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事件 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33年4月1日下水,並由萊因哈特·舍爾上將的女兒—法烏·瑪里安·貝塞爾(Frau Marianne Besserer)為該艦命名。
根據1919年6月28日簽署的
凡爾賽和約 的條款,明確規定
德國 不準擁有一艘其公海艦隊(High Seas Fleet)性能優良的無畏型戰列艦,僅被允許保留8艘老式的非無畏型
戰列艦 ,這些艦隻除了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外,別無他用。其替代艦必須在其下水時間之後20年才可動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 160t以內,其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mm,這些限制是為了僅讓德國
海軍 成為一個斯堪的那維亞地區海軍的水平。 由於最早的非無畏型戰列艦早在1902年12月就已下水了,因此如何在條約限制內達到最佳作戰性能成了當務之急,但當時實際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不允許馬上採取行動,而且
設計 人員大部分已分散了,僅有一些理論設計研究,因此直到1926年才完成設計細節,經討論,最佳的方案選擇是,裝甲巡洋艦的艦體的裝備戰列艦的主炮。這是德國人針對條約限制獨創的一種新型
軍艦 ,稱之為裝甲艦(Panzerschiff)。簡單地講,該級艦的火力比當時的任何一艘裝備203.2mm炮、只有輕裝甲防護的10 000t級條約型重巡洋艦都要強,高達26knts的航速比當時的戰列艦要快,使其能避免與之交火。能夠進行遠洋破交作戰。
二戰期間,舍爾海軍上將號在賽爾多·克朗克(Theodor Krancke)上校的指揮下,成了戰爭中最成功的通商破壞艦,最遠還巡弋到
印度洋 。在戰爭即將結束時,停靠於基爾港的舍爾海軍上將號被
英國皇家空軍 轟炸,傾覆並沉沒。戰後,該艦部份被
打撈 ,並將其船體拆毀,把埋在瓦礫堆下的部份船身與碼頭填起,變成了一座停車場。
主要數據 標準排水量:11700噸
全長:186米
寬:21.3米
吃水:7.25米
主機/軸數:8台柴油機/2軸
主機功率:55400馬力
航速:26節
燃料搭載量:2900噸重油
續航力:9100海里/20節
武器裝備:2座280毫米三聯裝炮
8門150毫米單裝炮
3門88毫米單裝高射炮
2具533毫米四聯裝魚雷發射管
裝甲:水部線60毫米
甲板45毫米
主炮塔防護罩105毫米
主炮塔前防護罩140毫米
司令塔150毫米
乘員:619人
經歷 西班牙內戰
舍爾海軍上將號的首次任務為1936年7月,被派到
西班牙 疏散被
西班牙內戰 捲入的德國平民。它還暗中監視載滿武器、援助共和政府的蘇聯船隊以及保護運輸武器給
國民軍 的德國船隻。1937年5月31日,舍爾海軍上將號炮轟了共和軍於
阿爾梅里亞 的軍事設施,以報2天前共和軍飛機轟炸其姊妹艦德意志號之仇。到了1938年6月末,它已結束了8次的部署任務。
在接近部署於西班牙的任務結束前,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38年4月被作為一個投票所,專給就讀於
羅馬 的
聖瑪利亞靈魂之母堂 (Santa Maria dell'Anima)學院的德國與奧地利神職人員與學生海外投票權,處理
德奧合併 的議題。因此舍爾海軍上將號停泊於
義大利 的
加埃塔 港內。與德國預期之結果相反,當地有90%的選票否決德奧合併,此事件當時還被稱作“加埃塔之恥”(Vergogna di Gaeta, Schande von Gaeta)。
第二次世界大戰
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39年9月開始了它首次的二戰生涯,但隨即在
