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西號重型巡洋艦

昆西號重型巡洋艦

昆西號重巡洋艦由美國伯利恆造船公司在1933年11月15日在麻薩諸塞州昆西市的富爾里弗造船廠下水,並於1936年6月9日在波士頓委託威廉·福克納·阿姆斯登上校 指揮。

紐奧良級巡洋艦建造規格為10000噸的限制標準排水量和8英寸口徑主炮被稱為輕巡洋艦。後來因為8英寸炮,被稱為重巡洋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昆西號重型巡洋艦
  • 英文名稱:Quincy Heavy cruiser CA-39
  • 研製時間:1929年
  • 國家:美國
  • 建造:富爾里弗造船廠
  • 沉沒時間:1942年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技術特點,服役事件,珍珠港被襲前,珍珠港被襲後,

發展沿革

昆西號重型巡洋艦,於1933年11月15日於麻薩諸塞州昆西市伯利恆造船公司下屬的富爾里弗造船廠開工和後來的CA-71昆西一樣是美國海軍中少數建造地即命名地的艦艇,1935年6月19日下水,1936年6月9日竣工。

性能數據

級別:
排水量:
10136噸(10299 t)(標準)
12463噸(12663 t)(滿載)
長度:
588英尺(179米)
575英尺(175米)
船梁:
10 61英尺(18.85米)
吃水線深度:
19英尺6英寸(5.94米)(平均)
23英尺6英寸(7.16米)(max)
裝機功率:
8座Babcock & Wilcox鍋爐
107000馬力(80000千瓦)
推進:
速度:
32.7kn(每小時37.6英里;60.6 km / h)
行駛範圍:
10000海里(12000 mi;19000公里)15 kn(17英里;28公里/小時)
容量:
燃油:1650噸
成員:
103軍官763士兵
武器:
9門8英寸(200毫米)/ 55口徑主炮(3 x3)
8門5英寸(130毫米)/ 25口徑高射炮
2門3-pounder47毫米(1.9英寸)防空炮
8挺口徑0.50(13毫米)機槍
裝甲甲:
裝甲帶:3 - 5(76 - 127毫米)
甲板:1⁄4- - - - - -2⁄4在(32-57毫米)
炮座:5(130毫米)
炮塔:1⁄28(38 - 203毫米)
指揮塔:5(130毫米)
飛機攜帶:
彈射器:
2座水上飛機彈射器

技術特點

紐奧良級是重新設計的產品,因此與前幾級大有不同。為了保證充分的艦內空間,採用了長首樓艦型。為了限制排水量和足夠的裝甲帶重量,減低長度及寬度均比北安普敦級有所減小,艦首也要更低。這樣做的結果是儲備浮力減小,遠洋適航性和穩度降低,但是最大航速有所提高。上層建築布局依舊是雙桅雙煙囪,但是煙囪之間的間隔更小。原來設定於兩煙囪之間的航空設備移到了後煙囪之後。而原來後煙囪之後的建築及設施與後桅合併,形成比較大的與前三級區別顯著的後部建築。兩煙囪之間還集中布置了探照燈塔。
昆西1942年8月3日停泊在新喀里多尼亞昆西1942年8月3日停泊在新喀里多尼亞
該級的裝甲防禦比彭薩科拉級和北安普敦級有明顯提高。舷側裝甲比當時其他國家條約型重巡洋艦的要厚,水平裝甲也比北安普敦級有所提高。炮塔正面以能防禦203毫米炮彈為標準,因此加厚到165毫米,但各艦之間還有細微差異。水下防禦則通過細化水密區間實現。
從武器裝備的角度看,紐奧良級可分為兩批。第一批為前三艘,安裝與前三級同樣的主炮和炮塔。後四艘則安裝改進的Mk12型主炮和更緊湊的炮塔。新型主炮的性能與原先的Mk9型主炮差不多,但結構更為緊湊,因此重量也更輕。副炮仍與前三級相同,不過位置從艦體後部兩側移到了艦橋和煙囪兩側。設計時本想安裝魚雷發射系統,但是經過討論最終取消了(防止魚雷被命中而導致殉爆)。此後美國的重巡洋艦便不再安裝魚雷。火控設備安裝的是Mk31主炮射擊指揮儀和Mk33副炮射擊指揮儀。
為了縮減艦體長度,動力設備取消了原來的間隔式布置模式,鍋爐艙集中布置在前方,輪機艙則置於後部。這樣布置的缺陷是削弱了水下防禦,在進水時容易癱瘓。由於採用了新的主機,燃料消耗量下降,因此攜帶的燃油也有所減少。
紐奧良級總共建造了七艘,分別以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俄勒岡州阿斯托里亞市,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市,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麻薩諸塞州昆西市和印第安那州文森斯市命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該級進行了大規模火控系統的升級和加裝防空武器。以紐奧良號為例,到戰爭結束時,戰爭結束時共加裝了6座4聯裝40毫米炮,和28門20毫米單管機關炮。另外以舊金山號為例,戰爭結束時還加裝了12台Mk51火控雷達。

