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華中派遣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中國的兵團級戰鬥單位,於日本昭和12年11月七日編成,松井石根任司令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軍華中派遣軍
- 組建時間:昭和12年11月七日
日軍華中派遣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中國的兵團級戰鬥單位,於日本昭和12年11月七日編成,松井石根任司令官。
日軍第十一軍於1938年7月4日編製成軍,同時編入“華中派遣軍”作戰序列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9月,編入新組建的“中國派遣軍”之下。第11軍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就是占領武漢,穩固華中。武漢會戰結束以後,日軍大規模進攻難以為繼,要求該軍“對集中之敵及時予以反擊,以挫敗其抗戰意圖,壓制洞庭湖、長沙方面敵軍主力,...
華中方面軍,即“中支那方面軍”,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日軍在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1937年11月7日,由日軍陸軍參謀本部下令組建,下轄日軍上海派遣軍和在杭州灣登入的日軍第十軍及第三飛行團。方面軍司令官為松井石根大將,參謀長為塜田攻少將,指揮9個師團的日軍及其他部隊,其作戰目標是協調進攻上海的日軍和在...
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日軍大本營為了鞏固其在中國占領區的統治,加強對華北、華中、華南戰場的統一指揮,於1939年9月4日命令組成中國派遣軍,以西尾壽造為總司令、板垣征四郎為總參謀長,設總司令部於南京。統轄華北方面軍、第十一軍、第十三軍、第二十一軍及第三飛行集團等,共有23個師團又17個旅團,兵力約55萬。...
協助日軍上海派遣軍突破中國軍隊防禦。11月5日,日軍第十軍在杭州灣實施登入。12日1日,第十軍編入日軍華中方面軍。12月24日,日軍第十軍占領杭州,軍司令部設在杭州。1938年2月18日,日軍大本營下令撤銷第十軍、華中方面軍、上海派遣軍的建制,原上述建制所轄的部隊編入同日成立的日軍華中派遣軍。
日軍大本營設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事件,中國抗日戰爭中期日軍大本營為了統一對華戰爭戰略和對華政略,適應建立汪精衛偽政權的形勢,加快脅迫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投降的步伐,於1939年9月4日,決定在南京設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簡介 9月23日,日軍大本營下令撤銷華中派遣軍的戰鬥序列,下達了中國派遣軍和新成立的第十三軍...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應付中國大陸的戰局,日本決定進行擴軍計畫,第18師團於1937年9月9日重建,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在柳川平助中將的指揮下於11月4日在杭州灣登入。國軍防線全面崩潰,向南京撤退。第18師團隨後緊追不捨,直到打下蕪湖,隨後轉向杭州。南京陷落之後,第18師團歸入華中派遣軍指揮,擔任各地警備...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是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畫、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
日軍第十七師團是日本帝國主義陸軍主力師團之一,1907年在日本岡山縣組建,1925年該師團裁撤。簡介 1938年4月4日在日本姬路、大阪重建時,已屬警備專用三單位制乙種師團,下轄3個步兵聯隊、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等。1938年編入日軍華中派遣軍戰鬥序列參加侵略中國的戰爭。曾任該師團師團長的有廣野太吉中將、平林盛...
從日軍進攻安慶的布署中,可以看出華中派遣軍採取水陸並進、陸海空三軍一齊出動來攻打安慶,是準備在安慶進行一場惡戰的。不久前在台兒莊大血戰中,日軍剛嘗到了抗日軍民鐵拳的滋味,接著又來攻打李宗仁所轄的第五戰區內的安慶,他們採取這樣嚴密的戰鬥布署,也是很自然的。防守安慶一線的川軍楊森部,5月,曾以一個...
日軍華中派遣軍為準備協同華北方面軍夾擊徐州,命令位於蕪湖的第6師團以一部渡江進占合肥,策應在蚌埠、懷遠一帶與中國軍隊隔淮河對峙的第9、第13師團北攻徐州。第6師團組成坂井支隊,於4月23日從蕪湖出發,24日在和縣以東渡過長江,於30日進占巢縣。中國第5戰區為確保淮南要地,阻止日軍北進,以第27集團軍主力...
