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宇宙若干物理問題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由朴雲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期宇宙若干物理問題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朴雲松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批准號:10775180
- 研究期限:2008-01-01 至 2010-12-31
- 申請代碼:A2606
- 支持經費:28(萬元)
《早期宇宙若干物理問題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由朴雲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早期宇宙若干物理問題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由朴雲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二十世紀,人類在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大爆炸宇宙標準模型的建立,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觀測的支持。一般...
如果再度電離早在大爆炸後的1億年發生,宇宙學家就會用全新的物理過程來解釋它,因為看來在那么早的時期無論如何不會有足夠數量的星體或黑洞等通常的離子化源引起再度電離。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乃是某種暗物質的衰變。物理學家認為,再度電離可能是由比正常的中微子重千萬倍的中性重中微子的衰變所引起的,但問題在於沒...
宇宙生成論(cosmogony)又稱早期自然哲學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老子》中已有出現“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簡介 《有物混成》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宇宙生成論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老子》中已有出現“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
《宇宙早期物理狀態的研究和類星體發射線性質的探討》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黃克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利用高解析度類星體吸收光譜資料著重研究了類星體吸收線所對應的宇宙早期高紅移天體的性質,如與金屬線系統對應的高紅移星系吸收雲的元素豐度和電離狀況;刺曼α吸收雲的各種統計性質,空是間...
《Planck相關的極早期宇宙物理問題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由朴雲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國際關注的熱點課題。2013年歐洲的Planck組發布了其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結果,證實了暴漲理論的預言。不過Planck的觀測也帶來了宇宙微波背景溫度漲落的大角尺度反常等相關問題。我們認為這些...
《套用引力擾動理論研究宇宙學中的若干問題》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李明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引力擾動理論是目前研究宇宙學非常重要的基本工具。本項目以引力擾動理論為基礎研究宇宙學中幾個相關的重大問題:(1)利用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漲落和極化漲落功率譜檢驗新物理過程;(2)研究暗物質的粒子...
因此出現了暴脹為何如此精確的問題,按照現行的物理學基本定律,大爆炸產生的宇宙其“自然尺寸”應該只有亞原子大小,即普克郎長度10^-35量級,而這樣的宇宙是短命的。前蘇聯科學家林德提出“自我增殖的宇宙”概念——“最有可能的是,我們正在研究的宇宙是由早期的若干宇宙所形成的。”1987年霍金進一步提出了“嬰兒...
研究經歷 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這是從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學家到現代天文學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經過了哥白尼、赫歇爾、哈勃的從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學已經不再是幽深玄奧的抽象哲學思辨,而是建立在天文觀測和物理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現代科學。直到20世紀,出現了兩種“宇宙模型”...
3、統計物理與理論生物物理 生命科學啟發的若干理論問題:結合解析求解、計算機分子動力學模擬、統計數據挖掘等多種理論研究方法研究實際生物體系的作用機制,同時發展相關研究方法。開展分子機器的機理研究,包括生物膜自組裝、酶分子機器的動力學、嵌膜分子機器(離子泵、線粒體能量分子工廠)及神經衝動、肌肉及細胞運動等...
“探測原初引力波,一方面有利於研究早期宇宙動力學過程,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推進人們對量子引力這些基本物理問題的理解。”張新民說。2016年,美國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成功探測到由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該成果也於2017年獲得諾貝爾獎。上個月,LIGO合作組宣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將資助3500萬美元對...
不過美國一位科學家利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觀察宇宙光時,確實看到了成光圈狀的由某星系發出的光線,這無疑是對愛因斯坦“宇宙球 ”理論的支持和驗證。最後,關於宇宙尺度等問題,還有待留出時間去探討。但可以說,對宇宙的認識是無止境的。研究成果 2024年9月,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結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笛卡爾對碰撞和離心力等問題曾作過初步研究,給後來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成功創造了條件。天文學方面 笛卡爾把他的機械論觀點套用到天體,發展了宇宙演化論,形成了他關於宇宙發生與構造的學說。他認為,從發展的觀點來看而不只是從已有的形態來觀察,對事物更易於理解。他創立了漩渦說。他認為太陽的周圍有巨大的漩渦,...