服役事件

珍珠港被襲前

大西洋艦隊被分配到第8巡洋艦隊(CruDiv8)後不久,1936年7月20日,昆西被派往到地中海水域,以保護西班牙內戰期間美國在西班牙的利益。昆西於七月二十六日通過直布羅陀海峽,並於七月二十七日抵達西班牙的馬拉加履行職務。在西班牙的水域,她護衛著一個國際救援艦隊,包括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昆西疏散490名難民疏散到馬賽和自由城。與羅利號輕巡洋艦(CL-7)航行至9月27日。
昆西於10月5日返回波士頓海軍造船廠進行了改造,於1937年3月15日至18日進行改造驗收試驗。她於4月12日進入太平洋,加入第7巡洋艦隊,於4月23日至27日過境巴拿馬運河並於五月十日抵達珍珠港
昆西於5月20日與太平洋艦隊的巡洋艦部隊進行了一場戰術演習,這是1937 - 1938年期間參加的許多此類演習中的第一次。從3月15日至4月28日,在第19艦隊她從事與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的重要訓練。在馬雷島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後,昆西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克萊門特(San Clemente)修整,直到1939年1月4日重新部署到大西洋。
昆西1月13日在巴拿馬運河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在那裡她從事射擊練習和兩棲登入演習。她於二月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在大西洋艦隊加入了第20艦隊。昆西後來於4月10日至6月12日進行了南美友好之旅,並於返回諾福克後,於七月九日至八月二十四日期間起飛了三艘培訓航行的後備役人員。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她在1939年的剩餘時間內在北大西洋巡邏。
在諾福克大修至1940年5月4日,昆西再次訪問了巴西烏拉圭阿根廷,於9月22日返回諾福克。她於十月十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完成了三次預備訓練。
昆西在大西洋艦隊演習和登入部隊演習航行至庫萊布拉島和波多黎各,從2月3日至四月一日1941年隨著歐洲戰事的發展,她奉命加入第二特遣艦隊(TF 2),並與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在大西洋中部航行,維持美國中立於6月26日至6月6日。後來,她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在TF 28艦隊,直到7月14日航行回港。

珍珠港被襲後

1940年5-9月昆西號在南大西洋巡弋。1942年4-7月在中大西洋水域巡弋,珍珠港事件發生時正在南非開普敦開往特立尼達的航線上。1942年掩護運輸船隊前往冰島,6月底加入太平洋艦隊第8艦隊,8月掩護在瓜島和圖拉吉島的登入行動。
8月8-9日在薩沃島海戰,昆西和文森斯被日軍(三川艦隊)用探照燈照亮,不知狀況的兩艦艇向對方發起燈光識別,結果招來三川艦隊全軍齊射。而日艦乘機分為兩列,對其進行兩面夾擊。昆西先是遭到鳥海的炮擊,炮彈命中了裝滿燃料的艦載機,引發的火災又誘爆了部分彈藥,成為夜裡的絕佳目標而被旗艦鳥海以下各艦集中火力猛攻。兩艦隨即向北退避,但遭到夕張、古鷹、天龍截擊並被天龍和夕張的魚雷擊中兩枚。身負重傷的昆西向鳥海隊方向捨命突擊,並用主炮向亮著探照燈的鳥海號轟擊,命中兩發,其中一發炮彈正中艦橋,但偏了5米沒擊中三川所在的指揮室,擊中了旁邊的海圖室,裡面34名參謀軍官全被炸死。不過才進行了兩次齊射,艦長就以為是誤擊友艦,下令停止射擊,錯過了大好戰機。二時許,命中注定的宿敵青葉號發射的一條魚雷命中左舷,機艙爆炸,燃起熊熊大火,2時38分昆西號下沉,然後發生爆炸,共有379名官兵陣亡。
昆西沉沒前 (舊日本海軍拍攝)昆西沉沒前 (舊日本海軍拍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