威廉港 就被
英國皇家空軍 的布倫亨式轟炸機攻擊。它被擊中了3枚炸彈,但均未造成嚴重的傷害,艦上的
高射炮 也擊落4架轟炸機。之後舍爾海軍上將號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檢修,而它的姊妹艦則出航進行海上破交戰。德意志號在回程時擊沉了2艘船,但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在擊沉9艘船後就被
英國皇家海軍 發現並給予重創,之後在
拉普拉塔河口海戰 後自行鑿沉。雖然這些裝甲艦並未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已證實了海上通商破壞戰的概念。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40年前幾個月被改良,原本很重的指揮塔換裝了較輕的,並在同年7月重新劃分為
重巡洋艦 。
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40年10月14日巡弋時,海軍的B-Dienst機關以雷達探測到了一支船團,從而成為舍爾海軍上將號的第一個目標—從
哈利法克斯 新斯科舍 出航的HX-84船團。舍爾海軍上將號於1940年11月5日發射
水上飛機 找到船團的位置,並相信其無護衛艦護航,於是舍爾海軍上將號出發前去攻擊。然而,當船團出現於海上地平線時,有一艘船脫離船團並挑戰了舍爾海軍上將號。該船為由愛德華·芬根上校所指揮的傑維斯灣號(Jervis Bay),是一艘
武裝商船 ,也是該船團唯一一艘護衛艦。由於盟軍戰艦的數量不足,在戰爭初期階段,船團只有在最後3天的航行里才有
驅逐艦 保護。因此傑維斯灣號完全處於劣勢,但德國船艦必須優先攻擊已放出煙霧、試圖分散逃走的船團。舍爾海軍上將號成功地開火擊沉5艘船隻,並使聖·德梅特里奧號油輪著火,但該船在傑維斯灣號的犧牲保護下成功即時搶救。這次的攻擊行動使得英國皇家海軍司令部改變政策,大型船團必須在
戰鬥艦 或
戰鬥巡洋艦 的護衛下才能航行,此舉影響了皇家海軍許多艦隻往後的任務角色。
皇家海軍派遣多艘船艦去搜捕舍爾海軍上將號,但它成功南下逃脫並與補油艦諾德馬克號(Nordmark)會合。在之後2個月裡,舍爾海軍上將號又擊沉了數艘船,繳獲其補給品與戰俘,之後又將戰俘轉到諾德馬克號上。之後它在中大西洋上度過了1940年的
聖誕節 ,之後又經過幾百浬的航程,通過
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於1941年2月進入
印度洋 。之後它又發現了另外2艘目標船,但它們其中一艘設法發出了求救信號,召來了英國巡洋艦支援。而舍爾海軍上將號設法擊沉了一艘運煤船後逃入大西洋。克朗克上校向北航行,通過
丹麥海峽 並最終於1941年4月1日回到了基爾港,此行共航行了85,000千米和擊沉16艘商船。
舍爾海軍上將號後來一直待在港內,直到1942年7月2日出擊攔截援蘇的北極船團—PQ 17船團,但該行動失敗。1942年8月,它駛入北冰洋狩獵船團,並發起仙境作戰(Unternehmen Wunderland)以建立德國海軍在蘇聯海域的制海權。舍爾海軍上將號於8月25日炮擊位於熱拉尼亞海角的蘇聯氣象站,並擊沉一艘武裝的
破冰船 亞歷山大·西比里亞科夫號(Aleksandr Sibiryakov),但並未於該地區搜尋到其他船團。該破冰船設法發出信號給迪克森上的駐軍。舍爾海軍上將號因此移動位置,並開火攻擊狄克森的港口以及駐軍。當地的衛戍部隊隨即反擊,以一座老式榴彈炮對舍爾海軍上將號開火,但僅造成輕傷。舍爾海軍上將最後被召回,沒有擊沉該港的船隻,但給予黛什涅夫號(Dezhnev)和革命者號(Revolutsioner)兩艘停泊於該處的船隻重創。之後該艦並未發現其他盟軍船團而回到了
那維克 ,其後更因為
喀拉海 上的大霧與惡劣天氣而無發現可攻擊的目標。
在經過希特勒對德國海軍水面艦隊的憤怒與將海軍總司令
埃里希·雷德爾 元帥撤換為