這個理論能自然地說明河外天體的譜線紅移現象,也能圓滿地解釋許多天體物理學問題。直到50年代,人們才開始廣泛注意這個理論。60年代,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他們發現了宇宙背景輻射,後來他們證實宇宙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遺蹟,從而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他們也因此...
奧茲瑪計畫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組織地在宇宙空間尋找“外星人”的計畫。雖然至今還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結果,但探索自然界奧秘從來就是一場世代努力的接力賽,不可能期望在一朝一夕取得成功。計畫由來 對外星生命存在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問題有太多的“如果”。正如物理學家恩里科·費密經常說的...
1996年,由JohnBahcall主持,包含Gustav Tammann及Sidney van den Bergh的辯論以類似早期Shapley-Curtisdebate的模式舉行,主題針對上述兩個競爭數值。1990年代晚期,引進宇宙的λ-CDM模型,數值差異的問題被部分地解決。在此模型下,利用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進行的X光高紅移群及微波波長的觀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
喬治·斯穆特於1970年在麻省理工獲物理學博士,隨後在加州大學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開始研究大爆炸的有關問題。他在加州大學工作至今,任大學物理學教授,從事天體物理學、宇宙學。參與一項稱之為下一代實驗的“普朗克探測器”計畫,該計畫將致力於研究早期宇宙,並將於2007年發射升空。喬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
反物質概念是英國物理學家保羅 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例如反電子,其質量與電子完全相同,而攜帶的電荷正好相反(A)。 且電子的自旋量子數是-1/2而不是正1/2。 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之初曾經產生了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後來,由於某種原因,大...
郭宗寬,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基礎物理與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雙聘教授。研究方向為:引力理論與宇宙學,主要從事引力波物理、早期宇宙物理、計算宇宙學等研究。在Phys. Rev. D,Phys. Rev. Lett.,Nature Astronomy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2篇,被引用3900餘次,有11...
這一碰撞被認為是大爆炸,也就是宇宙熱膨脹相的啟始。關於膜是否能夠碰撞以及如此這般行為,存在許多未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是,即是膜具有所需要的性質,以我的意見,Ekpyrotic場景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它要求膜在無限的過去啟始時,處於一種以不可思議的精度調準的位形之中。膜的初始條件的任何微小變化,都會使碰撞...
”晷儀中當然包括表,它可以解決某些人身不能到達的度量問題。祖沖之曾用八尺表“考影彌年”;張遂領導了全國大規模實測:“測候日影,回日奏聞,數年伺候。及還京,僧一行一時校之。”表也是這次測量的最主要儀器;宋元時代的天文學家莫不如是,郭守敬指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莫先儀表”,於是他設計了...
其早期從事粒子理論、核子彈和氫彈理論的研究。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哲學問題,建國後較早開展並推動我國科學方法論研究。在科學史、自然辯證法、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著重探討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關馬列主義哲學問題。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藝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若干理論問題,特別是當代...
這種設計能大幅消除雜散電荷所帶來的問題,還能允許實驗者看到容器內的狀況。靜電接地線夾到外筒,在進行任何操作時實驗者要觸摸該筒。實驗者可以用手指架在內外筒之間來為內筒接地。注意在抬起手指時,要先離開內筒,避免在內筒上留下電荷。由於手指上的污垢和油脂會在裝置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電荷可能會沿著手柄和...
張繼平在北京大學主講課程《抽象代數》《Group repsentation》《多尺度物理問題的討論(Discussion on Multiscale Physical Problems)》。學院建設 1998年,張繼平出任北京大學數學學院院長,制定了“培養新一代世界領先的數學家,再造北大1954級的輝煌”的目標。他於1999年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合作,開始大規模的教材建設,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