萬家嶺大捷是武漢會戰中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抗戰初期“與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三”。1938年6月12日,日軍華中派遣軍第6師團向安慶進攻,並於當日攻陷安慶,正式拉開了進攻武漢的戰幕。中國軍隊按照戰前部署,依託陣地與日軍展開激戰,多次予敵以重創。9月21日,日軍第106師團孤軍深入,進至贛北德安以西萬家嶺地區。...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為日本於抗日戰爭期間扶持成立的傀儡政權,由梁鴻志等人於1938年3月28日成立於南京。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為日本華中派遣軍。管轄蘇、浙、皖三省的日占區和寧、滬兩個特別市。歷史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頭目梁鴻志成立“新民會”進行反動統治,還勾結華北臨時政權頭目王克敏、王揖唐等漢奸利用漢奸...
在徐州以南地區。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13師團於1月26日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後攻占臨淮關、蚌埠,強渡淮河並向北岸發起進攻。中國軍隊經過英勇抵抗,於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並將南岸軍隊集中到北岸,隔河與日軍對峙 在徐州以北地區。日軍華北方面軍第2集團軍司令官西尾壽率部於2月下旬分路南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劉士毅率第31軍在日軍沿津浦線北進之際,趕到明光鎮、定遠池河鎮一線沿池河設伏,阻擊日軍北上,致使日軍40天才推進至淮河邊,為台兒莊戰役獲勝奠定了基礎。戰役經過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率日軍攻陷南京,犯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罪行。隨後接任侵華日軍...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6日,日軍“華中派遣軍”向第11軍下達《對南昌作戰要領》,其中指示:“攻占南昌的目的,在於割斷浙贛鐵路、切斷江南的安徽省及浙江省方面敵之主要聯絡線”;“第11軍應從現在的對峙狀態下,以急襲突破敵陣地,一舉沿南潯一線地區攻占南昌,分割和粉碎浙贛線沿線之敵。同時要以一部從鄱陽湖...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畫,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由...
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占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
1938年2月後,第九師團轉隸華中派遣軍,參與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40年,該師團奉命調往中國東北駐紮,隸屬關東軍。1940年12月,該師團改為“三單位制”乙種師團。1944年12月,第九師團奉令調往台灣,隸屬第十方面軍。歩兵第7聯隊(金沢):朝生平四郎大佐 歩兵第19聯隊(敦賀):露口同大佐 歩兵第35聯隊(...
日本方面也先後出動華中派遣軍12個師團35萬兵力,外加120餘艘艦艇、500餘架飛機,自津浦線南段發動進攻。地處鄂豫邊界的麻城小界嶺,是長江北岸屏障武漢的最後一道防線。越過小界嶺,日軍就可以俯視江漢平原,沿公路長驅直下武漢三鎮。戰役經過 1938年8月下旬,已經在合肥休整多日的日軍第二軍,突然拔寨起程,兵...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失利後,日軍分三路進逼南京,其中南路進攻路線為太湖—湖州—廣德—蕪湖—南京,目的為切斷我軍後撤路線。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開始部署南京會戰。廣德縣為蘇浙皖三省要衝。日軍以華中派遣軍第十一軍牛島貞雄第十八師團為前導,經太湖在金山登入,即與我軍在湖州激戰。是役,國民革命軍陸軍第...
南京大屠殺是在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進行的。抗日戰爭勝利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屠殺南京人民的罪魁給予了應有的懲罰。松井石根被判處絞刑,谷壽夫被引渡到南京受審,於1947年被處以死刑。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
改為三聯隊制的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於1937年11月4日在杭州登入,直接導致在淞滬前線的中國軍隊全線崩潰,18師團隨即一路打到南京,參與了南京大屠殺。占領南京後,第18師團劃歸華中派遣軍,擔任各地的警備和治安。1938年10月轉往南戰線改隸21軍參加了廣東戰役。此後一直駐守在華南地區。1941年11月,第18師團...
長島勤1955年5月筆供稱,其於1888年出生,日本埼玉縣人,1938年12月到中國並任日軍“華中派遣軍”特務部部員。1942年4月任日本陸軍第59師團第54旅團長,1943年6月至1945年4月兼任“濟南防衛司令官”。1945年8月22日,在朝鮮鹹興被蘇軍逮捕。船木健次郎 這份1954年5月至6月的筆供顯示,其1897年生於日本富山...
徐州會戰時,韓德勤的第24集團軍負責南線作戰,在蘇北鹽城、阜寧一帶與日軍作戰,奮力殺敵,阻擊了由東台北進之敵,否則徐州將受到日軍南北夾攻。1938年春,日軍華中派遣軍(由原上海派遣軍改為)為擴大占領區,以數個師團兵力自南向北挺進。其中第101師團之一部,自上海出發沿蘇北東側北上,先後攻占崇明、南通、如皋...