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2006年石峁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 舉辦地: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
2016年8月16日,由陝西省文物局榆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縣人民政府與美國史丹福大學承辦的“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西神木縣開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榆林市市長尉俊東,榆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博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羅森爵士(JessicaRawson),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劉莉,神木縣委書記張生平出席開幕式。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九州大學、金澤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5所高校代表和浙江、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山東、內蒙、廣東等省份(自治區)文博考古機構的專家學者及陝西省文物局直屬單位代表和西安、寶雞、鹹陽、榆林等地市考古單位的代表等參加。 宋新潮在致辭時要求,進一步加強考古工作的系統性研究,結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科研項目,以石峁、良渚、石家河、陶寺等一批重要大遺址的考古研究為核心,統籌規劃,開展一系列綜合性、區域性考古研究項目。同時,加大推進多學科、跨領域合作,拓展考古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更加系統地認識考古學文化的各種自然和社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全面梳理出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的清晰脈絡。進一步發揮考古在遺址保護利用中的基礎性作用,考古單位和專業人員應提高遺址保護的意識,掌握遺址保護展示的基本方法,在考古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遺址保護和展示利用的需求,為後續工作留出空間,打好基礎。增強考古工作的開放性,要充分具備文化自信,進一步請進來,走出去,不斷深化考古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國際上知名的考古機構和專家參與中國的考古與遺址保護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援外考古工作,著眼於探究中華文明與周邊地區文明的相互交流、融合與發展,使中國考古學更加具備國際視野和開放胸襟,切實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研究水平。
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趙榮指出,自1958年以來陝西文物工作者首先踏足石峁遺址,半個多世紀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文物局組織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關單位對石峁遺址開展了區域系統考古調查和考古發掘,最終確認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結構清晰、形制完備、保存良好,被譽為“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石峁遺址的主要文化遺存是矗立於地表之上的石構建築,為中國早期文明“罕見”的遺存方式,而如何在黃土高原地區妥善保護、合理展示已經揭露的珍貴文化遺存成為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石峁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從歷史斑駁的縫隙間撿拾民族散落記憶的“聖地”。
尉俊東認為石峁遺址不僅是榆林的文化遺產、陝西的文化遺產、中國的文化遺產,更是可以與雅典、瑪雅、龐貝比肩的世界文化遺產。他表示,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石峁遺址挖掘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貢獻,將繼續不遺餘力地支持和保障好石峁遺址的考古研究工作,共同致力於解開石峁的諸多謎團,還原歷史真相,讓石峁給世界帶來更大的驚喜。趙輝圍繞2011年後石峁古城的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以石峁為中心的最新考古成果,已然在相當程度上顛覆了傳統認識,極大豐富了中國文明形成過程的細節,成為中華文明探源的新領域,也促成了國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間重大課題之一的“河套地區文明化進程”的立項。
隨後,來自海內外百餘名著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進行了主題研討,孫周勇、JessicaRawson、梅建軍、吳小紅、周萍作主題發言。
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次會議共有近150名專家學者參會,分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國家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中研院史語所,陝西、湖北、浙江、安徽、內蒙、山西、山東、河南等省(自治區)共33個科研院所,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15所國內高校,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俄勒姆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印第安納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九州大學、金澤大學等11所國外高校院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石峁考古隊隊長孫周勇博士、英國牛津大學羅森爵士(JessicaRawson)、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梅建軍教授、北京大學吳小紅教授、陝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周萍院長分別就石峁遺址的田野考古和研究、石峁在中原地區邊緣地帶的作用、石峁遺址出土銅器和鑄銅遺物、石峁遺址的測年、石峁遺址的保護規劃和展示利用發表了主題發言。
開幕式後,各位專家學者分別就城址考古、聚落考古、類型學、玉器、天文考古、歐亞草原的文化互動、車馬、文明起源、文獻史學、體質人類學、動物、植物、碳氮同位素、鍶同位素、DNA、熱釋光與光釋光、制陶原料分析、壁畫分析、文物保護等議題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分組討論。
經過3天的會議交流,會議於2016年8月18日閉幕,國家博物館戴向明研究員和中國科技大學范安川副教授對分組討論作了總結髮言;隨後,神木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王彬、美國史丹福大學劉莉教授對會議成功召開分别致閉幕辭。
本次以“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為主題的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對2012年以來神木石峁遺址考古發掘的全面總結與學術研討,是石峁遺址研究、保護中的一個里程碑與新的起點。相信通過本次學術研討會,將對石峁遺址乃至陝西重要古代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與展示提供新的契機,促進石峁遺址與陝西古代文化遺存的考古發掘、學術研究與展示利用,為陝西文化強省與中國傳統文化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對石峁遺址發掘的外城東門遺址與皇城台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今後考古發掘、保護規劃與綜合利用等提出了指導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