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兩優1號

昌兩優1號

昌兩優1號是廣西恆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南寧市恆茂種業科學研究院以昌S為母本,以丙4114為父本選育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

昌兩優1號在中國桂南作晚稻、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山區作中稻、在海拔800米以下及桂中北作一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分別為119天、154.0天、133.8天,每畝有效穗數17.0萬,株高114.3厘米,每穗總粒數152.8粒,結實率87.6%,千粒重25.5克,中感稻瘟病,中感-高感水稻白葉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昌兩優1號
  • 審定編號:桂審稻2018070號
  • 選育單位: 廣西恆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南寧市恆茂種業科學研究院
  • 作物名稱:水稻
  • 親本來源: 昌S×丙4114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昌兩優1號是廣西恆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南寧市恆茂種業科學研究院以溫敏核不育系昌S為母本,以恢復系丙4114為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昌S是南寧市恆茂種業科學研究院於2011年晚季在南寧以深08S為母本,以自育的兩系不育系材料L31020S作父本雜交,經過南寧春秋兩季低溫和人工控制水溫池低溫處理加壓選擇,選出優良性狀單株,並從2013年晚季F5代起對入選的優良株系進行測交篩選,經9代的定向選育,於2015年育成秈型溫敏核不育系。恢復系丙4114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以揚稻6號為母本,以蜀恢527為父本雜交後通過10代自交選育而成的恢復系。
2013年晚季用丙4114與昌S(F5代)目標株系初測,2014年早季進行複測,2014年晚季株行進行產量試驗,2015年進行早稻和晚稻品比試驗,並進行晚稻多點試驗,昌S×丙4114表現農藝性狀好,雜種優勢強,暫定名為昌兩優1號。2018年5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桂審稻2018070號。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在中國桂南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9天,比對照豐田優553長2.9天;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山區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4.0天,與對照深兩優5814相當;在海拔800米以下及桂中北作一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33.8天,比對照深兩優5814短1.0天。株型較緊湊,葉姿中後期上舉,稍內卷呈復瓦狀;葉色青綠,葉鞘綠色,葉耳、柱頭無色,稃尖桿黃色;穀粒黃色,部分短芒,穀粒長9.3毫米,長寬比3.6。每畝有效穗數17.0萬,株高114.3厘米,穗長25.0厘米,每穗總粒數152.8粒,結實率87.6%,千粒重25.5克。
品質特點:糙米率80.8%,整精米率68.6%,堊白度0%,透明度1級,鹼消值7.0級,膠稠度8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5%,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NY/T593-2013)優質二等。
抗性特點:稻瘟病綜合指數2016、2017年分別為3.3、5.5,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水稻白葉枯病5-9級;中感稻瘟病,中感-高感水稻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

2016年參加中國桂南感光晚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0.9千克,比對照豐田優553增產9.74%;2017年續試,平均畝產525.3千克,比豐田優553增產3.8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43.1千克,比豐田優553增產5.06%。2017年生產試驗,桂南晚稻平均畝產513.5千克,比豐田優553增產5.73%,一季中稻平均畝產564.5千克,比對照深兩優5814增產5.02%

適種區域

昌兩優1號適宜在中國桂南稻作區和桂中稻作區適宜種植感光型品種的地區作晚稻種植,其他稻作區根據品種試驗示範生育期選擇適宜的種植季節。

栽培要點

  •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中國桂中北一季中稻5月初播種,桂南晚稻7月15日前播種。該品種穎殼較厚,吸水較慢,休眠期長,浸種時間以24-36小時為宜,催芽過程適當增濕,使出芽整齊。桂中北一季中稻大田用種量15.0千克/畝,桂南晚稻大田用種量18.8千克/畝,秧田播種量不超過180千克/畝,稀播勻播濕潤育秧,或用434孔塑膠軟碟(59.0厘米×33.5厘米×1.8厘米)750盤/畝,均勻播種、壓漿育秧。
加強秧田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培育壯秧。桂中北一季中稻播種後使用農膜低拱架覆蓋,秧苗立針後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秧苗感染綿腐病、惡苗病等。3葉1心後要注意通風煉苗,桂南晚稻播種時間處於高溫多雨季節,播種後使用寬2.0m的3針遮陽網低拱架覆蓋。秧苗2葉1心時施用尿素和氯化鉀各75千克/畝作斷奶肥,移栽前5-6天施用尿素75千克/畝作送嫁肥,施肥時秧田灌水高於壟面2厘米以上,保持水層3-5天。及時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潛葉蠅稻飛虱稻葉蟬,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 合理密植
桂中北一季中稻移栽葉齡5.1-5.5葉,拋栽葉齡3.1-4.1葉;桂南晚稻移栽葉齡4.5-5.5葉,拋栽葉齡2.5-3.5葉。一季中稻移栽密度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穀苗,插植18.8萬穴/畝,或拋植19.5萬穴/畝左右。桂南晚稻移栽密度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穀苗,插植22.5萬穴/畝,或拋植22.5萬穴/畝左右。
  • 加強肥水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
昌兩優1號植株較矮、莖稈中粗韌性好、抗倒性強、耐肥,適宜中高肥力水平栽培,總施肥量為純N195.0-225.0千克/畝,N、P、K比例為1:0.6:1,採用前促中穩後補施肥方法。耙田時施用過磷酸鈣825.0千克/畝、尿素120.0千克/畝作基肥;移栽後5-6天施用尿素135.0千克/畝、氯化鉀165.0千克/畝作返青肥;移栽後8-10天施用尿素90.0千克/畝、48%的三元複合肥187.5千克/畝作分櫱肥;幼穗分化Ⅴ-Ⅶ期施用尿素45.0千克/畝、氯化鉀150.0千克/畝作穗肥。
前期淺水插(拋)秧,寸水返青,淺灌勤露促分櫱;中期曬田夠苗控制無效分櫱,一般總苗數達225萬/畝時及時排水,多次輕曬;拔節孕穗期至揚花期保持田間有淺水,保證幼穗分化及抽穗對水分的需求;後期乾濕交替至成熟,收割前7-10天排乾水。結合肥水管理,注意根據苗情和當時當地病蟲測報,及時用藥防治稻瘟病、水稻白葉枯病,稻飛虱及螟蟲等主要病蟲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