卡爾·鄧尼茨 上將後,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就很少離開港口出戰了。1944年秋季,舍爾海軍上將號替
波羅的海 索爾夫半島上的德國陸軍火力支援進行撤退工作。在1945年1月至2月期間,它一直進行對沿海的炮擊行動,但在3月時炮管受損而撤回了基爾。1945年4月9日當晚,英國皇家空軍以超過300架飛機對船塢進行轟炸,舍爾海軍上將號被擊中後傾覆沉沒,大部分的艦上官兵都獲救,但仍有32人陣亡。戰後,舍爾海軍上將號的部份船體被打撈,並成為了基爾港的一部分。
1940年4月9日,德國侵略挪威,帝國
海軍 (Kriegsmarine)的所有可用的艦隻都參與了行動。"舍爾海軍上將"號正在改裝,"呂佐夫"號掩護了進攻奧斯陸(Oslo)的部隊,該艦在與挪威海岸炮兵交火時被3發279.2mm炮彈擊中受傷。兩天之後該艦在返航途中被英國
潛艇 "旗魚"號(HMS Spearfish)的魚雷擊中,艦後部受到重創,該艦被拖至基爾進行修理及改裝。艦首作了改裝以改善其適航性,同時,防空
火炮 由6門雙聯裝105mm高炮替代了1934年就裝艦使用的性能不佳的88mm高炮。
1940年底,剛完成改裝的"舍爾"號成功地從基爾運河北部突入大西洋。11月5日該艦對英國HX84護航船隊發起進攻。該船隊有39艘商船,僅由一艘裝備較弱的輔助
巡洋艦 "賈維斯灣"號護航,儘管該艦被擊沉,但為整個船隊贏得時間分散,"舍爾"號僅擊沉了5艘商船,這對整個船隊來講,損失並不重,但對於在北大西洋邊緣的海運航線上出現袖珍
戰列艦 ,而迫使英國中斷了海上交通。在此次攻擊之後,"舍爾"號轉向南面,進入印度洋,並未取得很大戰果,該艦於1941年4月1日回到基爾,此後,該艦主要在波羅的海和挪威沿海活動,直到1942年11月再次回到威廉港作了一次長時間改裝。
1942年初完成修理後,"呂佐夫"號活動於挪威海岸,主要威脅駛向摩爾曼斯克(Murmansk)給蘇聯運送戰爭物資的盟國運輸船隊。該艦和德國海軍其它的大型艦隻一起,不出海以保存燃料,並吸引了英國本土艦隊的注意力由於"呂佐夫"號和其它德國大型艦隻在1942年12月31日的巴倫支
海戰 斗中對處於劣勢的皇家海軍艦隻表現極差,
希特勒 解除了雷德爾海軍司令的職務,改由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海軍
元帥 接任,由此注定了這些德艦的命運,1943年10月初該艦被撤回,以準備為潛艇戰提供一些可用的資源。
與此同時,"舍爾海軍上將"號完成了在威廉港海軍船廠進行的長時間改裝,再次出海,該艦成為一艘訓練艦。這樣一來,袖珍戰列艦和其它德國大型
戰艦 在北方冬天晦晴的光線中溜出丹麥海峽去威脅大西洋運輸線的日子再也不復存在了,由於燃油供應不足,最重要的是潛艇部隊要求源源不斷地提供受過訓練的艇員,最後"呂佐夫"號和"舍爾海軍上將"號被特定為批准拆毀的艦隻,儘管只有一段時間曾構想將其加長改裝成
航空母艦 。
但1944年底,由於戰局的發展,該級艦又重新投入作戰行動,這次是在波羅的海,它們主要用於支援德國陸軍,阻止蘇軍的前進,1945年4月16日"呂佐夫"號在施韋因蒙德(Swinemunde)以南遭到英國空軍5.5t級炸彈的攻擊,儘管沒有直接命中但幾枚近失彈所造成的損失使得該艦座沉在淺水區,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星期里,它被用作固定炮台,隨著蘇軍的進一步挺進,為避免被俘獲,該艦於1945年5月4日自爆。
"舍爾海軍上將"號則撤至基爾,直到1945年3月底都在德意志船廠作進一步改裝,在此期間,出乎意料的是其防空火力又得到極大增強。4月9日,該艦被英國空軍發現,命中5彈,在改裝泊位翻轉沉沒。一個月後歐洲戰爭結束,接管基爾船塢的英軍發現了該艦破損的殘賅,傾覆的艦體中可拆的均取走拆毀。最後,在1948年基爾船塢區進行重新清理時,殘存的艦體被覆上橡膠並弄平。
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