網路。年流通達12.3萬餘人(次),年外借達8.2萬餘冊(次)。
2004年,縣圖書館年購書經費單列從原來的3萬元增至7萬元(含維修電腦費1萬元),使縣圖書館的購書、報刊訂閱和電腦維修等經費得到了保證。2004年7月中旬,採取與縣電信局進行“寬頻1+1”的方式,提高信息化建設。當年10月15日“電子閱覽室”正式向讀者開放,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新的信息資源和更高層次的服務,藉助於網際網路為讀者通向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一個健康、綠色的網路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歷屆領導

館 長:招小虹(1978.10——1984.4)
王桂月(1984.4——1991.8)
張心玲(1993.2——2002.1)
郭玉光(2002.1——至今)
副館長: 張心玲(1987.2——1993.2)
吳淑英(1993.2——至今)
柯秀美(1999.5——2002.1)
郭教科(2002.1——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